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约教育 静待花开

2019-12-13陈学喜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崔心灵笔者

陈学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可是,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或源于家庭教育的失误,单亲家庭的形成造成情感上的伤害,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是学校教育的失当,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唯分数论英雄;或是社会道德教育的失效,各种娱樂场所及网络接触的不良信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然而,在学生小小的心灵里,同样藏着艰辛和快乐、苦涩和痛苦。教师也是他们情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向陶行知先生学习,认真研究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在工作中因材施教,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关爱学生。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使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坚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善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微笑,用自己的心灵去开启、浇灌”。

小崔的故事

小崔身子瘦瘦的,眼睛大大的,鼻子高挺的,头发卷搭在脑门上,经常是满头大汗。他性格怪僻,爱结交社会一些不良青年。他抽烟、逃学、打架、欺负弱小……每天上学不是迟到,就是早退,更无从谈起读书、做作业了。

关于小崔的故事,笔者有所耳闻。新学期刚接班时,笔者把一条红领巾送给他,借此让他有一个新的起点,但午休时,因为“好友”的一句话——“哇,学乖了啊,红领巾都戴上了!”他把红领巾一拽,随之扔进垃圾桶。为了不引起正面冲突,笔者只能沉默。当大扫除时,别的学生做得热火朝天,他从不动手,悠闲地转来转去。同学提醒他,他说:“你管什么管,关你什么事?”同学们敢怒不敢言。午休时,他经常没事找事,影响同学休息或看书,管理员也拿他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浑身上下都写着“叛逆”“自我”的五年级孩子。这只“小刺猬”让任课教师头疼,笔者也不例外。

笔者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理念——“善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微笑,用自己的心灵去开启、浇灌。”对于小崔,这真的有效吗?

背后的秘密

为了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苦思冥想。周六的下午,笔者找到小崔外婆家。从外婆口中得知:小崔自五岁起,父母离异,他的父亲一次性付给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费、抚养费。但由于其母亲生意亏空,后又重新组合家庭。小崔由年逾七旬的外婆抚养。作为班主任的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设法家访联系,但他的父亲说,法院已把儿子判给其母亲了,他没有监护权,何必多管“闲事”呢?笔者找到小崔的母亲,她扔下一句话:“这孩子不是我的,我也管不了那么多。”小崔打从幼儿园起,就得不到父母的爱。外婆年迈,就是想管小崔,也管不了。多少次午后,笔者找他谈心,总是不见成效。小崔很倔强,有对抗心理。认识他的邻居、教师总是这样说:“这孩子呀,您能管好吗?”小崔脾气暴躁,不愿意谈家庭,谈打算,总是说:“谁叫他们离婚(“他们”指父母)。”他把自己的错误都推卸到父母身上。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孩子,五岁起就没有享受到父爱和母爱,长期的孤独,造成心灵的扭曲。校长也曾经找过他谈话,可他仍然我行我素。

意外的惊喜

一次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使笔者发现了他积极的一面。那一天下午,暴雨如注,身材瘦弱的他竟然主动为班级呐喊助威,并临场指导纠正拔河队员的姿势。天下着雨,他就挥着手,站在雨中大声呼喊:“六(7)加油,六(7)必胜。”当看到班级获胜时,蹦跳起来,在操场跑动。一场拔河赛结束了,笔者也从中发现了他的另一面——有集体荣誉感的时刻。回到班上,笔者及时表扬了他。他有些不好意思,低下头,只是用手抹了抹脸颊。笔者发现这一份表扬、肯定或许久违了,或许缺失了。于是,笔者坚信自己的教育理念——“善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微笑,用自己的心灵去开启、浇灌。”

协约的力量

那一年,学校开展协约式教育,要求教师蹲下身来看学生,不居高临下,努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创设民主平等交流的氛围。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同伴、朋友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朋友,是聆听者、欣赏者,是提问者、引导者,是关怀者、激励者。要求每个学生和教师做个约定,每一位班主任也和自己的学生履约。通过协约的形式,让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和欣赏,还有小小的奖励。从而驱动他们的行为习惯走向良性循环。

艰难的履约,矫正错误认识。笔者从对小崔的关爱入手,不仅仅是学习上,更多的生活上给予呵护和帮助,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说感兴趣的话题。在他生病时关心他,陪伴他,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无微不至的关爱;在他遇到困难时,帮助他解决。笔者抓住时机对他进行教育,给他讲道理,使他认识到“叛逆”“自我”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伤害。只有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才有美好的前程。

漫长的促约,激励唤起自信心。开展互帮互学的“一帮一”活动。安排成绩优秀同学和他同桌,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当“小老师”辅导学习,帮助改进学习方法。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还有同学的关心。

“父母是老师,家庭是课堂。”笔者多次电访、登门家访,终于与他的父母达成不成文的协约:让其父母再忙也要一周打电话一次,一月接回家团聚一次,给他关爱和鼓励,让他享受家的温暖。

往后,笔者多亲近他,鼓励他,还时常带他回家吃饭。尽管,他的表现反复无常,甚至令人气愤,有两次吃过饭后拿走笔者的钱包,但笔者装作若无其事,讲讲拾金不昧、路不拾遗的故事。有一次,他主动向笔者认错,检讨自己的行为。尽管,他的进步是迂回曲折的,但毕竟取得了一些进步,笔者很高兴。现在小崔上初中了,也懂事多了,他的父亲也常常接他到家中就餐。今年教师节时,笔者收到他的明信片,上写“难忘师恩”这四个字,笔者很感动。

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协约教育基于学生是正在发展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欣赏他们成长的脚步。小崔这样的学生是“迟开的花朵”,他们不是不可救药,而是需要我们对症下药。通过“签约、履约、促约、展约、奖约”,作为教师,我们要用一颗仁爱之心、宽容之心、欣赏之心,尽力帮助和指导学生。只要我们教师积极想办法,以更大的向心力去吸引他们,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

猜你喜欢

小崔心灵笔者
老师,别走……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停电
微段子
微段子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