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课堂时效 让学习真实发生

2019-12-13蒋福华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杏树习题尝试

蒋福华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堂目标”。于是,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对于这 40分钟的课堂时效,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的看法。笔者日前听了几节课,从课堂中“听”到了学生的“心声”。真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师在时间的配置上种下了什么,学生就获得了什么。

探究处真探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究是教育的生命线。”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教师深刻感受到探究活动是最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有意识地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以下是我听到的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例题是:小芳栽了 3行桃树,8行杏树和 4行梨树,桃树每行 7棵,杏树每行 6棵,梨树每行 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让学生整理条件。这环节的意图中是让学生感受到列表整理的好处,产生需求。两位教师同样先引起学生对于信息多的关注,引发思考:你能想办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吗?

在学生尝试后,两位老师分别是这样处理的:

教师 A:拿出几幅学生作品,都是用文字分别列出桃树、杏树、梨树的条件,对应着位置写,仅有一幅作品,只是在其中画了几条线段。于是 A老师就让同学们比一比,觉得哪一幅更整齐?学生选择有表格线的,于是带着学生一起用表格(好办法)整理,然后有同学有疑问,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可以不列杏树的条件吗?学生争辩,最后形成共识,可以不列杏树的条件,再次简化表格。

教师 B:同样差不多的学生作品,教师观察后,集体交流的时候说:“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放到了课件里,我们一起看。”于是同样出现了:文字列举、三组条件列表、两组条件列表。问:你觉得哪种最好?经过讨论后学生说是第三种。

在这两种处理中,明显教师 B更有“效率”,节约了更多的时间,但我陷入了深思:这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真的参与探究了吗?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过程,需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教师 B好像有探究的过程,又有结果,但我始终认为它结的是“假果子”。果然在余下的时间里,学生解题过程中的列表似是而非,错误百出。教师 A的学生却少有错误。虽然,最后教师 B的练习量多,但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教学效果并不佳。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舍得时间让学生在探究处真探究,学生才能所得更丰富,这才是有实效。

尝试处真尝试

苏教版教材的编写中有一个特别的栏目:试一试。当新知识学习后,总有一组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这个环节也极为关键,它是学生学完新知识后的首次使用,不仅让学生有种跃跃欲试之感,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节奏的依据,此环节同时也能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试一试”是引导学生实现从理解到掌握的过程,也正因为学生只是初次运用,都应清晰,不能只追求结果,不重视过程,让练习成为“假”

所以正确率一般不高。练习。如:五年级上册教学《大数目的改写》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探索得出把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从条件出发)这个数学问题后,课本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位的数的方法后,教材给出了以下的试一试:道习题:

把 57910000千米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这样的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学生在刚学过的新方法后,当然乐意解答,但很快他们感觉到了问题——找不到亿位了?其实就方法而言,能帮助他们思考;就数的大小,也能帮助他们解答。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让学生真“尝试”。事实上,把时间“投入”给他们,是有“产出”,有一部分同学很快就找到了办法,这个改写出的小数整数部分是0 。此时,教师也可以组织一次小组交流,让这部分学生辐射思想,传播学习的乐趣。如果试一试,是由教师包办讲授,学生收获就少了,因些也要舍得时间让学生真的去试。

其实,每一节普普通通的数学课,我们都可以精心设计,在课堂中多让一些时间给学生“真尝试”,那么我们的教学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练习处真练习

数学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练习中,学生能完成从掌握到运用的过渡。因此,练习时间是课堂 40分种中的重要组成,可某题安排多少时间,每个教师心中当学生学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后,在习题的提示下,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可教师还是不放心学生,在读题后,再一步一步帮扶着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理解题意——画图分析——列式解答。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在教学的过程,有的老师不放心、不放手,或者出于担心时间不够,把这些有思考性的习题教师“包办”了:先帮助学生“思考”,才肯让学生解答。这才是“抹杀”了这些习题的价值。其实,习题时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才能让他们收获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坚持不懈探索的精神。所以,练习处教师要舍得时间让学生真练习啊!

短短的 40分钟课堂时间,每天都在,但转眼就过去,教师要向课堂要质量,但我们要明白这质量不只是知识与技能,还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学生由学习带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要舍得时间让学生“真探究”“真尝试”“真练習”。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教师引导着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引发他们的数学思考,并鼓励其创造性思维,而不是教师强行牵制,强行引领着学习。当然,探究、尝试、练习无法面面俱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侧重其中之一二。总而言之,我们追求的课堂时效,应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自主学习在 40分钟内真实发生!

(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小学)

猜你喜欢

杏树习题尝试
杏树
再试试看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再试试看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