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NP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效果研究

2019-12-13王翠晓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18期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

王翠晓

[摘要] 目的 探讨B型钠尿肽原(BNP)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该院7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该院6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肘静脉血进行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比较两组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研究组中不同心功能患者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BNP与糖化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中,Ⅳ级患者>Ⅲ级患者>Ⅱ级患者(P<0.05)。结论 BNP与糖化血红蛋白能够有效评价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与心功能状态,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BNP;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b)-0053-02

糖尿病属于遗传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改善与饮食结构的变化,该病的发生率也不断攀升[1]。多项研究发现,过高的血糖指标与糖耐量异常均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2-3]。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价血糖控制效果的基准指标,同时也是国际认同的糖尿病检测“金标准”,通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诊治提供支持已获得临床的普遍共识。B型钠尿肽原(BNP)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度、心功能状态与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临床的认可[4]。目前,关于BNP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检测报道较为少见。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该院7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探讨BNP与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7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5±5.8)岁;冠心病22例,心脏瓣膜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32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Ⅱ级13例,Ⅲ级45例,Ⅳ级12例。纳入标准:糖尿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的相关标准;慢性心力衰竭符合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关于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排除标准:6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肺栓塞;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免疫系统与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近期存在急慢性感染。回顾性分析同期该院6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将其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0.6±5.5)岁。两组在性别与年龄构成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集两组患者肘静脉血5 mL,进行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其中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高压液相层析法检测,正常值为3.5%~6.5%。BNP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与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②比较研究组中不同心功能患者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對比

研究组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研究组中不同心功能患者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

研究组心功能Ⅱ级患者BNP水平(220.5±12.6)pg/mL,Ⅲ级患者(348.5±13.5)pg/mL,Ⅳ级患者(550.3±12.3)pg/mL;心功能Ⅱ级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2±1.8)%、Ⅲ级患者(12.6±2.5)%、Ⅳ级患者(14.3±2.5)%。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中,Ⅳ级患者>Ⅲ级患者>Ⅱ级患者,其中BNP:Ⅳ级与Ⅲ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6,P<0.05),Ⅳ级与Ⅱ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2,P<0.05),Ⅲ级与Ⅱ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6,P<0.05);糖化血红蛋白:Ⅳ级与Ⅲ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0,P<0.05),Ⅳ级与Ⅱ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9,P<0.05),Ⅲ级与Ⅱ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研究发现,糖尿病不仅能够诱发动脉粥样梗化,且可以造成心肌损伤,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机制为:血糖升高影响了心脏的舒张功能,其中中度与重度舒张功能不全与高血糖患者血液高渗状态,提高了氧化磷酸化与组织细胞糖酵解,以及过氧化物与细胞毒性有关,而早期轻度舒张功能不全主要与房室的不同步收缩有关[6]。同时,高血糖状态能够刺激外周血管收缩,降低心肌侧支血管灌注,强化局部缺血状态。升高的血糖提高了左心室收缩容积与内径,抑制心脏射血分数,并间接反映出心肌细胞的凋亡与损伤度[7]。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与心功能状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糖化血红蛋白是机体红细胞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缓慢、连续、不可逆的非酶缩合作用产物,其在机体中的水平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可以有效反映出患者血液检测前8~12周的血糖水平,且不受抽血时间、饮食与用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被认为是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有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每降低1%,其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便可降低14.1%左右[8]。还有学者发现,糖化血红蛋白≥8%的患者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概率可见明显增加,并与BNP呈同步增高[9]。BNP属于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可以反映出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可以评价左室瓣膜功能障碍、舒张功能障碍与右室功能障碍等[10]。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中,Ⅳ级患者>Ⅲ级患者>Ⅱ级患者(P<0.05)。当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时,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增高,介导循环中Hb与氧亲和力升高,导致解离困难,所以增加了血氧解离度,加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状态,促使疾病恶化,甚至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而发生心律失常。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过高者,易导致炎性介质与氧化应激反应增加,而大量的炎性介质与氧自由基能够损伤心肌细胞,加快心功能恶化状态。

综上所述,BNP与糖化血红蛋白能够有效评价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糖与心功能状态,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和军芳.心力衰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9,43(4):556-557.

[2]  李娜,张雯,赵亮,等.新疆兵团系统非糖尿病慢性心衰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再住院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4):195-196.

[3]  高俊杰.糖化血紅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12):46-48,56.

[4]  王婧,徐琢,谷阳,等.高血压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慢性心衰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C-反应蛋白、脑钠肽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4):6142-6144.

[5]  郝兰香,胡海涛,黄飞,等.糖化血红蛋白和BNP检测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5):441-443.

[6]  黄伟钦.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5):815-817.

[7]  崔永超.糖化血红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135-136.

[8]  赵英丽,李志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钠肽、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3):140-141.

[9]  陈利红.冠心病并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脑钠肽的相关性[J].临床医学,2016,36(2):51-52.

[10]  黄兆琼,周永安.糖化血红蛋白和BNP检测在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6, 14(3):56-58.

(收稿日期:2019-06-19)

猜你喜欢

糖化血红蛋白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应用操作视频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