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开发利用民间历史文献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三门县的工作实践
2019-12-17阮音波三门县图书馆
阮音波/三门县图书馆
梅表军/三门县档案局
民间历史文献具有原始性、完整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源,历来备受学界重视。此外,民间历史文献还在服务地区中心大局工作、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馆、图书馆是本地区民间历史文献的收藏保管单位,除需要承担日常的管理职能外,更应当对文献进行深度开发,并提供特色化的、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发挥文献的重要价值。根据三门县档案馆和三门县图书馆两家单位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两馆共征集三门县民间历史文献3836种,包括多种珍贵文献,如清道光和嘉庆年间民间地契、清光绪民间文书、亭旁起义领袖包定烈士书信、抗战时期三门老照片、三门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智敏上师真迹等。
2014年8月,时任三门县档案局(馆)长包丛俭携局班子成员对县图书馆馆藏民间历史文献进行了考察,发现两馆在文献结构及服务模式上几乎相似,遂主动与县图书馆商定深化合作,共建县域信息资源。这一提议也符合县图书馆的自身利益,与县档案馆合作开发民间文献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县档案馆新馆馆舍条件,解决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不足的现实问题,此外还能充分借助县档案馆数字化力量,共建县域数字民间文献信息资源。下面笔者就这一合作模式进行探讨。
1 建立文献征集协作机制
合作开发利用民间历史文献的前提是掌握量大质优的民间历史文献,为此必须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合作开展优质档案资源征集。去年省“两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档案资源建设的意见》,要求统筹推进档案资源共建共享,加大档案资源社会共建力度,征集具有保存价值的散存档案进馆,建立健全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扶持机制。为此县档案馆、县图书馆基于信息互通、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了高效的征集协作机制,依靠乡镇档案员、乡镇文化员的力量,通过有偿购买、无偿捐赠和寄存等形式开展征集;此外充分利用两馆的各种活动,如送书下乡、举办历史档案图片展、“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等,与公众积极互动、进行征集;并搭建了网络征集平台,如文献征集QQ群、微信群等,许多历史文献收藏者、爱好者入群,他们或积极提供征集线索,或主动捐赠自己收藏的文献。
2 主动服务地方中心工作、重要工作
自从合作开发民间文献资源后,县档案馆、县图书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服务全县中心工作、重要工作。如联合举办展览,2017年举办“砥砺奋进的五年”图片展;2018年为纪念亭旁起义90周年,举办“浙江红旗第一飘图片展”“亭旁起义图片展”,当年还以“三门记忆”为主题举办三门县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展示40年来全县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县四套班子领导集中观看了成就展,并给予高度评价。
今年,省档案馆、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联合推出“跟着档案去旅行”系列节目。3月,省档案馆副馆长张明决在台州市档案馆领导陪同下赴三门县进行“跟着档案去旅行”专题项目调研。县档案馆、县图书馆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县档案馆与亭旁镇政府工作人员陪同调研组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亭旁镇进行实地考察;县档案馆将保留下来的有关亭旁起义的各项档案资料、实物等都收录进红色档案资源目录数据库;县档案馆、县图书馆为节目摄制提供历史文献支持。
明代弘治元年,奉命在济州岛执行公务的李氏朝鲜官员崔溥接到丧父信息后乘船返家奔丧,途中遭遇风暴,与同船42人漂流14天至三门,三门人民一路跟随救助,史料载当地民众“将米浆、茶、酒以馈,遍及军人,任其所饮”。崔溥获救后写下《漂海录》,专门记录了他被三门人民救助的经历。这本书在中韩建交之后成为连接中韩友谊的纽带。2003年12月,新华社发表三门县外事办的调研新闻《东方“马可·波罗”足迹始于浙江三门县》,专门介绍了崔溥与三门的历史渊源。央视、香港《大公报》等数十家中外媒体竞相转载报道,崔溥在三门获救的历史事件成为热点,引起中韩两国的广泛关注。到了2016年3月,中韩对外发布《2016年中韩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交流合作项目名录》。以此为契机,三门县海游中学同韩国济州中央学校签订友好交流协议,大批韩国学生来三门探寻崔溥的足迹。县档案馆、县图书馆主动向海游中学和县相关部门提供与崔溥有关的文献资料或编研成果,为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提供服务。
为服务全县旅游业发展,县档案馆、县图书馆打造了特色旅游产业档案平台。县档案馆立足革命老区亭旁建立了红色旅游档案,为潘家小镇、蛇盘岛、东屏古村落建立了文化旅游档案,还为沿海乡镇建立了水产档案;县图书馆专门设立了书吧,面向社会提供与县红色旅游、文化旅游、水产养殖相关书籍的借阅服务。这一工作得到县领导和相关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
3 积极为社会公众和学术研究提供服务
第一,服务乡土教育。县档案馆、县图书馆利用馆藏民间文献资源为三门县开展乡土教育提供服务,如编写《三门湾志》等志书,编撰《三门民间故事》《琴江的传说》《三门县故事卷》《亭旁起义》等历史故事类书籍,开发《神奇三门》民间文献画册等。在此基础上举办面向全县公众的“民间历史文献服务成果展”等,并将历史故事类书籍、画册赠送给全县中小学校。此外,还利用馆藏民间文献资源举办“石窗艺术图片展”“亭旁杨家板龙展”“高枧古亭抬阁展”等。
第二,建立报纸数据库和老照片数据库。县档案馆、县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报纸和老照片,其中最早的报纸为20世纪60年代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浙江日报》等,这些早期的报纸不但珍贵,且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老照片包括亭旁起义老照片、民国时期三门邮政局老照片、抗战时期三门军民营救美军飞行员的老照片等。为提高报纸和老照片的利用率、更好地保护档案原件,县图书馆和县档案馆合作建立报纸数据库和老照片数据库,由县图书馆负责整合全部资源、县档案馆负责档案数字化加工。2015年数据库最终建成,其中老照片数据库收录了5000多张数字老照片,数据总量达12.5GB。合作建设数据库是县图书馆、县档案馆合作开发民间历史文献的一项特色工作,数据库的建成使得规模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报纸、老照片数字资源咨询服务体系得以形成。2016年,数据库通过了浙江省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项目验收。
第三,为编史修志提供第一手素材。2013年,三门县启动《三门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编纂工作。根据计划,这本志书将采用编、章、节、目分层次结构,运用述(综述)、志(史实论述)、图(地图照片)、表(统计数据)、录(人物名录)等,全面反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三门县的生动实践,体现三门人民当家做主的历史,记录三门的民主政治进程。志书记述时限上自1949年三门解放,下至2014年底(县十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前),约60万字。县档案馆、县图书馆获知消息后及时联系县人大,提供编志所需的历史文献资料,如历届县人大代表的合影。县档案馆、县图书馆主动的服务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县人大领导的高度肯定。为真实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三门军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悲壮历史,县党史研究室拟编撰《三门抗日战争纪实》。在该书的编撰过程中,县档案馆、县图书馆利用老照片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