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9-12-17王月健徐丽萍陈月娇

地理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王月健 徐丽萍 陈月娇

摘    要:文章梳理了土地经济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教材内容老化、课时太少、忽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等问题,提出了修订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实验及实践模块、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邀请专家授课、强化学科内容研讨等相关课程改革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土地经济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系统掌握研究土地经济问题的方法[1-2],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决现实中的土地经济问题[3]。本课程的理论内容丰富,可以讲解的案例较多,是一门好讲、师生容易互动的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时有出现,笔者作为连续多年担任此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此,就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提出看法和建议。

一、“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老化,交叉重复过多

现有“土地经济学”的相关教材总体内容陈旧,不能体现土地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如关于土地的多规融合、生态红线、“三生”规划、多功能价值等相关内容很少涉及,我国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也没有体现,而这些恰是我国当前土地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另外,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也不紧密[4],如“土地资源利用篇”与“土地资产制度篇”等内容没有明显的关联;土地的集约利用、规模利用、可持续利用等应是一个整体的内容。一系列土地学科相关教材的内容重复较多,如“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等内容在“土地利用规划学”和“土地经济学”中都有涉及;“土地法学”和“土地经济学”中都有“土地管理制度”“土地集约利用”等内容,内容安排不当,缺乏清晰的逻辑主线是现有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

2.章节内容较多,课时太少

“土地经济学”相关教材包含的内容较多,如高校广泛采用的毕宝德、黄贤金和张安录等学者主编的教材均设置了十九章内容,理论多且较为抽象,但课时较少(多数院校设置的课时普遍在32~36学时之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如此多信息量内容的讲授,导致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填鸭式”“满堂灌”等问题。有实例表明,当教师面对一群活跃、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时,其热情和活力会大大增加;面对的学生如果个个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其授课的心情也会大打折扣,导致师生的互动性差,课堂缺乏生机。

3.忽视实验和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高等教育质量迈向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多数高校“土地经济学”课程几乎完全设置为理论课程,学生上课听讲、完成作业,期末进行理论考试,等同于考察“背功”,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笔者在课后与学生讨论相关土地经济问题时,学生感觉相关问题与自己接触的事物很远,是一门非常宏觀的课程,与现实脱节,部分学生甚至不清楚土地的类型划分、国有与集体土地的区别等[5-6]。受限于当前的学习和管理模式,学生缺乏实验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也是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水平难以提升、地位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设想

1.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针对“土地经济学”教材内容陈旧、课时少等问题,应及时修订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如可适当增加“农地制度创新”“乡村振兴与土地资源流转”“地票交易”等内容[7-8],这些内容在理论上不但有一定深度,而且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得到提升;另外,建议将课时增加到50~54课时,这样,让学生有充裕的课时学习“土地经济学”相关知识。

2.增加课程实验实践模块

建议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增加8课时的实验课程。实验授课时,实验授课时,可以某个具体区域的相关土地经济问题为例(如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分析、土地分等定级研究等),结合教材内容和案例讲解,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文本的撰写、相关图件的绘制等;另外,安排7~10天的土地经济学实践课程,如可安排2~3位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辨认土地类型、进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的问卷调查、城区不同地带的地价调查等工作。学生通过实践调查,撰写实习报告和心得体会,将大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9]。笔者曾于假期带领学生开展“玛纳斯河流域农村土地整合的问卷及地块调查”工作,学生经过锻炼后,不但加深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且锻炼了口才、交际能力,受益非浅。

3.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

文献阅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较好手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地理学报”“中国土地科学”“经济地理”等与土地相关的优秀期刊与“中国国土资源报”等优秀报刊。学生开始接触时存在阅读、理解的困难,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程度,不断引导他们扩大阅读量,并通过讨论、读后感等方式,培养其阅读文献的能力,对日后的科研兴趣、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起着直接作用。

4.邀请专家授课或开设讲座

可以邀请国土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授课或开设讲座。如邀请国土部门专家介绍土地资源详查、不动产登记、土地招拍挂等知识;邀请历史或思政课程的教师讲述“我国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土地革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由来”等;邀请律师讲述“土地征迁”“房产交易”“土地违法”等具体案例……对专家的授课应给予较大自由度,授课时应适当补充新内容,如新技术、新方法、新进展等。

5.强化学科内容研讨

毫无疑问,“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土地市场的影响因素”“某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等土地经济问题的探讨非常有益于教学,教师之间不但可研讨,还可组织学生以演讲、辩论赛等形式进行深层次交流;另外,还可在授课中将“中国土地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土地税收制度”“土改”等内容与我国的国情联系起来,从而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土地经济学的热情和培养其兴趣。

三、结论

“土地经济学”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门课程,学好此课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很有益处。但近年来,“土地经济学”授课中出现“教材内容老化”“课时太少”“教学过程中忽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等问题,导致该课程地位逐渐边缘化。为今后更好地教授好本课程,提出“修订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增加课程的实验及实践模块”“引导学生阅读土地相关的文献”“邀请专家授课”“强化土地经济学科内容研讨、开展国情教育”等相关课程改革建议。为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构架,促进专业快速发展,从总体上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贤金,张安录.土地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刘书楷,曲福田.论发展中的土地经济学及其学科建设[J].中国土地科学,2003(04):7-13.

[4] 吴大放,刘艳艳,林媚珍,等.《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实践效果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270-272.

[5] 於忠祥,杨梅.土地经济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69-71.

[6] 刘洪彬,董秀茹,王秋兵.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2(10):52-54.

[7] 赵华甫,袁春,吴克宁.土地资源管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J]. 中国地质教育,2009(02):62-65.

[8] 张志辉.土地经济学教材内容体系设置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6):32-33.

[9] 王湃,凌雪冰.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12):149-159.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