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琴二重奏《莲花》的音乐美学及演奏分析

2019-12-13姚丹丹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莲花

姚丹丹

【摘要】扬琴二重奏作品《莲花》是由成海华根据王建民的古筝作品《莲花谣》改编而来,作品通过古意盎然而富有新声的旋律,端庄而又飘逸的节奏处理,利用扬琴自身余韵延绵的音响特点和晶莹而不乏沉厚的音色特点的描写,抒发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本文将通过作品的演奏美学以及演奏中注意的几个问题来探讨该作品。

【关键词】扬琴二重奏;《莲花》;作品分析;演奏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扬琴是我国众多民族乐器种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弹拨乐器,通过琴竹敲击琴弦而发出声音。扬琴音色清脆,刚柔并济,在演奏的过程种可以给听众带来没得享受,在演奏中既可以独奏,也可以合奏。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中,扬琴形成了鲜明的演奏风格和艺术特点,积淀了一系列优秀的扬琴作品。作曲家运用独特的构思以及演奏技法,通过对传统技法的大胆创作,创作出一些类独奏作品、重奏作品以及协奏作品。扬琴作品丰富,凭借其独特的演奏技巧与音色逐步成为国际音乐舞台上的主流乐器之一,其作品的创作与演奏也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听觉享受以及演奏审美,扬琴二重奏《莲花》便是其中之一。

一、扬琴二重奏《莲花》创作分析

(一)作曲——王建民

王建民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創作领域覆盖民族器乐的各个领域,出版大量个人作品集,如《王建民古筝曲选》,《王建民二胡作品选》等。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从古至今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赞美,作曲家王建民先生通过创作这首颇富诗意的作品。全曲通过“展姿、起舞、博浪、争艳”等不同段落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赞美其高贵品质。

(二)改编——成海华

成海华出生于江南丝竹世家,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在长期从事扬琴的演奏与教学实践教学与探索中,成海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以及教学风格,出版了《中国扬琴考级曲集》《音阶与练习》等相关扬琴教学教材,不仅如此,成海华对于扬琴乐曲的发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通过将扬琴余韵绵绵、晶莹而不乏沉厚的音色来改编古筝作品《莲花谣》。一经首演,作品获得了广大扬琴学习者的认可,给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二、扬琴二重奏《莲花》的演奏美学分析

(一)优美的音乐主题旋律

王建民先生在创作音乐作者时秉承一个理念,那就是“可听性”,即音乐作品要有能打动人的旋律,用王建民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音乐的可听性,我想主要是指旋律的优美以及动听程度,为民族乐器,特别是多组乐器创作,我认为重要的手段仍然是好的主题及旋律”。王建民先生的创作种技巧,更重视可听性,将旋律的创作技巧进行创新形成作品是他一贯的做法。他的创作历来民族音乐领域称之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

《莲花》在创作的过程中强调中国音乐的民族性与民族化,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五度连锁式的中国传统人工调式排列,使整首音乐作品始终保持在五声音阶的框架内,通过同一个音乐素材在不同的宫调领域内频繁的转化而形成独特又优美的旋律色彩,极具诗意。

整首音乐作品共表达了四个音乐主题,每个主题都有非常强的“可听性”,如主题一“展姿”舒展富有歌唱性,在切分音乐与同音反复律动的衬托下,仿佛莲花在朦胧的清晨漂浮开展。又小快板主题“起舞”极具音乐形象,通过不同的速度与力度表现出莲花随风起舞的美感,音乐具有力度感,栩栩如生。

(二)乐曲体现出深刻的民族性以及传统美学思想

《莲花》在创作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技巧的展示,但更注重音乐的深刻内涵。王建民先生曾说“要说创作的精华所在,我想应该是“可听性”的基础上加上“创造性,通过对作品的演绎来提现出中国的民族性以及传统美学思想,使我们中国本土音乐作曲家应当重视的问题”。《莲花》的创作体现出王建民先生深深受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与熏陶,并且将中国文人墨客的美学思想融进了作品的创作中。音乐无国界,音乐无需任何语言的借助,就能让听众产生心灵的共鸣与触动,这种触动与音乐提现出的深刻内涵是息息相关的。

