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方言档案化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对浙江省和陕西省的实地调查

2019-12-17尧胜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浙江档案 2019年8期
关键词:建档方言档案馆

尧胜男/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加小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

陈睿琪/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化基因。1993年,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濒危语言方案”(The Endangered Languages Program),指出语言消失的现象存在于世界很多地方,并有迅速蔓延之趋势,必须认识这一现状,将这些即将消失的语言尽力记录下来[1]。近年来,我国语言的个体差异逐渐消失,许多方言逐渐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淡出甚至被遗忘,甚至有可能会在语言文化中永远消失不见。方言留存了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印记、继承与发展了不同区域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融合[2],记录和保存方言对于保护濒危语言、方言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也具有留住乡愁的社会意义。在理论领域,方言研究所涉学科包括语言学、档案学等,已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且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在实践领域,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方言保护、方言抢救性研究等工作。档案部门也积极参与到方言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着力开展方言的档案化保护,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方言以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形成方言档案,进而通过对这些方言档案进行整理、保管、开发与利用,实现对方言的保护[4]。目前,我国多个地区的档案部门已相继开展了方言档案化保护的实践。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乡音的呼唤:基于档案资源建设的方言建档模式研究”课题组选择方言档案化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省份浙江省和陕西省,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的形式对我国方言档案化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我国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唤起学界及社会对于方言保护的关注和重视。

1 方言档案化保护的通用流程

浙江省正式的方言保护工程可以追溯到2011年。《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档案局《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全面规划了“浙江历史文化记忆工程”的实施,并明确将浙江方言保护作为全省8项重点项目之一。2011年11月,浙江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正式启动,计划利用数字记录方式和视听技术建设68个“地方方言档案资料库”,以改变口口相传或文字记载等传统的方言保存形式,使浙江方言得到有效系统的记录与传承[5]。陕西省的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始于2015年,当年陕西省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明确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陕西已先后在10个区市(如杨凌、韩城、西咸新区等)以县为单元建立方言数据库[6]。

课题组发现,两省在方言建档的工作流程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都是以方言的语音建档为主要目标,由省档案馆统筹协调,各市、县档案馆作为主要的实施阵地。以此为基础,课题组总结了方言语音建档的核心工作流程,并将其分为六个具体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一:选择录制人员。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年轻人或赴外地求学、工作,或在本地求学、工作,都会接触到很多外地人,因此其方言发音会被外地口音影响,不够地道。为保证录制方言的标准发音,两省档案馆原则上都要求录制人员为60岁以上的、未外出的本地老人。此外,考虑到女性往往都存在外嫁的情况,比如身处A村的女性很可能其家乡并不是A村,那么其方言便不能代表A村方言。因此,录制人员的最优选择为60岁以上的男性本地人。

步骤二:确定录制文本。录制文本是指方言语音建档的具体语言对象。两省的方言建档都需要完成两种文本的录制,一是指定文本,即由省档案馆统一制定下发的文本,包括方言中的基本词汇、短句及短文;二是自选文本,即各地可根据本地语言特色自主选择文本,比如当地特色戏剧的剧本。

步骤三:音视频录制要求。为确保录制资源的长期可用,两省档案馆都从长期保存的角度提出了规范录制的要求,如视频拍摄必须从正面拍摄且视频必须添加字幕,视频基本参数需达到1920*1080(高清);音频录制必须在专业录音棚录制且录制人必须吐字清楚、音频采样率不低于44100HZ、音频格式需为Windows PCM(*.wav)。

步骤四:资料整理归档。为加快工作进度,两省档案部门都要求市、县档案馆实现“边建设边移交”。下属市、县档案馆在完成一部分音视频录制制作后,及时将形成的音视频连同目录与支撑材料共同刻制成光盘,一式三份向上移交。所有材料提交至省档案馆进行统一管理。

步骤五:数据入库管理。省档案馆接收和审核市、县档案馆提交的材料后,邀请有关专家对音频进行国际音标著录,对视频进行字幕标注,完成后将这些音视频统一归入数据库。

步骤六:资源开发利用。存入数据库中的方言档案会向社会提供开放利用,以实现其社会价值。档案馆也通过采用举办展览、制作特色书籍及光盘、制作专题方言影片等多种形式对方言语音建档的成果进行开发利用。如浙江省档案馆开发了《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语音典藏(光盘版)》,在社会上反响强烈。

