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图表教学策略
2019-12-17冯云齐
冯云齐
摘 要: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它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多种图表来激发地理思维。文章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例,运用多种类型的图表,培养学生使用地理图表的能力,渗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关键词:气候;农业生产;图表教学;人地协调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七年级核心知识点之一,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要求是“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课标分解如下:①运用图表教学。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包括地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利用多种地理图表进行教学,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②根据图表总结出气候特点,这部分内容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过,这里主要是复习回顾。但是教师可以给予学法指导,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运用图表,使用科学语言描述气候特点。③气候特点主要从光、温、水、风、湿、压等角度去分析,但是初中学生不要求掌握那么细致,可只选择光照、气温、降水这三个角度重点分析概括。④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主要包括:农作物的种类、分布、产量、品质、熟制,农业类型,农时等多方面,可着重指导学生分析气候对农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最后用一个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气候对农作物种类、熟制、特性和分布的影响,作为提升。⑤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包括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若在一个课时内将这些内容全部呈现出来,不免会浮于表面,泛泛而谈。所以在经过取舍后,确定该堂课侧重点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学情简析
第一,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強,积极性高,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而学生对于农业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对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分布等还不甚了解;第二,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较为抽象,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而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进行人地协调观的渗透就更为困难。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应运用多种图文资料,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多举例、多互动。选取的材料应具备典型性且不能脱离学生认知范围。油橄榄作为地中海气候区所特有的农作物,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见到这种农作物,但学生对油橄榄所制成的橄榄油却并不陌生。因此,笔者以地中海气候对油橄榄的影响作为本课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希腊和重庆的油橄榄在品质和产量等方面的差异,来凸显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推导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并落脚到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上。
三、图表教学
1.阅读气温和降水数据图表,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和使用科学语言描述气候特征
展示希腊某城市的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表,指导学生阅读表格并找出该地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气温、降水数据。展示气温、降水判断标准示意图(图1、图2),学会使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气候特点,从而掌握准确描述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设计意图:定量的示意图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突破教学难点。之前学生对于描述气候特征只有一个感性的认知,通过活动的形式,给出具体的数据图表,让学生可以掌握科学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2.对比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与世界油橄榄分布图,总结油橄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指导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了解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读世界油橄榄分布图,得出油橄榄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提问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地中海气候有利于油橄榄生长的感性认识。
设计意图:气候类型分布图能让学生更轻松地认识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建立空间地域概念。承上启下,通过世界气候类型图与世界油橄榄分布图对比,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3.运用饼状图及数据表格,分析为何地中海气候适宜油橄榄生长
指导学生读世界油橄榄种植面积饼状图(图4)与世界橄榄油产量饼状图(图5)。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这三个国家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其油橄榄产量和出油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表格展示油橄榄生长条件及地中海气候特征,小组讨论为何地中海气候适宜油橄榄生长。
设计意图:饼状图能够更形象直观地展示地中海气候区国家油橄榄的产量和种植面积,验证地中海气候利于油橄榄的生长。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判断。
4.引导学生识读调水工程示意图及滴灌示意图,认识科学技术可以改造不利气候条件
展示地中海气候区因气候干旱导致油橄榄产量大幅下降的新闻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如以色列的调水工程(图6)和灌溉工程,以色列夏季过于干旱,因此需进行适当的灌溉,进而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根据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适时农业活动的理念,即因时制宜。
设计意图:示意图能简明概括地表示地理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辩证思考的能力,认识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运用因时制宜的理念渗透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
5.识读油橄榄景观图,了解重庆气候对油橄榄生长的不利影响
展示希腊油橄榄叶片和重庆种植油橄榄的景观图,并辅以油橄榄叶片实物,让学生对比找到二者的明显差别,发现重庆油橄榄叶片上有一些淡黄色粉末和小黑点,提出问题:这些黑点和黄色粉末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的?结合重庆气温曲线降水图,得出重庆气候过于潮湿,光照不足,使得油橄榄易生病虫害。
设计意图:地理景观图片与文字相比,信息量更大、可读性更高,更加形象,让学生从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形成理性的科学知识,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对比两种气候影响下的油橄榄叶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生产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而温室大棚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缓解气候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渗透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
6.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总结课堂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运用因地制宜的理念,分小组完成活动:气候还影响农业生产的哪些方面?得出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不仅包括产量、品质,还有种类、分布、农作物熟制、植物学特性等方面;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又包括气温、降水、光照、湿度等。展示思维导图(图7)让学生意识到农业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改造不利条件,更科学地发展农业。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线索清晰,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思路,更好地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对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运用地理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四、教学反思
1.图文结合
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表达工具之一,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多种图表来激发地理思维,如景观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地理知识,发展形象思维;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可以帮助学生简洁明了地归纳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世界氣候类型分布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建立空间地域观念,培养区域认知;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堂思路,更好地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等。
2.落实到位
新课堂的教学不应只注重形式,更应注重对知识的渗透和能力的培养。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所有新奇的形式和情景都应服务于课堂,起到突破重难点知识的作用。用轻松愉快的活动,来突破相对枯燥的知识点,寓教于乐。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学会举一反三,运用课堂上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重点讲解气候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后,设计了如下活动: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不同的资料袋,内含丰富多样的图文资料,分析归纳除了产量和品质之外,气候对农业生产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影响?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渗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协调观,实现对整堂课的总结和升华。
3.精炼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问题的有效性,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除此之外,问题的设计还应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通过一个个有梯度的追问,带领学生逐步分析思考,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如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通过新闻材料发现当地油橄榄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缓解旱情?什么时候进行这些农业活动比较合适?为什么?通过一连串的追问,精深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