整首音乐作品不是演奏技法的堆砌,更应该是体现出的音乐内涵,整首作品的音色处理应当遵循中国特色“宏”与“细”,即要从全曲来把握整曲的音乐特点,又要掌握每个音的细节与特征。在强弱的处理上,中国音乐还讲究“轻”与“重”,通过强与弱等音乐力度的对比来表达莲花的一系列特征。

乐曲的演奏的美学思想可以归结于三个字“清、雅、静”,这是中国文人艺术追求的境界,也是在整首作品演奏时,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演奏的绚丽技巧,更应当注重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与内容,通过乐器、音乐、意境来表达莲花的动态美、静态美,表达莲花的品质与外在。通过乐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柔中有刚,刚中带柔的演绎对作品进行音色处理,情绪层次变化的处理以及情感的处理。

三、扬琴二重奏演奏中的注意事项

(一)演奏技术的合理控制

重奏是两个演奏者同时演绎一个音乐作品,两个声部都非常重要,演奏员需要具备团结合作的精神与能力。如果演奏者仅凭自己的个性去任意发挥,那将破坏整首音乐作品的展示。演奏者在演奏时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与调节能力,具备扬琴演奏技术的积累。在演奏的过程中,两架扬琴的音色不可能完全相同,演奏者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要对音色的统一与融合做一定的练习。乐器本身的音乐差异可以通过演奏的技术来进行弥补。在重奏的过程中,演奏者通过不断地练习与排练,控制击弦的力度速度,通过手臂肩膀手腕的调整来主动配合。《莲花》这首音乐作品,作曲家在乐曲中标注了较多的表情符号以及速度、力度演奏提示,这也要求演奏者在表现音乐的过程中要做到力度的均衡、速度的统一,这些都是对演奏技术的控制的体现。

(二)演奏者肢体表现与艺术处理

音乐表现力是演奏者对音乐感知的具体提现,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除了音乐本身,还包含者演奏者肢体的表现与艺术处理。在演奏重奏作品是,演奏员需的交流不仅仅是停留在谱面标注的表情记号,更多的是心灵的碰撞与默契。《莲花》这首音乐作品动静结合,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与展示,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员应当多多培养对音乐的默契,一个呼吸、一个眼神都在演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国音乐很多时候并不是非常死板的音乐节奏,讲究音乐中的骑扣,因此在演奏的过程中同呼吸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演奏不仅是听觉的艺术,更是视听的盛宴。通过演奏的肢体表现与艺术处理能更好的表达作品。

在《莲花》这种音乐作品中,演奏者可以通过肢体的动作来表达音乐,如在慢板乐段时,可以将身体动作放慢,可以适当的轻雅从容,动作轻柔,来表达出清晨莲花盛开的场景。在快板阅读按时,可以将动作洒脱、帅气,表现出莲花在随风舞动的场景,通过一张一张一弛的情绪表达来表达出莲花的不同姿态。

四、小结

扬琴二重奏《莲花》的创作是近代扬琴作品创作的新方式,随着扬琴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演奏技巧与创作手法将出现,引领扬琴创作的新浪潮。《莲花》这首作品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以后将会有更多的艺术形式与作品出现在舞台上。扬琴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传承和发扬扬琴艺术,需要演奏者具备非常扎实的扬琴演奏功底,需要学习者们不断对扬琴的演奏方式进行探索与创新,运用扬琴来表达音乐情绪与思想,表达美。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胡继华.苦难与裂变:现代及后现代音乐美学[J].黄钟,2014(4).

[3]杨菲.扬琴现代作品及其演奏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0.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莲花
莲花岛再见
论述《沁园春·雪》的艺术表现及情感的处理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古柏
国宝的传说
谈歌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让莲花自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