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工程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2019-12-16胡旻晨
胡旻晨
【摘要】在我国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与动力等相关产业是至关重要的基础,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所以,要进一步有效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有效构建绿色环保低碳型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已经成为迫切任务。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着重探究和分析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有效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工程创新能力等相关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
一、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想使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学生具备更显著的创新能力,就要着重培养其实践技能。要想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教师就要进一步结合高校动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专业背景,设计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场心理素质和决断力,确保学生能够在实际的项目中掌握更有效的专业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高校和相关企业,例如,锅炉厂,热电厂等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邀请比较资深权威的工程项目人员到学校进行工程培训和心理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在模拟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由权威资深的工程项目人员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在高校的实践教育环节中,要以实际案例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的感知能力。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而言,当前高校在实践教育环节主要包括工程制图测绘、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相关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各项课程实践中不断培养其创新思维,引领学生在企业负责人的引导下,针对整体工程的概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从工程的流程源头进行着重讲解,一直到成品部分结束,让学生们有大致的印象,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其次,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针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为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课程和工程中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筛选,进一步有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意义上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讓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把填鸭式教学进行切实有效的转变,变成任务性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而是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安排相对应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完成相对应的任务,然后针对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反思自身的所思所想所得,真正意义上确保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过程。
再次,有针对性的通过相关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首先,要着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和安排各类专业竞赛和创新性实践项目,例如,“挑战杯”竞赛、人工环境大奖赛、制冷空调竞赛、节能减排竞赛,这样能够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形成。其次,要着重关注实验课程,确保教学资源向其倾斜。最后,可以使学生投入到科研活动中来,和导师进行通力的合作,一起实验和研究,确保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二、校企合作培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工程创新能力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十分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学生在学校完成专业学习之后,要走向各大企业,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进一步有效加强校企合作,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确保企业引进人才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融合,这样才能使具体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在校企合作以及实训的过程中,从根本上有效实现高校教育与企业发展双赢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实训工作能够真正意义上平稳有序的推进,并进一步构建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企业和高校人才培养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聘请企业的专家进行共同商议,共同设计和制定,这样才能使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有效融合,实现无缝对接。一方面,学生了解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就会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另一方面,企业作为新技术实践的最前沿平台,可以让学生接触行业内最新的技术,认清在校学习的方向和目的。
其次,开展校企合作,对学生实施定向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以构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构建更科学合理的定向培养模式。企业派出专家来学校进行指导,学生学习企业要求的各种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学生毕业时,校企共同进行考核,合格者有进入企业工作的机会。
最后,高度关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高校要与企业构建更加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引导教师深入到企业和工程一线进行实习锻炼,同时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进行指导。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着重看出,高等院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摇篮,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使人才培养途径得到不断的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努力,有效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全新一代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仲伟峰,何小溪.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
[2]宁兴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
[3]乐平.高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我校人文类通识课程体系的初步构想[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05).
[4]田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
[5]盛亚琴.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研究[J].文化经济,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