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市峨桥方言的分区探讨
2019-12-17强伟
强伟
摘 要:芜湖市峨桥镇地处吴语宣州片和江淮官话洪巢片的交界地带,其方言有两者的共同特征,属于过渡类型,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正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趋势,对峨桥方言的分区进行探讨,可以对皖南地区的语言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关键词:峨桥方言;吴语;江淮官话
芜湖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中南部,境内有多种方言交错分布,主要是江淮官话和吴语。峨桥镇位于芜湖市西南部,地处江淮官话和吴语的交界地带,老派属于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随着人口迁徙和经济发展,本地方言正日益受到江淮官话的影响。本文旨在对峨桥方言的语音演变现状进行描写,并对方言的分区进行探讨。
一、峨桥方言的古全浊声母
峨桥方言具有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的共同特点,即郑张尚芳先生所说“塞音成分通音化及气音化”,具体来说,就是古全浊声母今读仍自成一类,与同部位全清、次清保持对立,但有部分合并。
二、峨桥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
峨桥方言的古全浊声母都已处在清化的过程中,演变的具体表现为:古全浊声母都变成了同部位的通音,濁音成分减弱并产生了送气音,这是整个铜泾小片区别于外部方言的特征,峨桥方言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由于与吴语主体所在的江浙地区之间被江淮官话和徽语分隔,仅在宣城东北乡和当涂大官圩相连的地方保留狭窄的连接通道,铜泾小片的古全浊声母不仅表现方式不同,在语音演变上也呈现出与吴语主体不同的方式。其中主要特点是围绕着古全浊声母的送气音进行。从铜泾小片的语音调查可以发现,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擦音在各地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区别是送气音的区别以及受送气音影响的声母变化。峨桥方言古全浊声母的变化具体体现了这一特点。
峨桥方言的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擦音的读音与韵摄的开口度有很大关系,为方便表示,表格中以现代韵母的开、齐、合、撮四呼来进行区分。
从表二、表三、表四可以看出,峨桥方言的新派在古全浊声母的读音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有的声母变化较大,并且是有顺序的:
1.并、奉母
这两个声母在峨桥方言的老派中都读为[hβ],新派的变化则主要体现在不同韵母之前,如开口呼前一般变化为[β]或[Φ],其中先是脱落送气音[h],有的再变为清擦音[Φ]。在合口呼前也会出现仅保留送气音[h]的情况,如浮、符,读为[hu],有一些青年人已经更进一步,读成了[xu]。
2.定母
定母在老派中读为[h],其变化较为简单,仅丢掉送气音[h]变为[]。
3.群、从、邪母
群、从、邪母在[-i]前的变化比较一致,有[]、[h]、[]三种情况,在中年人的读音中声母还能保留[]或[h]至少一个,而青年人的口语中,读成[]已经很普遍,如旗[]。
4.澄、崇、船、禅母
这四个声母在老派中都读为[h],新派的变化也比较简单,脱落了送气音[h],同时变为[],或带有送气音的[h]。
5.匣母
匣母在[-i]之前的变化较多样,有的字读音变化之后和群母相同,如县,新派中同时存在[h]、[]、[]三种读音;除此之外都读为[h],新派语音中,送气减弱,之后就变为了[x]。
三、峨桥方言的现状
峨桥地处吴语的边缘地区,其吴语特征本就不明显,除了拥有正在清化的浊音声母之外,其他的特征和周边的江淮官话反而更接近。如微母不读鼻音[m],而是读零声母;日母不读鼻音[],反而和江淮官话一样读舌尖后音[]。声调方面,次浊上归上,全浊上归去,也和周边吴语不同,而和江淮官话完全一致。
峨桥镇隶属于江淮官话区的芜湖市,受到主流江淮官话的巨大影响,这在整个皖南地区都是普遍现象。作为交界地带的峨桥方言更是首当其冲,从新派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峨桥方言的古全浊声母已经到了清化的最后阶段,甚至一些青年人的口音已经体现不出古全浊声母的区别性。因此将这些青年人的口语归入江淮官话并无不妥。
[参考文献]
[1]繁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繁昌县志[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蒋冰冰.宣州片吴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J].方言.2000.
[3]朱蕾.宣州吴语铜径型古全浊声母的演变[J].方言,2009.
[4]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吴语研究室.吴语论丛[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常德 4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