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职业农民“半农半读”中职教育实践探索

2019-12-16张士青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中职教育

张士青

摘 要 总结了江苏省淮安市开展“半农半读”教育在办学规模、教学管理、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教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研究了人员参与空间不广、协调机制框架不全、教育培训衔接不紧等制约因素;提出了统筹规划、分类施策、示范引领等发展对策,旨在为培育高素质农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农民;“半农半读”;中职教育;江苏省淮安市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4.066

近年来,淮安市不断拓展职业农民培育渠道,积极探索实践“半农半读”教育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农民培育的新需求,淮安市“半农半读”中职教育的发展规模、保障支持、规范运行等方面呈现出不协调性,需要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创新体制机制加以解决。

1 淮安市职业农民“半农半读”中职教育的进展与成效

1.1 招生办学规模稳步发展

近几年来,淮安市农广校系统始终坚守“没有生源就不成校园”这一立校宗旨,系统上下多措并举做好招生办学工作。各地通过系统招生、联合招生、产业招生、行政推动等手段确保淮安市招生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发展。据统计,2015级招生1 065人、2016级1 069人、2017级764人、2018级733人,2019年争取700人以上。淮阴区争取区委、区政府重视支持,以政府办发文推动“半农半读”办学工作,近几年年招生均在200人以上;盱眙县立足“稻虾共生”产业开展招生工作,年招生都在两个班以上;洪泽区发挥传统的办学优势,同区委组织部、区妇联等联合开展招生办学工作,学校的招生一直处于不减的势头。

1.2 教学管理彰显特色

对照中央校、省校一系列教学规范与制度,淮安市各分校在办学过程中对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把握与规范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备课笔记、班务日志和学生作业等教学业务等环节,教学管理各具特色。淮阴区面对职业农民这一群体,举办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有效增强学员的班级意识、学习意识以及获得感、荣誉感。涟水县、金湖县采取参与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经验式教学 “五式”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金湖县教学点按相近地域(同组、邻组)、相似种植模式以自愿组合方式成立5~10人不等的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成为召集小组、实习小组、互助小组、产业小组,对完成教学、实习任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盱眙县在办班中成立稻田养虾产业小组,通过课内课外技术技能交流和互帮互助,不仅提高了产量、质量,还打开了销路,利用网络营销手段把生产的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1.3 实训基地“农”味更浓

基地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农业创业人才的摇篮。近几年,淮安市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基地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选建了一批能满足“半农半读”学员实训、实践的农业产业基地,全市共建有高效农业、特种水产业、特色休闲农业等市级实训基地42个,如淮阴区依托国家级科技园建立了集高效农业、特种水产业、休闲观光业于一体的实训综合示范基地,洪泽区依托洪泽湖观光带建立了高效农业、水文化于一体的实训产业带,盱眙县依托虾稻共生产业的大发展建立了虾稻产业实训带。各县区坚持依托实训基地开展实践实训,有效提高了学员动手操作水平。

1.4 教研教学成效显著

淮安市在“半农半读”办学过程中,注重教研教学两手抓,既增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办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学员的学习效果。淮安市于2016年、2018年、2019年均举办了系统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央校、省校组织的师资培训和各类教研活动。2017年、2019年,有6个课件和5个微课在全国农广校教育教學信息化评选交流活动中获奖。近几年,在原省农委组织的“优秀教学能手”“优秀教学课件”评选活动中,有6位教师获得了省校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有16个课件、12部视频和6本教材在全省农民教育培训课件和教材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各地还注重典型学员的培植与选树工作,各地集中选树20名典型学员汇编成册向社会推介,在市县有关媒体上宣传。例如,2015级学员颜刚是涟水县颜家庄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自入学以来,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创建高效化、集约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型家庭农场,2018年入选农业农村部百名“优秀职业农民”。近三年来,盱眙县参学学员累计创办家庭农场100余个、专业合作社60余个、农业企业20余个,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淮安市职业农民“半农半读”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参与“半农半读”教育的人员空间不广

