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民歌声乐情态的结构“画像”

2019-12-17彭延波

艺术评鉴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画像

彭延波

摘要:土家族是生活在湘、鄂、渝、黔一带的少数民族,其历史悠久,并具有自身特有的民族文化与绚丽多彩的民歌艺术。土家族民歌诞生于土家人对于寻求生活真谛和精神与情感快乐的生活憧憬,是对生活真诚的、朴实的情感描画。土家族民歌旋律或自由洒脱、或铿锵有力、或委婉动听、或悲沉低回,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也具有着重要的音乐价值。

关键词:声乐情态   土家族民歌   情感描画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1-0027-02

一、土家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及基本概述

(一)土家族民歌的历史渊源与生态环境

土家族自古“喜居山旷,不乐平地”,以山林而聚,与苗、汉等民族杂居,过着刀耕火种的生产生活,中国的华中腹地武陵山脉片区为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方式创造了他们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土家族民歌就是他们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代表。土家族民歌起源于土家族的民俗活动中,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劳动生产、红白喜庆、谈情说爱、修房造屋、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唱歌,以歌抒情,以歌达意,只要有土家人的地方,便有歌声的洋溢,他们的一生都与其民歌密不可分。土家族生活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流淌着自己独特风格魅力的民歌艺术,其民歌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如:祭祀仪式所唱的梯玛歌、婚嫁的哭嫁歌、上梁歌)等。这些众多的民歌种类,也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了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土家族民歌更为形象化、生动化。

(二)土家族民歌的思想内容与社会功能

土家族人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都皆由民歌来呈现,它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并反映出其民族本身的民俗、宗教、语言及传统文化的特性,体现出了土家族所蕴含的音乐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仅种类众多,而且也具有着鲜明的社会功能。土家族因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一直聚居于武陵山脉一带的山区,高山险阻,与外界的通商往来,主要是靠澧水、酉水等几条水路通行,土家族人在常年与险山恶水的生存搏斗中,形成了曲调高昂而又铿锵有力、富有特色的船工号子。这些富有节奏、曲调轻松的民歌,不仅仅有助于缓解劳动疲惫,鼓舞士气,也是他们抒发心情的手段。

(三)土家族民歌的韵律、调式

土家族民歌从古流传到今,其民歌节奏自然、流畅,韵律舒緩和谐。如《哭嫁歌》中的《哭十姊妹》:“明朝姊妹要分离,一个东来一个西。明朝姊妹要分别,一个南来一个北。”土家族情歌:“芭蕉叶子两面青,阿妹待我两样心,剥米喂鸡是假意,雨中太阳是假晴。”从这些民歌里面,我们会发现土家族民歌韵脚基本上都是阴平、阳平、上声,极少有去声,而且都为押韵,所用语言表述多为口语化、生活化。自然道来,却又充满韵律之美。另外,由于土家族的艺术天性使得它的民歌调式也与其他民族有着鲜明区别。土家族民歌属于五声调式,一般以5、6、1、2、3 这几个音为基础,音区较为窄,音调的结构以La、Do、Re,组成的三音腔最为典型。小三度、大二度组成的旋律线条运用的较多,加上起伏多样的节奏节拍巧妙的排列运用,形成了特有的优美动人音律。更易被人们接受,也更易被进行传唱。

二、土家族民歌声乐情态的艺术风格

(一)土家族民歌声乐发声方式

土家族民歌丰富多彩,为口语生成。因历史原因,现今我们所听到的土家族民歌多为方言演唱。土家族方言语音系统中,浊声母少,辅音韵味也较少,致使发音咬字多以平舌为主,声乐发音时,更着重于舌面与舌尖摩擦用力。在土家族民歌声乐演唱时咬字尤为重要,讲究字正腔圆语言美、韵律美,方言特色尤为突出。如:桑植土家族爱情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其中歌曲中儿化音较多运用,“郎去当兵,姐耶在家哟,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耶别处栽哟,马桑树儿搭灯台哟……”歌曲中的“你个儿”“树儿”都是桑植土家族民歌特有的儿化发音。只有充分了解到民族的语音特点,才能掌握到正确的声乐发音。在发声方法上追求气息、声带和共鸣和谐统一。呼吸的深浅,声音的准确,才能呈现好听的民歌。

