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尿液游离轻链水平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2019-12-17王剑飞罗黎魏殿军

山东医药 2019年33期
关键词:轻链肾小管肾功能

王剑飞,罗黎,魏殿军

(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11;2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3河北燕达医院)

慢性肾脏病(CKD)是一种最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肾病,近年其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发病率增加5%~8%[1]。CKD病因众多,往往起病隐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状态,疾病的知晓率低,当疾病发展至G3期时,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和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显著增高[2]。肌酐(Cr)作为目前肾功能常用的评价指标之一,其检测易受药物干扰,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CKD病情监测指标,以更精确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干预,从而改善预后。血清游离轻链(sFLC)在早期的文献研究中主要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诊断指标[3],其代谢主要依靠肾脏,肾功能改变会导致其水平改变。尿游离轻链(uFLC)因组成轻链的κ和λ都为小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由肾小管重吸收,uFLC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含量极少。大量文献[4,5]已证实,在排除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情况下,sFLC、uFLC水平紊乱与肾功能损害或肾小管受损、重吸收功能下降有关。肾功能的改变会导致FLC水平的变化,然而FLC与CKD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关系却鲜有研究。本研究基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CKD进行分期,观察不同CKD分期患者sFLC、uFLC水平变化,分析sFLC、uFLC与血清eGFR、Cr、尿素氮(BUN)、尿酸(UA)的关系,探究FLC在CKD病情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年10月~2019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CKD患者146例,均符合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资助的肾脏疾病改善全球预后组织(KDIGO)在2012年颁布的“慢性肾脏疾病评估和管理的临床实践诊疗指南”中的CKD诊断标准。排除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男78例、女68例,年龄23~88(56.73±14.83)岁。CKD分期[4]:1期[eGFR≥90 mL/(min·1.73 m2)]30例,2期[eGFR 60~89 mL/(min·1.73 m2)]31例,3期[eGFR 30~59 mL/(min·1.73 m2)]31例,4期[eGFR 15~29 mL/(min·1.73 m2)]31例,5期[eGFR<15 mL/(min·1.73 m2)]23例, 血清Cr(194.97±184.17)μmol/L、BUN(11.82±7.781)mmol/L、UA(418.99±135.40) μmol/L。

1.2 sFLC、uFLC的检测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7]。采集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及尿液,采用贝克曼IMMAGE800特种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患者sFLCκ、sFLCλ、uFLCκ、uFLCλ,计算uFLCκ/ uFLCλ、uFLCκ/uFLC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分期CKD患者sFLC、uFLC水平比较 CKD患者sFLCκ、sFLCλ、uFLCκ/uFLCλ、uFLCκ、uFLCλ、uFLCκ/uFLCλ分别为8 270.00 mg/L、4 625.00 mg/L、1.89、112.2 mg/L、50.00 mg/L、1.56。CKD 1、2、3、4、5期之间sFLC、uFLC水平比较,H分别为17.178、13.576、12.550,P分别为0.002、0.009、0.014,见表1。

表1 1~5期CKD患者sFLC、uFLC水平(M)

2.2 CKD患者sFLC、uFLC与血清eGFR、Cr、BUN、UA的相关性 CKD患者中,sFLCκ、sFLCλ、uFLCκ/λ与eGFR呈负相关(r分别为-0.225、-0.252、-0.255,P分别为0.006、0.002、0.002)。sFLCκ、sFLCλ与UA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7、0.201,P分别为0.002、0.015)。sFLC、uFLCκ/uFLCλ与Cr、BUN之间,uFLC、uFLCκ/λ与Cr、BUN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

3 讨论

CKD是肾病中最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一类肾病,其病因包括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及肾间质疾病、各种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损害等,主要表现为肾脏功能障碍和结构异常[6~8]。CKD各期的肾功能损害程度不同,导致了肾功能标志物在各期的检测结果相关性也不同。免疫球蛋白是由2条相同的轻链和2条相同的重链通过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相互连接而成,根据重链的类型不同可以分为IgG、IgA、IgM、IgD和IgE型。轻链只有2种类型,即κ型或λ型。根据免疫球蛋白合成规律,组装一条轻链的时间比重链短,轻链有过剩。轻链(κ、λ链)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8×103~24×103的小分子蛋白,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然后在肾小管被重吸收,重新回到血液循环中的游离κ链多为单体,λ链多为二聚体,κ链产生速度为λ链的2倍,但其肾脏清除速度为λ链的4倍。正常时,血清中κ/λ大约恒定为2∶1[9,10]。正常人体尿液中轻链含量较少,如果出现过多uFLC,则提示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下降。sFLC在最初的研究中主要与浆细胞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为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诊断依据[11,1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sFLC及uFLC与CKD患者的病情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排除了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肾脏疾病后在肾功能损伤时sFLC也会升高。

既往关于CKD中sFLC、uFLC与肾功能关系的报道较少。有报道[13,14]显示,sFLCλ在CKD各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sFLCλ随着CKD的肾损伤程度加剧而升高。也有文献[15,16]表明,检测uFLCκ、uFLCλ的水平有利于CKD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判断。uFLC的水平可以反映肾小管的损伤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在CKD 1、2、3、4期时随着分期的升高,sFLCκ、sFLCλ、uFLCκ增加,但在CKD 5期时减少,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似。uFLCκ/uFLCλ在CKD 1、2、3、4期基本相似,但在CKD 5期时降低,提示sFLCκ、sFLCλ、uFLCκ、uFLCκ/uFLCλ对于CKD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其提供了除传统肾功能标志物以外的参考,临床上可依据sFLCκ、sFLCλ、uFLCκ在CKD 5期的显著下降,推测CKD患者病情进入终末期。

目前已有研究[17,18]表明,FLC及其相关指标尤其是经常用对数转化后的 FLC指标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 BUN、Cr、UA 及eGFR等肾功能相关指标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sFLCκ、sFLCλ、uFLCκ/λ与eGFR呈负相关性,r绝对值在0.2~0.4,具有弱相关性。sFLCκ、sFLCλ与UA呈正相关,r绝对值在0.2~0.4之间,为弱相关性,提示FLC可作为CKD病情监测的辅助指标应用于临床。

综上所述,FLC作为CKD病情监测的辅助指标,为CKD病情监测提供了除传统肾功能标志物以外的参考,联合检测sFLC、uFLC及BUN、Cr、UA在CKD的病情判断和治疗疗效监测方面也许具有重要价值。进一步的研究还需加大样本量,联合多种肾功能标志物深入分析FLC在CKD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轻链肾小管肾功能
轻链检测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评估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4和炎症因子表达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高糖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及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