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探析

2019-12-15梁宏江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48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金融创新转型升级

摘 要:在经济迈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资源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金融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目前,实体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金融机构在产品和模式上与企业的匹配度和金融机构的产品、模式创新不够,金融生态环境仍需完善,需要政府引领扶持,金融机构强化创新机制,通过同业合作、银企合作、政企合作,深入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建立客户需求精确分析系统,提供适应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文章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常态;金融创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一、 引言

一直以来,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转移和配置资源的活动,既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也是微观市场要素组合的龙头。在经济迈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作为供给侧的核心要素,通过合理定价和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从成长性差的落后领域流向成长性相对较强的先进领域,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源使得产业成长、产业扩张、产业集聚、产业整合、产业并购等一系列行为顺利进行,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力,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联系实际分析新常态下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对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二、 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就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在总体环境向好的趋势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在转型升级中,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不畅仍是实体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一大瓶颈。第一,实体经济承担较大的债务风险,尤其是国有企业,隐含风险更大。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各部门的负债率不断提高,机构信用极度扩张,部分国企在政府政策的约束下,市场出清迟缓,无法保证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实体经济效益。第二,宏观税负率过高,达到了60%,严重限制了企业的经营活力,为企业发展带来较大阻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第三,融资信息难匹配对称。这个问题在众多的小微企业中表现比较突出,企业缺乏融资的必要知识和经验,对银行信贷政策的变动、规模的调整等情况关注度不高,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制度和流程不熟悉,对产业基金、私募入股、上市融资等股权融资运作方式更是知之甚少。

三、 新常态下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受到金融危机、电子商务的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态势有所放缓,在部分特殊时期甚至有所下滑,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金融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为实体经济创设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应在今后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突破发展困境。

(一)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目前,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往往需要面对较大压力,税负率相对较高,作为国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促进实际经济发展,就需要从强化政府管理职等开展各项变革。第一,政府应在战略上高度重视,通过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国企并购重组、债务重组等改革中,鼓励金融机构创效增收,引导金融创新基于实体经济,促进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双赢,同时借助债转股的手段,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率,同时加快资产证券化,吸引更多投资者,保证国有企业存量资产能够被盘活。第二,加强对国企负债率的监管,以“兼并重组”为主要形式,处理“僵尸企业”,使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逐渐下降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政府还可以设置产业基金,利用多种融资渠道、融资方式满足企业兼并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二)发展多层次的有效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提升,能够帮助实体经济获得更高的融资能力,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构成,资本市场肩负着调节的重要责任。商业银行应围绕客户所处的行业特点、市场特点,确定合理的服务价格和可行的产品要素和准入要求;证券公司应立足于改善当前实体经济偏重于间接融资状况,加速创新中小企业债、公司债与票据等融资工具;保险公司应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着力强化保险业在服务企业走出去、保障生产经营、支持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以交易所、中小企业、创业版市场为主体,场外交易市场为补充的形式,使资本体系更为合理,在而各类市场之间也能够互相补足、互相补充,分散市场风险,强化各项市场管理,提高金融行业规范性,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构建新型金融市场体系

在以往金融市场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整体不够完善,应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金融市场,鼓励民间闲置资本进入到金融市场中,使企业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融资,为企业发展、变革提供充沛资金。以此为基础,还要积极发展保险行业,完善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服务的综合水平,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应健全增强创新内生动力的有效机制。金融机构要健全内部创新机制和管理理念,将产品创新的系统性、技术性及合规性相结合,健全科学的监测与后评价机制,在新产品与服务推出后,根据客户需求变化与市场检验情况不断优化产品。

(四)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一改革是提高实体经济整体效益的有效手段,受到特朗普政府大规模减税计划的影响,国内大量资本流向美国,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活性,加快实体经济发展进程,就应采取以下措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变革:第一,对企业税负成本进行调整;第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第三,加大结构性变革力度,以创新为核心,增加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对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可能增加资金引入,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環境。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机构与企业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展越稳健,实体经济根基越牢固,金融机构发展也越可持续。根据中央经济会议工作部署,我国金融系统围绕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在新常态经济下,金融业应分析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化国有企业变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新型金融市场体系、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式加以改善,实现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康.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J].全球化,2017(3):35-48.

[2]刘志超.服务实体经济 护航转型升级[C]//第九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

作者简介:梁宏江,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市分行。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金融创新转型升级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研究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与金融创新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