从近几年的办学实践看,淮安市参加“半农半读”教育的人员主体集中在新型经营主体尤其是家庭农场主,还有部分返乡创业者、农业产业工人等。1)自2012年起,淮安市每年新招生办学规模都在千人左右,累计达7 000人,而淮安市的家庭农场仅有5 500户,正常运行的农场主基本参加了该项教育。2)返乡创业者,近几年因粮价走低,返乡创业势头不高,参与“半农半读”教育人员较少。3)一些从事农业种养的产业工人,他们中的多数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从业人员占70%,且参与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较低。这些因素影响着淮安市“半农半读”教育持续发展。

2.2 开展“半农半读”中职教育的框架不健全

“半农半读”教育是面向农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农业成人教育与中专学历教育结合的新生体,它起源于江苏,发展壮大于江苏,现已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但它的教学顶层设计,保障支持、运行实施还未建立有机衔接的架构。从它的起源看,“半农半读”的孕育与形成得到省级农业、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并从学员助学金、免学费补助两个方面加以扶持;“半农半读”教育起初在江苏大地迅速发展,但后来的支助政策发生了变化,取消了助学金,仅剩原有标准的免学费补助,极低的支助标准持续到现在。从顶层设计与管理来看,制定的实施规范仍是着眼于农业专业的成人教育层面,学时多、标准要求高,面向农民的“半农半读”教育有很多的不适应因素。作为具体的办学体系,依据顶层设计的教育规范运行,但支助的标准仍是缩减后极低的经费标准,让办学实施单位深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痛,形成顶层设计、保障支持,实施运行的实际分离,未建立有机统一的架构,制约着“半农半读”教育模式持续发展。

2.3 “半农半读”中职教育与培训衔接以及层次提升的渠道不畅

为保证“半农半读”教育计划得到高质量实施,各地在支助低标准的现状下,采用了教育经费与培训经费叠加的办法来维持运行,但教育与培训经费来自于不同渠道,在制订方案与具体实施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有的地方还被叫停。教育与培训的学分互认程度不高,教育与培训所取得的学分仍停留在各自的模块中,在实际操作上还有一定难度。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层次衔接还有待进一步扩展,淮安市的中职教育体量大、持续时间长,学员在拥有中职教育学历的基础上更企盼高等的农业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层次呈现出阶段性的局限性,这些制约着“半农半读”教育的持续发展。

3 淮安市职业农民“半农半读”中职教育对策与建议

3.1 统筹规划,建立多方位融合的协调机制

乡村振兴,重在人才;人才振兴,重在教育。留在农民身边长效实用的“半农半读”教育模式,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渠道,在淮安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各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规划将“半农半读”教育纳入其中,制定出台“半农半读”教育发展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课程设计更要注重实际、实用、實效,适合适用于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尽快解决课程设计标准高、经费支助标准低的难操作、难运行的现状,经费支助标准要同课程设计相匹配,保障“半农半读”教育规范实施与运行,建立起规划引领、措施配套、投入足额的协调机制,保障“半农半读”教育高质量持续发展。

3.2 分类施策,建立多层次教育相衔接的运行机制

“半农半读”学员起源于农业产业、来源于农民培训,要充分利用好农民培训这一平台,引领农业产业从业人员多参加培训、参加分时段的长时间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参训意识与消化吸收能力,从中筛选出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知识吸收能力较强的学员参加“半农半读”教育。同时,推进学员的培训与教育的学分互认工作,将农民培训学时数、现场教育活动、职业等级技能、学习劳动成果、表彰奖励等纳入学员的教育学分管理。打通“半农半读”中职教育的断头路,加强中高职农业教育的层次衔接工作,通过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基层干部培养等渠道,优先推荐“半农半读”中职教育学员,参加大专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满足学员不断增长的高层次学历需求。

3.3 示范引领,建立教育培育一体化的培植机制

从淮安市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半农半读”学员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引领者。针对农业产业链上的“半农半读”学员,实施运行单位更要从产业入手,将“半农半读”学员优先认定为当地的新型职业农民,争取各类农业产业发展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的优先倾斜,让他们在参加“半农半读”教育过程中,产业得到扶持,产业得到培植壮大,让他们不但成为“半农半读”教育的率先实践者,同时成为农业创业与产业发展的示范者,以产业发展拉动“半农半读”教育发展。通过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的农业从业人员参加“半农半读”教育学习。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中职教育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及机制研究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农民职业化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