APP下载

“金丹元先生美学思想与贡献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9-12-18钟雨晴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化境美学学术

钟雨晴

(上海大学文学院)

由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影视戏剧理论学会暨上海大学电影学院联合主办的“金丹元先生美学思想与贡献学术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成功举办,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金丹元先生在4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执着探索,勇于创新,笔耕不辍,先后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在艺术文化研究、中西比较美学、中国艺术思维史与电影美学史、电影美学原理及影视评论等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祁志样教授特别指出金先生美学研究的着力点在艺术思维与影视理论,并且从学术转向、文化学方法、中西比较与古今纵横的视野、艺术理论研究中抽象具象兼备的表达等4个方面梳理了金丹元先生的学术历程。

会上,金先生与在座的诸位同仁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历,特别讲述了他与李泽厚、许嘉璐、柳鸣九、王元化等学术前辈的真挚交往。他再三提及李泽厚先生是他极其重要的启蒙老师,是李先生让他知道自己可以走上学术之路。

在研讨阶段,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朱志荣先生指出,金丹元先生《禅意与化境》这本书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裹挟着金先生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而《中国艺术思维史》注重哲学思考和诗意阐释,可作为现代价值阐释参考的范式。金先生在禅的外延和禅的意蕴内涵上都给予美的形而上导向。上海市影视戏剧理论学会会长周斌先生从3个层面赞誉金先生的治学之道,一在于艺术视野开拓,能将中外文艺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自己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之中。二是有明显的创新意识,能独特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金先生对中国电影美学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新中国电影美学史》可作为一个断代史,非常清晰地梳理了中国电影美学的发展历程。

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文化》杂志执行主编夏锦乾先生强调了金丹元先生对于巫术文化的思考和论著中极具开拓性、奠基性的研究,认为金先生敏锐地发现了中国艺术中二律背反的现象,发现巫性的力量,并提出巫性美学。上海戏剧学院吴保和教授则讲述了金先生的学者之风,在他身上可以看出要做好一个学者,首先要有有趣的灵魂;要做一个有作为的学者,则应该有不羁的观点和立场,不盲目崇拜权威;此外,在金先生身上还能看到学术自由跨界的从容。

复旦大学张德兴教授指出金先生之所以能在很多领域取得斐然成就,就在于其知识面广,基础扎实,成就大师的前提恰在于知识广博以及独立思考。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刘旭光教授认为,金先生从诗学、画学、造型艺术、电影等具体艺术门类中的审美经验出发,将一般性的美学问题融入其中,使美学的一般原理的研究与具体艺术门类的美学研究两者融合,从具体的美感经验上升到一般性,进行理论经验和艺术经验的融合与互涉,这对于当代的美学研究,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启示作用。他还特别强调了金先生对于民族艺术思维的研究,独到而深入,具有开创之功。同济大学的杨晓林教授认为,金先生率真、自然,把握住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的根。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程波教授认为,金先生具有广博的学术体系,并能将其中的学科壁垒打通,继而抵达通化之境;感怀金先生的学术扎根于醇厚的生命体验之中,并能在为人处世中做到感性和理性交织。上海电影学院刘海波教授认为金先生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既有形而上的哲学层面的把握,又有对微观艺术语言的具体分析。上海电影学院黄望莉教授指出,金先生对中国电影发展中的现实主义美学路径的梳理很重要,而当下的中国电影美学再一次转向,现实主义美学的市场依然具有可能性。上海电影学院徐文明教授指出恩师金先生在学术上始终保持勤奋严谨,而对现实问题也始终保持着关注和反思。

上海市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进行会议总结,从文化视野、历史眼光、比较方法、创新贡献等方面梳理金丹元教授学术研究的特点与贡献。第一,金先生学术视野开拓,纵横美学理论、美学史、艺术学理论、影视美学等学科,具有文化学的视野,不仅在知识面的广度上,对所涉猎的学科还有相当深度的把握,且在一些学科领域具有开拓性和奠基性。第二,金先生具有历史的眼光和殷实的史实底子,甚至有多本著作是关于史学的,如《中国艺术思维史》《新中国电影美学史》等,不仅在理论上有艺术思维的特征,而且能总结出很多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特征。第三,金先生还具有比较文化的视野,对古今中外都可信手拈来,触类旁通。且能把中国传统的美学精华在比较中凸显出来,很有说服力。而难能可贵的是金先生的这些治学特点都落实在电影美学等学科的创新建构上,这些方面的著述真正在理论上树立了标杆,也对中国电影的理论有所构建。

最后,朱立元先生对《禅意与化境》这本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本书可以代表金先生整体的学术风貌。他特别指出蒋孔阳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也十分精准。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蒋先生认为金先生“能把中国艺术放在整个中国文化背景上来思考。中国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中外交融,变化繁多。这样,研讨中国艺术的禅意和化境,不能不牵涉到古今中外。金丹元先生就以中国文化和艺术本身的发展作为经,以佛禅的东来和交流作为纬,说明中国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把中国文化和艺术看成是儒、道、玄、佛、禅的杂糅和交流,而且根据历史的发展轨迹,清楚地交代出了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和嬗递的前后关系”。金先生将学术研究中多元性、复杂性以及相互渗透和传递的关系拿捏得恰到好处,对禅意与化境的研究细致深入,对古今中外的融通达到了化境。更可贵的是,金先生敢直面当今多种艺术形式的视野,具有敏锐的前瞻性。

猜你喜欢

化境美学学术
盘中的意式美学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化境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外婆的美学
以钱钟书“化境”说分析《教父Ⅰ》翻译
纯白美学
化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