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分析
2019-12-16李晓东赵国进
李晓东 赵国进
【摘要】 目的 分析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方法 7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7例。对照组患儿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 研究组患儿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儿疼痛评分(3.99±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5±1.2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能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缩短其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小儿腹股沟疝;疼痛程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2.038
小兒腹股沟疝又称为小儿疝气, 在小儿普外科中是一种常见疾病, 有相关研究表示, 近几年, 该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由于小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全, 若确诊为小儿腹股沟疝, 未能及时进行治疗, 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其生命安全[2]。本研究针对本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7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给予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7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 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7例。对照组男19例, 女18例;年龄3~11个月, 平均年龄(5.12±0.93)个月;病程3~9个月, 平均病程(4.53±0.72)个月。研究组男20例, 女17例;年龄4~10个月, 平均年龄(5.23±0.74)个月;病程4~10个月, 平均病程(4.65±0.4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患儿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 患儿取平卧位, 臀部垫高, 实施硬膜外麻醉, 于患儿患侧腹股沟内侧上方
1 cm处做一平行切口, 切口长度为3 cm, 腹外斜肌前鞘打开, 彻底暴露精索并分离, 明确疝囊位置, 将其进行剥离至颈部, 高位结扎, 缝合伤口。
1. 2. 2 研究组 患儿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取平卧位, 实施硬膜外麻醉, 在患儿腹横纹肌方向做1.2~2.5 cm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 精索和外环口充分暴露, 提睾肌及鞘膜进行分离, 明确疝囊位置并切开, 游离疝囊至颈部, 用丝线结扎, 切除多余疝囊, 止血后对精索睾丸进行复位, 缝合切口。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0~10分, 分数越低则表示患儿疼痛程度越低[3]对比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切口感染、组织水肿及切口局部麻木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患儿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儿疼痛评分(3.99±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5±1.2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股沟疝在临床小儿外科中是一种常见疾病,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通常在婴儿出生不久后发病, 可影响患儿消化功能, 并且会引发小腹坠胀、腹痛等表现, 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4]。因此, 发现患儿出现腹股沟疝需及时就医, 确诊后进行有效治疗, 防止病情加重。目前, 临床对该疾病主要采用传统疝修补术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 均有一定治疗效果, 但患儿采用传统疝修补术, 出血量大, 手术时间长, 术后并发症多, 且不能有效缓解其疼痛, 预后差[5]。为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 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7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临床资料给予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儿疼痛评分(3.99±0.6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5±1.2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使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 可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缩短其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效果显著。分析原因考虑为:以往, 临床对小儿腹股沟疝多使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 但该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大, 手术时间长, 患儿术后并发症多, 且无法缓解其疼痛, 导致治疗效果不大理想[6]。近几年,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 微创手术因具有创口小、疼痛轻、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治疗效果显著, 得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与满意。由于小儿年龄较小, 身体尚未发育完全, 较大的切口会随身体的生长使瘢痕逐渐增大, 会严重影响患儿外观和预后[7]。在本次研究中, 临床使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切开层少, 不需要暴露腹股沟, 能大大降低组织损伤程度;此外, 由于精索位置较浅, 实施小切口将其稍稍分开便能看到提睾肌以及精索, 且切1 cm的切口便能满足手术需求, 牵拉外环状口就能进行剥离, 可高位结扎, 缝合面积小, 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并发症发生[8-10]。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 关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 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补充。
综上所述, 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能减轻患儿疼痛程度, 缩短其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 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如意, 徐科, 张现伟.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 12(2):204-206.
[2] 石元同, 张思德. 腹腔镜与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 22(2):105-107.
[3] 黄瑞旺, 魏建彬, 邓菩提.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的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0):1788-1790.
[4] 万琦文, 石英佐, 张亦鹏.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成本比较.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8):745-747.
[5] 连琳琳. 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当代医学, 2017, 23(23):103-104.
[6] 张勇. 小切口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5):2763-2764.
[7] 廖凤征. 小横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5):905-906.
[8] 张广国.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当代医学, 2016, 22(20):40-42.
[9] 赵正飞. 脐部切口腹腔镜手术与腹横纹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智慧健康, 2018, 4(33):111-112.
[10] 樊珈榕. 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5(3):82-83.
[收稿日期: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