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6-10-17赵伟
赵伟
【摘 要】目前,着力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是当前“三农”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如何培育职业农民本文从如何培育职业农民入手,针对当前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局,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关系“三农”工作基础性、创新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随着现代农业集约化、专业化、技能化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已经在管理、作务等方面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劳动技能、懂市场经营的职业化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充当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担当农业发展的重任。同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加快构建“产业市场化、经营规模化、主体法人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五化”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需要。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优秀师资队伍
教师和学员是职业农民培育这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按照职业农民培育目标要求,组建“大专院校+省市县农技推广专家+农民土专家”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团队。本着“市内专家为主,面向全省”的原则,分门别类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师,特别是把热爱教学管理、具有奉献意识、研究成果突出、理论造诣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技巧高超的教授专家学者纳入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以此为核心建立一般性指导教师和农民欢迎的“土专家”三结合师资团队。
2 发展“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
持续创新发展“五位一体”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即以省市县农广校为主体,以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补充的“一主四元”“五位一体”的紧密结合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这一模式具有四大特点:其一,农广牵头,主体明确;其二,多方联合,优势互补;其三,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其四,学历教育构架,质量效果有保证。其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培育具有中等专业以上学力职业农民为目标,构建培育体制;二是,以保证培育质量为主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三是,以职业农民科技致富梦为追求,推动农民教育全面革新升级。
3 运用“四大课堂”和“四种教法”推动职业农民培育
坚持运用好固定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四大课堂”,即:固定课堂,组织专家在各个教学点对学员进行理论授课和集中答疑。田间课堂,组织学员在教师指导下,在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家大院、农民专业合作社、试验站等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操作技能培训。流动课堂,组织教师或专家团将教学资源巡回送到教学点和田间地头对学员开展技能培训。空中课堂,利用职业农民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平台、QQ平台,借助双向视频系统对学员开展网上辅导和在线教学。
职业农民培育教学环节应根据成人学习特点革新传统的“封闭式”、“说教式”、“填鸭式”、“被动式”教学方法,依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和现代教学论为基础,按照“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采用以学员为中心的“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咨询式”四种教学方法。即:启发式教学,主张启发学员的思想,培养推理联想的能力,鼓励学员自由发挥,但不硬拉着学员走;严格要求学员,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学员达成结论。反对学员单纯、机械、教条地记忆一些零碎的知识。互动式教学,以启动联动能动为主线,以学员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员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动脑为核心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互动因素,主张教学要留给学员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立足引导学员自己去探索发现知识的教学过程。体验式教学,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教学者与学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员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根据教学目标规划,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示范指导、个别指点、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让学员参与其中,做好角色变换,掌握知识、提出问题、解决疑难,动脑、动手、动口。同时注重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的渐进性、层次性、选择性和激励性。咨询式教学,培训教师介入学员或受训机构(如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家庭农场等)以解决现实或潜在问题为导向,通过调查、诊断、牵引、发掘、提炼与实践检验等步骤,提供学员解决问题的思想、策略、途径、方法、方案、工具、技术等培训需求,推动实际问题解决和促进受训机构业务发展的培训方法。同时辅之以技能比武、分组讨论、现场观摩、异地交流、专题论坛、外聘专家、广播电视、光盘声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提高学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发展的能力,使其取得良好的教学培训效果。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