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芪仙苡酱煎口服治疗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及患者的血清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观察

2019-12-17薛晔曹志群周晓凤张新

山东医药 2019年33期
关键词:脾虚抗炎自由基

薛晔,曹志群,周晓凤,张新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炎症性肠病,重症患者常伴有高热及中毒症状。UC是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难治性疾病之一,且存在癌变风险。近年,我国及全球UC的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UC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研究[2]发现,炎症和抗炎因子平衡失调、氧自由基损伤是导致UC的重要原因。UC属中医学中的“下利”、“泄泻”、“便血”、“痢疾”等范畴,曹志群教授经30年临床实践认为,本病多本虚标实,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脾气亏虚、水湿不化、湿热中阻、下注肠道导致UC发生。中医药治疗UC效果甚佳,治则以益脾扶正、清热化湿、凉血止血为主。自拟芪仙苡酱煎重用补脾益气、托毒生肌的黄芪,以及止痢截疟、收敛止血的仙鹤草为君药,辅以健脾破毒消肿的薏苡仁,以及清热解毒、排脓破血的败酱草为臣药,以补脾益气、清热祛湿、调气和血。本研究中,我们采用芪仙苡酱煎治疗105例脾虚湿蕴型UC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脾虚湿蕴型UC患者105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 广州)》[3]中关于UC的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4]中关于UC脾虚湿蕴证的中医诊断标准;③年龄在16~70周岁之间的患者;④自愿参加本临床研究,且能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入组前4周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类固醇激素、抗生素的患者;②对美沙拉嗪或水杨酸制剂过敏及过敏体质的患者;③有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肠梗阻、结肠癌等的患者;④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⑤有结肠手术史的患者;⑥精神或法律上的残疾患者;⑦妊娠或正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脱落2例,男21例、女29例,年龄16~69(39.78±13.42)岁,病程3~9年,其中轻度15例、中度29例、重度6例;对照组53例,脱落3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28~60(38.95±11.76)岁,病程2~9年,其中轻度13例、中度32例、重度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芪仙苡酱煎应用方法 治疗组给予芪仙苡酱煎,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口服。芪仙苡酱煎:黄芪30 g、仙鹤草30 g、薏苡仁30 g、败酱草18 g、当归12 g、乌梅9 g、炒地榆15 g、椿根皮15 g、红藤24 g、莲子肉30 g、黄连9 g、木香9 g、苦参9 g(所有中药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房提供)。煎煮方法:将1剂中药饮片加入300 mL水浸泡60 min,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 min,滤出第一煎药液备用。将中药饮片中加入300 mL水再次煎煮,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20 min。两次煎得的药液混匀,分成两等份,分别在上午8点和下午8点服用。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164),4 g/d,分4次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

1.3 疗效评价 ①临床疗效: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进行临床疗效比较,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制定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3]临床疗效标准可分为缓解、有效、无效3类。②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对中医主要证候(腹泻、腹痛、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进行半定量评分。③Baron评分:参照结肠黏膜病变Baron评分[5,6]对黏膜病变情况进行评价。④改良Mayo总评分[7]:改良Mayo总评分中,观察指标主要涉及排便次数、便血情况、内镜表现及医师评估4个方面,各项评分之和即为Mayo评分总分,得分越高则病情越严重。3~5分为轻度、6~10分为中度、11~12分为重度。

1.4 血清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 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①临床疗效:治疗组缓解、有效、无效分别为19(38%)、26(52%)、5例(10%),有效率为90%;对照组分别为10(20%)、28(56%)、12例(24%),有效率为76%。两组有效率比较,χ2=5.75,P=0.056。 ②主要中医证侯评分:治疗前,两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里急后重评分及中医证侯总评分比较,P均>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见表1。③Baron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肠镜下Baron评分分别为(5.70±2.121)、(2.40±1.916)分,对照组分别为(5.83±2.314)、(3.21±1.974)分;治疗前,两组Baron评分比较,P均>0.05。治疗后,两组Baro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④改良Mayo总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改良Mayo总评分分别为(7.22±2.460)、(2.50±2.112)分,对照组分别为(7.54±2.243)、(3.46±1.987)分。治疗前,两组改良Mayo总评分比较,P均>0.05。治疗后,两组改良Mayo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

表1 两组主要中医证侯评分(分,

2.2 两组血清CRP、ESR、SOD、MDA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RP、ESR、SOD、MDA水平比较,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ESR、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升高,以治疗组为著(P均<0.01),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CRP、ESR、SOD、MDA水平