土家族民歌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土家族民歌声乐演唱形式的多样化,不同环境、不同曲调所决定的演唱方式也不一样。目前所常见的有:真嗓演唱、假嗓演唱、真假嗓结合、轻声唱法等。如:土家族的《哭嫁歌》,这种民歌常使用的就是真嗓,即为靠演唱者喉头的冲击力来发声,达到歌声嘹亮。在整个哭唱过程中,这个真嗓所发出的低沉、带有哭泣抖音的“哭腔”一直贯穿头尾;又如:劳动号子、山歌、阳戏等在演唱时,大多都是运用真嗓、假嗓结合发音。劳动号子、山歌在中低声区运用真嗓演唱,高声区运用假嗓,真假音之间不停地替换,让歌声能传的更远,更清晰嘹亮,更具有韵味。

(二)土家族民歌声乐唱腔风格

土家族民歌有着浓郁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唱腔特点上,根据不同类型种类的曲调、韵律主要可以分出“喊唱、说唱、哭腔”三类。首先喊唱这一类风格体现在劳动号子、船工号子、山歌运用的较多,并且多为即兴演唱,一人起歌,众人来和。起歌人随着旋律唱歌词,众人和歌唱虚词。例如《酉水船工号子》,在演唱时其中“哎咳 咳咳呀哈哈”等都是通过简单而有力量的“喊”来起到号召的作用,让喊和唱完美结合一起。节奏清晰而明快,旋律简单纯朴;“说唱”是土家族民歌声乐演唱中的一大特色,这种表演形式主要体现在表演时有说有唱,可以独唱,也可以一起合唱,但旋律与音调相差都不大。这种表现形式可以从土家族宗教、祭祀歌《梯玛神歌》中看到,以口头传承为主要途径的《梯玛神歌》,具有典型的民族调性,作为演唱者的梯玛不仅是人类向神灵祈福、通神的媒介,也是神灵的化身。《梯玛神歌》中,出现的大部分类似吟诵咒语部分音声,通常被称为“说”,另外部分便被称为“唱”。“哭腔”是土家族哭嫁歌所用到的特色唱法,它是土家族婚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用哭唱的形式表现了待嫁姑娘的离别悲情。哭中有唱,唱中有哭,有一人独自哭唱,也有众人一起哭唱,从“哭上头”“哭戴花”“哭父母”“哭姐妹”到“哭上轿”等形成了特殊的优美悲戚的悲歌曲调,直撼人心。

三、土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情态结构及其借鉴价值

(一)形式层:土家族声乐表现技巧的借鉴

土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情态结构形式层是声乐表现重要内容,它包含了理论性与技术性两大块。土家族民歌多姿多彩,因此土家族民歌理论性所含的内容众多,它包含了演唱内容的丰富性,与歌词结构的灵活多样性。《梯玛神歌》在声乐表演时载歌载舞,不同场合所表演的内容也不一样,它既有深沉的古歌、也有欢快愉悦的盘歌。歌词结构形式多样化,有上下句、三句、四句、八句、五句子,丰富衬词等。

(二)形为层:土家族民歌声乐表现的心理借鉴

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土家族生活历程的见证。土家族的民歌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土家族人是天生的歌手,随处而歌,即兴而唱,灵活而生动。它所表达的不仅是演唱者歌唱时的即时心理,也是演唱者此时或喜悦、或悲伤或得意或难过等情感状态的抒发,也是人内在思想的倾诉。对于土家族民歌而言,其声乐已是自身行为生活的代言与诠释。“声”与“情”共存,用嗓音、表情动作、肢体语言等对所要表达的内心思想进行刻画,让内在力量得到释放,声中有情,形、神、韵结合,高度统一才是声乐之美的展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土家族民歌声乐来讲,其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内涵、文化内涵都是简单、纯粹的,“即兴而歌”“想唱就唱”用歌来淋漓尽致表达内心所想,这是土家族人的声乐方式与歌唱态度。正如土家族民歌《人不唱歌不宽怀》中所唱的:“人不唱歌不宽怀,磨子不推不出来。”唱歌是土家族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在歌声中他们所有的烦恼、抑郁都得到解脱、释放。他们的这种音乐情怀为民歌声乐的演绎与发展提供了优秀范本。

参考文献:

[1]徐旸,齐柏平,文日焕.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及其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杨国湘.田茂忠山歌选[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3]田世高.土家族音乐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4]周青青.汉族说唱音乐中的一些节奏布局手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02).

猜你喜欢

画像
奇怪森林
星星的画像
宁静
宁静
画像
妈妈的蓝印画像
画像
画的是什么
莫尼卡的画像
画像背后藏着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