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社区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制约因素研究
2019-12-15黄旦旦
摘 要:农村社区居民是否参与社区治理,决定了社区发展进程,也是我国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其中便有“民有”和“民享”这两种传统观念,但是始终缺乏“民治”的意识。其中,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薄弱,是农村社区长时间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针对温州市平阳县社区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制约因素进行剖析。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意识;居民参与
一、 当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情况
我国公民有权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社区事务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其中一块内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源泉。但现实情况表明,平阳县农村社区居民出现参与治理社区积极性不高、参与质量低等情况,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社区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对社区居民参与农村社区治理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 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制约因素
目前,随着基层自治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居民选举这一项工作上,也没有如推选村民代表委员会、选择自己作为“当家人”的工作这么简单。农村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行为和意识存在差异,民众参与治理的意识冷薄,这也说明农村基层社区治理发展进程注定发展缓慢。
(一)农村居民传统治理理念的制约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逐步在农村社区地区推行居民自治制度,发动农村居民参与农村社区自治治理方式。但是在实际中,以平阳县水头镇詹家埠社区为例,亲自参与社区治理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大多数居民更倾向于将治理工作交给社区领导者、管理干部,能更省心省力。同时,受到传统政治体制的影响,各级单位习惯于用自上而下的政治方式,政策均由當地政府统一落实,如参与农村环境整治、森林防火设卡安保、疫情防控夜间巡逻队等,基本上由村干部带头参与,极少有居民自愿报名。甚至在居民代表大会中,也会出现代表们不了解会议内容等敷衍了事、态度冷漠。久而久之,社区居民很难主动拥有机会进行参与社区治理,参与社区治理意愿逐渐弱化。
(二)社区居民自身品质素质和知识素质的制约
目前,现有社区大部分都存在参与治理主体不平衡,总体参与率低的现象。以平阳县水头镇下林社区为例,从年龄层区分,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及中老年妇女等为主要参与治理群体,他们时间空余,精力充沛,自然而然能成为社区治理的主力军,对参与社区治理十分积极,但其文化程度有限,只能是有心无力。而在职职工或中青年人员等年轻群体,他们常年在外打工,时间精力不足,参与度低。同时,缺乏专业化社会工作者参与管理,各方面能力欠缺,社区服务方面也缺乏年轻活力。
(三)农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动机的制约
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形式有三类:自动参与、动员参与和消极参与。以平阳县昆阳镇城南社区为例,绝大部分的社区居民为消极参与,各类社区治理参与工作中,社区居民基本上都以从众心理为主。即使是政治建设参与中,基于权利意识的比重也非常低,而基于人情进行参与治理比重较高,男性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状况胜于女性。
三、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农村社区治理的建议
在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制约因素中,传统理念、素质素养以及参与动机影响占比较高,因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对农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参与治理的氛围,让居民有效把握应有的民主权利,也是其公民身份地位的体现。因此,发动基层群众重新获得民主权利,将公民的身份归属化,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同时也关系着社区能否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二)拓宽渠道与途径
目前农村社区治理中,除了政治建设参与,即参与村社融合发展中心选举这一途径相对制度化规范化,其他参与方式非常缺乏。因此,政府需引导基层加强社区治理的建设,把社区建设的领域逐步扩大,并在多领域拓宽参与渠道,为民众提供内容又保障参与的途径。
(三)加大农村社区建设投入
农村社区硬件设施配套有限,需加大建设投入,在推动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为返乡务工者及乡贤等群体开拓了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和途径。另外,大力引入、发展各个产业,增加及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吸引更多大学生能回到生源地创业、务工,提高留村意愿,打破“浪费时间与精力”的思维障碍。只有经济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才会关注自身所在社区各方面发展建设,并积极参与其中。
四、 结语
农村社区居民是否参与社区治理,决定了社区发展进程。然而,制约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识的因素是多层次、多领域的。当前,应结合平阳县实际情况,构建农村社区居民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框架。充分调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建立相关机制,共同推进治理,让我国基层民主建设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晓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4):56-58.
[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胡荣.社会资本与中国农村居民的地域性自主参与:影响农民在村级选举中参与的各因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6(2).
[5]房正宏.居民自治的困境与现实路径[N].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9).
[6]刘小玲.居民自治下的农民民主意识:我国农民民主意识现状及制约因素[J].今日南国,2008(3).
[7]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黄旦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