3 讨论

UC多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结肠镜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UC的金标准。西药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及生物制剂等为主,但复发率高,有不良作用,可能有药物依赖、影响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增加肿瘤发生率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美沙拉嗪不良作用较小,目前是治疗UC的主要药物之一。现代研究[8]表明,中医中药辩证治疗UC可减少长期口服西药引发的不良事件,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复发率。

临床UC以脾虚湿蕴证居多[9],其基本病机为脾虚日久、湿热蕴结肠道、气机阻滞、久伤肠络。曹志群教授认为脾胃气虚是UC的根本病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因而重用黄芪,补脾益气、托毒生肌,“行血则便脓自愈”,气充则血行,血行则瘀散。仙鹤草止痢截疟,收敛止血,并助黄芪补虚;薏苡仁破毒消肿,健脾以止UC之“痰泻”,配以败酱草清热解毒,排脓破血;当归相配调和营血,补血活血,调节UC患者高凝状态;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红藤助当归补血,并能行血,有“去瘀血,生新血”之功效;乌梅,为历代医家治疗“下利”常用药物,固涩大肠止血痢;黄连“主肠癖腹痛下痢”,是清热药中惟一功兼止泻之药,尤善用于湿热泻痢;木香善通大肠之滞气,“调气则后重自除”;椿根皮、苦参清热解毒,凉血止痢,莲子肉能健脾燥湿止泻,“厚肠胃……止脾泄泻久痢”。诸药相配以气血并治,通因通用,共奏补脾益气、调气和血、清热燥湿之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里急后重症状评分及中医证侯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以治疗组为著;治疗后,两组Baron评分、改良Mayo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以治疗组为著;提示芪仙苡酱煎治疗脾虚湿蕴型UC疗效优于美沙拉嗪。

现代药理学研究[10]证明,黄芪可从多种途径减轻肠道炎症,下调ICAM-1和VCAM-1表达,降低UC大鼠MPO、IL-1β、TNF-α、DAO水平,升高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肠球菌﹑肠杆菌数量,调节肠道菌群[11],削弱DC的抗原呈递功能,促进CD4+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应答,从而降低ZO-1、TNF-α、IL-6水平,降低肠道通透性,以缓解UC。仙鹤草可镇痛抗炎,其正丁醇提取物可通过抑制NO合成酶来抑制NO合成,以发挥抗炎作用[12,13];败酱草通过抗氧化应激从而治疗UC大鼠[14];地榆能够通过降低IL-1β,升高IL-10水平,下调NF-κB p56蛋白活性,从而改善UC大鼠的肠道黏膜损伤[15]。薏苡仁可以降低促炎因子IL-6和增加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调节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间的平衡而发挥其抗炎作用[16];当归能有效抗炎、抗血小板聚集及血管生成[17]。乌梅能通过提高UC小鼠结肠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从而发挥治疗作用[18]。

CRP和ESR均是临床常用的非特异性急性炎症标志物,是UC临床严重程度和疾病发展变化的判断指标。CRP是一种肝脏合成的急性非特异性蛋白质,在组织受损时会持续升高,有研究[19]显示,急性肠炎受累肠段的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吞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等介质进入肝脏,诱导肝脏产生大量CRP,从而刺激炎性反应的发生。ESR快慢与血浆黏度有关,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从而血浆黏度改变,红细胞受到的阻力减小,促使红细胞聚集,ESR加快。SOD是氧自由基的特异性降解酶,可通过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而减轻细胞和组织的氧化应激程度;MDA是脂质过氧化的最终产物,是反映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的标志物。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氧自由基产生过多是导致UC患者肠道组织损伤和溃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20]。SOD是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主要降解酶, NO过度生成会导致SOD含量下降, 降低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且当自由基过多时会导致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 不断破坏酶的正常结构及功能。LPO是细胞膜上由氧自由基引发的一种产物, 其主要分解产物MDA将严重损害肠道黏膜, 引起细胞坏死, 形成溃疡[2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CRP、ESR、MDA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升高,以治疗组为著。提示芪仙苡酱煎可能是通过降低结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而对脾虚湿蕴型UC患者起治疗作用的。

综上所述,中药芪仙苡酱煎对脾虚湿蕴型UC有较好临床疗效,并有效减轻患者结肠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黏膜损伤程度,但是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脾虚抗炎自由基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