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 疗效分析

2019-12-13洪玉清陈玉婷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8期
关键词:利拉鲁胰岛低血糖

洪玉清 陈玉婷

[摘要] 目的 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通过联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联合应用利拉鲁肽、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改为联合应用来得时、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β、HOMA-IR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組患者的HOMA-β、HOMA-IR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I指数较治疗前下降,而对照组BMI指数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为2.38%,对照组为11.9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通过联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血糖;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b)-0061-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通常认为该疾病的病因机制在于患者机体内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常规降糖药物以及糖尿病治疗方案中患者容易产生低血糖不良反应,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体质量增加的情况,并且该治疗方案中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药物利拉鲁肽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也是近年来临床中新型的糖尿病患者治疗药物,可改善已受损胰岛β细胞功能并促使其恢复,弥补了常规降糖药物中容易诱发低血糖及体质量增加等药物不良反应的缺陷,也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选择[1]。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患者重点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以利拉鲁肽结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诊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以数字法对入组患者随机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42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42~87岁,年龄均值(58.3±0.6)岁;病程2~17年,病程均值(6.6±0.2)年。对照组:包括患者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41~86岁,年龄均值(58.4±0.3)岁;病程2~16年,病程均值(6.4±0.3)年。两组入组对象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0.5~2 g/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利拉鲁肽治疗,利拉鲁肽注射液皮下注射,0.6~1.2 mg/d,在治疗期间结合患者血样水平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改为联合应用来得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根据0.2 U/(kg·d)计算,之后需结合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还需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及运动干预。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12周。

1.3  评估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情况;②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BMI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糖指标均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BMI、HOMA-β、HOMA-IR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β、HOMA-IR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OMA-β、HOMA-IR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I指数较治疗前下降,而对照组BMI指数较治疗前上升(P<0.05)。见表2。

2.3  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者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反应者5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1.90%。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阶段的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以及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的病理和生理基础,特别是患者胰岛β细胞功发生持续性衰退,是导致患者糖尿病情持续发展以及血糖水平无法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改善其胰岛β细胞功能是提升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有研究中显示[2-3],采用常规降糖药物例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等,并不能有效阻止患者机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损伤。另有研究中指出[4-5],胰高血糖素样肽1能够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化,并诱导其新生能够对β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可提升胰岛β细胞的数量,并发挥良好的胰岛β细胞保护性功能。而药物利拉鲁肽则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能够对于多种因素引发的胰岛β细胞损害产生抵抗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机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有效恢复,因此可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虽然通过早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尽快恢复,能够控制2型糖尿病病情持续性进展,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然而,该治疗方案中,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事件以及体质量增加等情况。有研究提示[6],通过联用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能够弥补常规治疗方案中患者低血糖以及体质量上升等发生风险,并且有助于控制患者BMI指数和餐后血糖水平。该次研究中,针对二甲双胍和利拉鲁肽两者联合应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从研究结果分析来看,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HOMA-β、HOMA-IR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仅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1.90%,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BMI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患者的BMI指数则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这也提示,虽然通过联用来得时和二甲双胍,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在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降低低血糖和体质量上升等事件发生率方面,其应用价值不及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的联合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通过联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药物的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9):222-223.

[2]  谭翔,贺永珍,魏智伯.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母婴世界,2018,12(2):84.

[3]  杨群峰,聂芙蓉,徐伟良.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21(1):40-42.

[4]  李云.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价值[J].海峡药学,2018,30(12):177-178.

[5]  王雅清.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分析[J].河北医药,2019,41(3):392-395.

[6]  李湘怡.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糖尿病天地,2018,15(4):44.

(收稿日期:2019-06-24)

猜你喜欢

利拉鲁胰岛低血糖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黄葵胶囊联合利拉鲁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17例临床疗效观察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