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道德与法律

2019-12-14郭佳蕴

法制博览 2019年32期
关键词:强制性后果道德

郭佳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在我们的生活中,关乎道德与法律的事件有很多。比如在公交车上该不该给老人让座。就这一问题而言,不给老人让座不符合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之传统美德,可能是有违道德的;但是不能说它是违反法律的,法律对此也并没有明确规定。由此可见,道德与法律对人的约束效力与范围是不同的,从治理社会的角度来看其效力也是不同的。

一、道德与法律的概念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实践精神,具有普遍性和群众基础。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应,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可以说,道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在要求,是一种由内而外对自己的约束力。

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等的总称。法律具有特殊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明确公开性、国家强制性,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一个道德低下的人即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不可能得到社会的真正认可。而法律更像是一道底线,明确告诉人们生活中的可为与不可为,除了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外更是规定了每个人的义务,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二、道德与法律的不同点

(一)产生时间

道德在原始社会时代就已存在,并且将会伴随人类始终,道德存续的时间要比法律更为久远;而法律是在人类政治国家和社会状态中存在的,它的形成与发展晚于道德,并且可能随着人类法律社会的结束而不复存在。

(二)表现形式

道德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与多样性的特点,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与舆论之中,没有严格而规范的表现形式。法律则不然,各种法律法规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法律效力,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步与完善,这种形式的严格性越来越被强化,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也进一步被凸显。

(三)调整范围

道德的调整范围与法律相比更广泛一些,基本涵盖了人类整个社会关系和生活领域,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受法律所调整的事件几乎都可以受道德调整。而法律主要是对一些影响到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和行为进行调整,因此调整范围比道德小。

(四)作用机制

道德与法律是不同的,道德得以实现所依赖的是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舆论谴责,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约束。道德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相关主体的思想活动,离不开道德主体的自觉和觉悟。而法律则是一种外界对人的限定和约束,其实施所依赖的是国家强制力,迫使社会成员服从。可以说,除了主体自觉之外,国家强制力的威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外在压力。

(五)违反后果

违反道德与违反法律的后果也是不同的。违反道德,往往受到的是良心上的谴责以及社会舆论的批判,接受道德惩罚和道德制裁。而违反法律要承担的后果要严重的多,违法者必须要承担法律责任,接受法律惩罚或法律制裁。违反道德受到的惩罚也许是严厉的,但毕竟是局限于精神的,不会产生太严重的强硬后果;而违反法律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它不仅是一种局限于精神的惩罚,更是一种外在的身体强制。相较而言,违反法律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

三、道德与法律的一致性

(一)社会性

诚然,道德与法律存在差异,但是与此同时也有着重要的一致性。道德与法律作为维护伦理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已被公认,二者同属社会规范的范畴,也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社会基础。道德与法律都是人们用以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准则,在不同程度上为一定社会、一定群体或个人所遵从与信守。二者都调整着人们的行为,是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对道德与法律的违反都可能导致一定的不利后果发生。

(二)补充性

道德与法律在一定意义上相辅相成,彼此互动。其作为社会规范在功能上即是相互补充的。法律往往对重大的社会关系进行着调整,在法律难以触及的领域与方面,道德发挥着极为重要的补充作用。道德的教化功能对法律的贯彻实施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和重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道德是良好法治的重要基础与必要条件。与此同时,法律也对道德发挥着重大的维护作用。法律是道德的外在维护力量,有效的保障道德被人们遵守。

(三)价值评价

道德与法律的价值评价往往具有一致性。一般来说,法律所奖励的也是道德所彰扬的,法律所制裁的也是道德所谴责的。在法律上被列为违法犯罪的行为一般来说也都是为道德所否定的,违反法律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违背道德的。可见二者具有一致性。

四、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一)道德保障法律的运行

道德与法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道德作为一种内在约束力,促使人们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也正是这种道德的内驱力为法律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保障法律的发展与运行。可以说如果没有道德的保障,法律也必将难以推行,因此道德对法律的保障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国家在立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经济、政治与家庭伦理道德等等,将这些因素不断法律化,以此来更好的让道德保障法律的运行。

(二)法律是实现道德的强制性保障

法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威严性,道德规范的具体落实必需要依靠法律。因为每个人的道德标准不同,只依靠道德很难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若社会没有法律的强制性,那么道德规范就存在着不能被良好执行的风险,长此以往社会的和谐稳定必将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依靠法律的强制性。例如法律上许多具体法条的规定就明确规定出了触犯某一罪名后需要承担的不利后果,因为该行为侵害了他人的正当利益,所以需要中止这一不当行为。这正是维护他人合法权益的做法,也是法律强制性的体现。

(三)道德为法律实施创造内部条件

道德与法律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规范社会秩序,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虽然两者在处理方式上略有不同,但又都能够相辅相成,达到同样的结果。道德能够在法律中规范和调节人们的行为,甚至有时一个良好的道德观念可以在某些程度上预防犯罪的出现,进而提升社会和个体的道德素养,为法律实施创造内部条件,保障法律的正常运行。立法的完善和法律制度的构建能将社会中的一些道德理念上升为法律,使其更有规范人们行为的效力。道德的底线是法律,而有底线的法律才能够更高效的维护社会稳定,在道德中融入法律能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也使公民更易于接受。因此法律对道德有引领、指引作用,可有效扼制不良风气,道德为法律实施创造了内部条件。

综上所述,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制度保障,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从个人层面来看,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道德和法律都是十分重要的。本质上说二者都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力量,二者的出现也都是为了通过一定程度上对个人的约束,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法律与道德作为国家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二者均不可或缺,只有认清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当今社会,法律与道德都应得到我们的重视与认可,我们应将道德与法律有机的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猜你喜欢

强制性后果道德
“耍帅”的后果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上朝迟到了 后果很严重
我国将实施新版强制性产品认证规则
首批强制性气象国家标准发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
2015年将出台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
TBT通报强制性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