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音乐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相通之处

2019-12-17于洁

考试周刊 2019年8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人生生命

摘 要:古有《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世间俗话讲“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大略可以体现音乐与社会风气、教育与生命成长的关系。社会上,关于音乐教育,观点广泛、涵盖众多,有广义和狭义之说,也有简要和专业之说,至于音乐教育对学生生命的教育意义,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键词:音乐教育与生命教育同是体验;感悟;创造;自我实现的教育

一、 引言

我是一名在初中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二十几年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学已融入我的生命,而音乐教育对学生生命成熟与发展的意义,更是一个音乐教师终生探索的课题。

生命是多样的,在历届迎来送往的教学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音乐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相通之处。让学生认识、珍惜、尊重、爱护、享受、超越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而音乐教育,正是透过多种音乐形式、音乐作品来体验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可贵、享受生命的精彩、创造生命的意义。

二、 音乐教育与生命教育同是体验的教育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体验。人生,何尝不是一场生命的体验?

能与心灵和谐共振的音乐教育,是将根植于学生生命本体的美好情感,挖掘出来,加以肯定和强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学生通过模仿、赏析、创作、表演等方式,去体验音乐作品的真善美,引发内心的情感共鸣。

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例,这是一首由秦咏诚谱曲、张黎填词的20世纪80年代经典歌曲。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经历了70后、80后、90后、00后的学生,不同时期的孩子,可做不同的引导,以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心灵感应。比如我刚参加工作时,我与学生年龄差距小、距离感小,我就讲了在大学时的经历。入校就赶上参加松花湖音乐会,这首歌是合唱曲之一,快退休的系主任杨老师,既是指挥又是指导,大汗淋漓地领着我们排练。80年代流行音乐盛行,而这类经典歌曲不太受新生喜欢,但是老人眼睛里散发出的慈祥和热爱感染着我们。间歇时我问他:“您不累吗?”老人的回答,我一直记得“不累,快退休了,我珍惜这次歌唱祖国的机会,我这几十年的幸福是党和国家给的……”那种爱,融入了汗水在老人身上流淌。演出时,我唱得格外激情。我把这自然的爱国热情传递给了学生,激发情感共鸣。对于现在的孩子,曾以大家熟悉的电影《战狼》的故事作铺垫,以祖国强大、人民安全为引导,激起学生中国人的自豪感。另外通过鉴赏歌词,来激发情绪,如“……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让学生自由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如身处高山大川、徜徉江湖海岸、漫步田埂乡间的种种体验,使其身心或至高、或开阔、或质朴地感受生命与环境、音乐与人文的关系。再如“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來体验海一样的祖国与浪花一样的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以此来感受人民与国家唇齿相依的情感。

歌词很美,更需要音乐的烘托,学生在体验歌曲爱国情感的当下,体验美好的生活,甚至对作家和歌唱家所表现的对艺术的崇敬、对工作的热爱等核心价值产生共鸣。学生体验音乐的同时,来体验人生。

三、 音乐教育与生命教育同是感悟的教育

音乐,是对生活的感悟。人生,何尝不是对生命的感悟?

富有情感的音乐,是感于外物、悟于内心的人类精神活动,它的各种表现形式,是人们感受生活百味,感悟生命真谛的过程。而伴随学习生涯的音乐教育,是学生回归人类本性的追求,是学习感悟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学会用尊重个体、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等人生态度,来触发人生感悟。

还以《我和我的祖国》的教学为例,学生将预习资料展示出来,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节奏和旋律节奏的把握,找出6/8与9/8拍的结合,以及主歌、副歌并列二部曲式的特点,了解优秀的音乐作品就像优秀的生命一样,在一定规范下既有特色又要融合。学生通过对歌曲的自主学习,以及指导下的合作排练,在演唱、律动、舞蹈、伴奏等形式中,各尽其能、各展其才,在表达热爱祖国、珍惜生活的同时,也可以在合作过程中,感悟我与他人、个体与团队之间平等尊重、自由规范、合作共赢、相互奉献等人性关系层面的觉知。而且,在反复训练和排演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即便只是观赏的同学也能以掌击拍、身体律动来助兴,在赞赏他人中,学会关注和感恩。

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学生都可以享受生命的自由、美好、平等、奉献,在很多音乐活动中感受环境的和谐和包容……这些感悟,潜移默化地升华了学生的品性,在享受生命的同时不断超越。在未来的生活中,才能体现出生命精神世界的高尚,才会在社会上克己爱人、公平合作、共同发展。

如果音乐的体验教育,可以令学生树立人生正确的三观;那么音乐的感悟教育,则是扶上马、送一程,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生命在社会的正能量。

四、 音乐教育与生命教育同是创作的教育

音乐,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人生,何尝不是完美生命的创作?

有人说,无论你的人生经历多少苦难,生命中总会有束光,足以穿透黑暗。音乐就是那束光!音乐作品,不只是平凡生命的美好绽放,更能激励处于低谷的人们,创造生命的奇迹。

每个音乐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生命一样,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尊重每个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生生命成长过程的不同体验、不同感悟,会造就他们的独属人生。而音乐教育的体验和感悟,恰恰赋予了美好生命成长所需要的基础和养分。学生需要赏识教育,更需要挫折体验。当今社会的富裕,让很多孩子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使很多学生缺少挫败的经历,以至于长大后不能承受生活的磨难和压力,而做出极端行为。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作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五、 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大部分专业学科的老师,只要热爱自己的专业,都是将专业教学进行到底的,学了一辈子、教了一辈子,也造就了自己生命的一辈子,音乐教师也是一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社会给予教师的崇高赞誉,在帮助学生塑造一个个鲜活而美好灵魂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身心世界的塑造,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作出奉献和牺牲的同时,更要尊重自我生命的价值。

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督促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由传授转为引导,学生的被动受教转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更加强了课程意识,转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协调各种课程方案;同时探索、反思最有效、最适合的音乐课堂;还要走出去、请进来,为社区、社会服务。这一新型教师观,也进一步督促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在角色转换中,不断完善专业的能力、教学的技术、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在看着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时,我就像在琢磨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喜爱而专注,琢磨如何才能使其更加完美;在欣赏学生各种表演时,也有种自我成就的满足;在协调课程和课堂时,是站在学生位置上的思考和体验;和学生一起做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时,与学生一起收货满满的快乐和幸福,生命的喜怒哀乐融入了我的职业教育生涯中。

六、 结语

时代总在飞速发展、世界不断千变万化,但无论怎样的改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仍是一个教师,职业生命的本分。所以,认真做好每一届学生的音乐教学工作,不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更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音乐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是我永恒的探索课题。

作者简介:

于洁,吉林省四平市,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三中学。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人生生命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独一无二的你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