上述六个步骤中每步都有相应的明确规范和要求,以确保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价值。这表明,两省的方言语音建档是一项有体系、有重点、有计划的工作。目前来看,浙、陕两省在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策上和程序上都为其他省份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2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浙、陕两省在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这其中依然存在着部分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对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不够。缺乏资金已成为推进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的主要制约因素。调查中,浙江省档案馆受访工作人员表示,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涉及邀请方言录制人、租赁录音棚、邀请专家完成国际音标的著录、工作人员日常差旅等诸多细节,都需要大量资金,但是档案馆并无充足资金支持上述所有工作内容。陕西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则表示,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的实施阵地是各市、县档案馆,资金分散后每个市、县档案馆得到的专项资金数目有限,甚至无力支付高额的录音棚租赁费。

第二,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缺乏实际操作指南。虽然各市、县档案馆依据省档案馆下发的文件来开展工作,但这些文件属于行政性文件,而非工作指南,工作细节仍需自行摸索。由于缺少实践性强的、可遵循的、统一的工作指南,各地工作成果进度和质量不一,后续工作受到制约。

第三,录制人员专业性不足。方言录制人员的专业性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录制进度难以把握。浙江省常山县档案馆受访工作人员表示,录制人员一般是60岁以上的本地男性,这些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人并不熟练于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转换,看到文本后无法第一时间读出相应方言,因此在音频制作时档案馆工作人员需要在旁一字一句向其反复解释录制文本。此外,由于录制人员缺乏面对镜头的经验,在录制视频时往往因为紧张而出错,且无法长时进行间录制,重复或中止录制现象频繁。

第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由于缺乏方言元数据标准和国际音标著录,省档案馆的方言数据库仍处于简单汇总各地上交音视频的初级阶段,深入开发利用的层次较低。浙江省档案馆受访工作人员表示,音频完成制作后,各市县档案馆将成果移交至省档案馆的方言数据库进行国际音标著录,但著录工作本身较为专业,需要方言学专家才能完成,这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方言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陕西省档案馆受访工作人员在接受课题组访谈时也表示,陕西省在方言数据库的开发利用上并未实现较大突破。

3 工作建议

3.1 加大对方言建档工作的投入

方言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各省市应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方言建档工作,并为其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如省“两办”可下发文件,建立方言建档工作的协同机制,即规定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由省档案部门主导,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内高校与其他相关机构予以配合,省财政厅为方言档案化保护工作提供配套资金、省文化和旅游厅为省档案馆提供相关文化场所的使用权、省内高校提供方言学专家的智力支持。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是地方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各省档案部门应将这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为做好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打下基础。针对设备与资金不足等情况,各省档案馆可以通过合理渠道成立专门的方言基金会,面向文化部门、媒体、社会、企业寻求合作与资金支持,如可以借助当地电视台专业人员和设备展开录制。

3.2 制定方言建档工作指南

省级档案馆应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南,明确工作流程,并在各个关键环节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市、县档案馆等执行机构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有所依据。工作指南应该在保证规范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在方言录制人员的选择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录制人员的筛选标准,但是必须确保录制人员为土生土长、家庭语言环境单纯、未在外地长住、地道正宗的老人;在确定录制文本时,除了规范的录制文本,还应该允许县、市级档案馆录制反映当地俚语俗语、民间故事等的“小众”材料;在音档录制时,考虑到发音人在镜头前可能存在紧张而发挥失常等情况,可以选择多名发音人员进行筛选比较,择优录用。

3.3 加强方言建档专业人才培养

抢救方言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从事方言建档工作的人一定要具备语言学、语音学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很多市、县档案馆缺乏此类人才。对此,省档案馆可在全省范围内选取资金充足或资源丰富的市作为集中点,将所辖县(市、区)档案馆的录制人员集中起来进行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和专业指导。若档案馆人员集中培训较为困难,可考虑培养部分地方社会志愿者,然后动员其参与到各市、县档案馆的方言录制工作中,确保录制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3.4 多渠道推动方言档案的开发利用

建档的目的在于利用。方言建档不能“先建档后开发”,而要“边建档边开发”。一方面,各省档案馆要利用新技术来促进方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利用云平台、信息系统、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新技术,更好地获取和利用方言档案资源;另一方面,各省档案馆要加大方言档案的宣传力度和成果展示。可联合相关文化或媒体机构,通过讲述方言故事、举办方言节目、播放方言音视频等方式,开展多元的成果展示利用活动,使方言中蕴含的地方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同时提升方言在提升地方文化认同上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建档方言档案馆
方严的方言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方言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谈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