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方言的单字调与双字调实验研究
2017-09-17严倩倩
摘 要:本文将田野调查与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针对浙江江山方言的单字调与双字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江山方言有8个单字调;双字调原调式一共有64种组合,其中共有38组发生了连读变调,存在5种调位性变调。
关键词:浙江江山 吴语 方言 单字调 双字调
一、引言
浙江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江山方言虽属吴方言上丽片中的上山小片,有吴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受到闽方言和赣方言的影响,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是吴方言中很有特点的次方言。虽然已有学者对江山方言进行过研究探讨,但是前人对于江山方言的研究多在音韵层次上,还没有学者专门针对江山方言的声调进行系统研究,因而本文将对江山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研究。
二、江山方言
江山方言,也叫江山话,通行于浙江省江山市全境,但因地理差异,部分地区的江山方言略有区别,但并不影响彼此交际。江山方言与典型吴语相差甚大,这是因为历史上,江山人口主要是殷朝时从山东曲阜古奄国迁移而来。由于地理等原因,江山方言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音,语音系统较为复杂,江山方言有29个声母(包括零声母)、50个韵母、8个声调[1]。声调上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各因声母清浊分为阴阳”的特点。
也有学者研究过江山话的单字调,都确定是8个单字调,但调值却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虽然两种声调调值稍有不同,但可以确定的是江山方言中有8个单字调,其中有2个入声调,且阳平与阴上都是三莫拉结构。在确定以上共同点后,本文将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对江山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实验研究。
三、实验设计
本文通过参考前人的方言声调归类例字,设计了单字调及双字调的读例,制定了字表与词表。在安静的室内,使用Praat收集了6位发音人的音频资料,其中6位发音人包括了2位女发音人及4位男发音人,年龄均在45~70岁之间,是土生土长的江山人,平时均使用江山话进行日常交际,发音受普通话影响小。通过Praat软件,对这6位发音人的音频进行标注,编写脚本获取每一读例的基频,再通过制表软件Excel进行整合。在获取双字调的过程中,通过再添加感知听辨实验确定是否存在变调。
四、实验数据的提取及归一化处理
(一)标注
本文参考《语音学》[3]进行声调的标注。声调承载段为去掉“弯头降尾”的基频部分。将各个声音文件导入Praat中,对单字和双字的读例一一进行声调段的切分和标注,使用“音高提取脚本”提取每个声调的市场和十个采样点的基频值以及每个声调的时长。
(二)归一化处理
本文进行的归一化参考了罗婷[4]的处理方式。归一化处理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发音人之间在录音时所呈现出的风格差异,而最主要的目的则是减少个人特性[3]。为了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较为客观的对比,可通过Z-score法[3]对发音人的语音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基频归一化公式为:
其中,yi=log10 Xi,Xi是每个采样点的基频F0值,my是yi的算术平均值,yi(i=1,2,…,n)是基频F0的对数值,sy是yi的標准差。因此,my是基频F0值的对数平均值。
数据经过归一化之后,得到了LZ值,再用T值公式[5]进行五度转换。T值公式可转为:
其中,max表示所有采样点的平均值对数最大值,min则表示所有采样点的平均值对数最小值,X表示某一个采样点的对数值。得出结果T值0~1为五度值1度;T值1~2为五度值2度;T值2~3为五度值3度;T值3~4为五度值4度;T值4~5为五度值5度。
同时五度值的确定还参考了RD法[6]:
其中,C表示一个人最大的LZ值的绝对值,RD值为0~1.1为五度值1度;0.9~2.1为五度值2度;1.9~3.1为五度值3度;2.9~4.1为五度值4度;3.9~5.0为五度值5度。最终可结合T值法、RD法及听感,确定五度值。
五、实验结果
(一)江山方言的单字调
综合考虑声调的系统区别性,阴去与阳去应当分别存在互补分布情况,人耳才能区分声调。因而将阴去51调整为53,与阳去31形成对立;此外,阴上在听感上为升调,如若表征成231,底层调会存在被分析成降调的可能性,因而将该调值换为周建红[1]的243更为合适。此外,阴上213应为低平调,虽然是凹调,但正如普通话的上声214,调尾的3只是语音现象,不具有音系学意义。综上得出下表7的江山方言单字调。
从上表7及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在江山方言中,有3个平调:44,33,213,其中213是低平调。一个升调243,两个降调与两个入声调。
(二)江山方言双字调
江山方言有8个单字调,因而双字调应有8×8=64种组合,但完成两字组连读变调后,剩余的调型却远远没有那么多。由于计算数据过多,此处只展示调查结果。
综合上表,可得出以下变调情况:
前字变调:
1)44→35/_(213/33/53/31/4/2)
2)213→33/_T
3)243→33/_T
4)53→44/_T
5)31→33/_T
6)2→3/_T
后字变调:
7)44→33/(213/243/22/53/31/4/2)_
8)53→42/T_
9)31→42/(44/213/231/22/53/31/4)_
石锋[7]指出在连读变调的研究中,调类的变化必然是调位性变化,但调值的变化既可以是调位性变调也可以是非调位性变调,应注意区分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
在阴去53与阳去31的后字变调中发现都变为42,但彼此之间在听感上并不会发生混淆,因而属于非调位性变调,可视为协同发音,并非音系现象。同样的,2→3/_T与44→33/(213/243/22/53/31/4/2)_都应当被视作非调位性变调。
综上所述,江山方言中仅存在5种调位性变调,如下:
1)44→35/_(213/33/53/31/4/2)
2)213→33/_T
3)243→33/_T
4)53→44/_T
5)31→33/_T
六、结语
本文通过声学实验对浙江江山方言的单字调与双字调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8个单字调的调值,对64组两字组组合的声调进行了实验,发现了江山方言中存在5种双字的调位性变调,且都是前字变调,无后字变调。
参考文献:
[1]周建红.浙江江山方言的音韵特点[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8).
[2]罗杰瑞.江山方言中类似闽语的成分[J].方言,1990,(4):245-248.
[3]朱晓农.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罗婷.南宁白话单字调实验语音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5]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1).
[6]曾春蓉.湘语声调实验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7]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1).
(严倩倩 上海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20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