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文本中颜色词的隐喻认知研究*

2019-12-14朱敏冠

法制博览 2019年32期
关键词:隐喻颜色法律

朱敏冠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205

依据认知语言学观点,隐喻作为一种跨域的映射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1]如果语言表达的概念是隐喻性的,通过视觉手段表达的同样的概念也是隐喻性的。[2]而颜色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与认识。人们进一步运用这些颜色词去解释、描述、表征其它领域的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了隐喻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颜色隐喻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

一、法律文本中颜色词的隐喻认知研究概述

法律文本中也存在着大量隐喻,其中颜色隐喻的运用非常广泛。借助隐喻式表达,有效地帮人们通过颜色领域的认知去理解认识抽象的法律解释、法律术语及错综复杂的法律现象,实现了颜色认知思维与法律认知思维的有机结合。

有关法律文本中颜色隐喻的认知研究,人们主要是从宏观的法律文本中的隐喻研究及微观的颜色隐喻研究两方面展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们充分肯定了隐喻在法律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并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了阐述。如刘风景(2011)、杨德祥(2012)、贾小兰(2013)等结合法理学知识阐述了法律隐喻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说明。吴玲娟(2011)、刘国生(2012)等则结合中西方不同的法律认知语境分析了法律隐喻的功能。梅夏英(2002)、高鸿钧(2007)、刘风景(2008)、丁海燕(2009)等则分别以“所有权”、“法律移植”、“刀把子”、“公司”等具体法律术语为例对法律隐喻展开了论述。刘国生(2012)通过大量实例对比分析了颜色隐喻在中英法律文本中隐喻意义的区别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班阿慧(2016)则以红黑蓝白等几种基本颜色为例,分析了经济法中颜色隐喻的运用现象及其蕴含的法律文化。

总之,法律隐喻的研究主体在逐步扩大,法律隐喻的研究内容也更为全面深入。分析颜色隐喻在法律文本中的使用规律、探讨颜色隐喻的翻译技巧对构建法律语体及传递法律文化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法律文本中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颜色是人们借助视觉感观认识世界的基础,我们掌握了红色、黑色、白色、蓝色等颜色的不同认知特点后,将理解的颜色文化、颜色心理等与法律思维相结合,并将其投射于对法律文本的理解与认知上。尽管中英文法律文本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法律认知语境,但颜色与特定法律现象之间的“相似”更侧重于内在的社会心理层面的联系与把握。[3]尤其随着国内外法律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加强,法律文本中颜色词隐喻的共性也日益凸显。

法律文本中颜色隐喻的形成基础——相似性。用颜色修饰法律文本中原本没有颜色的法律概念等时,需借助人们因颜色视觉输入所形成的心理意向与由颜色所修饰的法律现象等之间的相似性。如大家对我国历史人物包青公的认识,一张“黑脸”是其非常重要的形象代表。在中国,人们对“黑色”的心理感知意义是沉稳、恐惧,喻指包青天如法官一般公正执法、给邪恶势力很强的威慑力。在欧美国家,“黑色”有庄重、高雅的认知意义,也喻指坏的、违法的、非法的行为。如black market指违法交易的黑市,blackmail 指讹诈勒索,blacklist指黑名单。又如西方人对颜色词yellow的心理认知是胆小怯懦,相应的yellow-dog即指“卑鄙的人”。所以,yellow-dog contract这一法律术语,是指企业雇主与这些胆小的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契约,而签订契约的前提就是劳动者不得加入工会。但在西方工会是帮助工人维护其权益的一个重要组织,不成为工会会员也就意味着这些胆小者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护。

法律文本中颜色隐喻的形成机制——映射。隐喻是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实现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人们进而在认知领域对其相似性产生联想,借助概念间的这种联系形成了一种认知。如white/白色在中英文中有一些共同的语义特征,都有高尚、纯洁、圣洁、明亮的隐喻意义。这种色彩以白色对人们心理及生理的影响及人们大脑中已有的各种文化因素对白色的影响为基础,通过刺激认知主体的感官,进而帮助人们做出感知处理、认知辨别及认知选择。通过映射,白色的语义由颜色领域投射到了法律领域,形成了正式、合法、清白、公正等新的法律语义。white与black相对,相应的white market与black market的意义刚好相反,前者即指“合法市场”。black and white/白纸黑字,强调契约双方一旦达成了协议签订了文书就要受其约束而不得反悔。white paper/白皮书,很好地表达了政府官方正式发布这一公告的效力。又如white light喻指 “公正无私的裁判”、white list喻指“经合法审批的名单”。white-shoe law firm 喻指这一公司是合法成立的。但因法律认知语境的差异,白色在中文法律文本中也有其贬义,如“白色腐败”作为白黑灰腐败中的一种,喻指“违章而不违法”的腐败行为。“白条/白发票”是直接书写在白纸上的不能作为正规的记账依据,往往会被当事人利用,轻则构成违法行为、重则构成犯罪。

三、法律文本中颜色词的隐喻认知翻译

法律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法律的意蕴与内涵。尽管中西方法律文本中的颜色隐喻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不同的法律认知语境又形成了中英文颜色隐喻的不同法律文化特征。因此,在翻译这些颜色隐喻时,应灵活运用多种翻译方法与技巧。

人们对红色的认知来源于“火”及“血”的颜色。“火”象征着喜庆、兴旺发达,但同时也预示着危险。而“血”对人类生命力的维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警示或提醒。相应的,红色的本义投射在法律领域中,有褒义也有贬义。而翻译法律文本中的颜色隐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法律文化的移植过程,需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思维认知模式及相应的语言认知表达方式。译者的译文选择必须与源语及目的语的认知环境及译文的语言环境相顺应。[4]利用读者与译者共有的文化及心理认知图式,确保译文取得最好的语用效果,以有效传递法律文化。

在翻译The lawyer red-penciled the lawsuit时,应采用意译的方法。颜色词“red”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并有一种警示的法律功能,不能直接将其翻译为“红色的铅笔”,而应将其翻译为“修正/改正”。相应的,red flag report应翻译为“法律风险报告”而非“红旗报告”。而red flag law则可直接翻译为“红旗法”。依据Merriam Webster的定义,red flag law是指a law allowing courts to prevent people who show signs of being a danger to themselves or to others from having access to firearms.这与“红旗法”形成的法律语境不无关系。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针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机动车法案》,规定驾驶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预防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汽车前方不断挥舞红旗开道以警示他人。红旗本身也是危险的信号,后来人们将这一法案称为《红旗法案》。又如在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会涉及支付条款,其中的“Red Clause Letters of Credit” 可直译为“红条款信用证”。因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信用证,开证行需在信用证上用红颜色字体列出一些特殊的条款,以达到醒目引起当事人注意和重视的目的。这样的信用证就被人们称为了“红条款信用证”

四、结语

隐喻作为构建跨文化法律体系的策略,[5]随着中西方法律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及我国依法治国政策的深入实施,其在法律文本中的应用及其隐喻含义必将越来越丰富。在认知语言学隐喻观指导下,结合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探讨法律文本中颜色词的特殊隐喻含义及颜色隐喻在中英文法律文本中的共性,依此发现中英文法律文本中颜色隐喻词互译的技巧与规律,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法律思想文化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融合与发展。

猜你喜欢

隐喻颜色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活的隐喻》
特殊颜色的水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