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和肿瘤标志物在肾病及糖尿病肾病中的 表达变化
2019-12-13代丽丽
代丽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蛋白尿和肿瘤标志物在肾病及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4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患者75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一般情况及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中原发性肾病患者的GFR、Fib水平均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SAA、Cr、TC、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尿蛋白、Fib、SAA、Cr、TC、TG、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FR、HDL-C、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125、CA15-3、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FP、TPSA、FPS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E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蛋白尿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肾病及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
[关键词] 蛋白尿;肿瘤标志物;肾病;糖尿病肾病;表达
[中图分类号] R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b)-0051-02
为了将有效依据提供给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该研究分析了2018年4月—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患者75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了蛋白尿和肿瘤标志物在肾病及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肾病患者75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活检确诊有蛋白尿,尿蛋白水平均在1 g/d以上,均知情同意;将有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肾炎综合征、肿瘤性疾病、心脏衰竭、胶原血管疾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等患者排除在外[1]。其中24例患者为膜性肾小球肾炎,21例患者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4例患者为局灶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9例患者为IgA肾病,7例患者为肾小球微小病变。原发性肾病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35~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9±16.3)岁。糖尿病肾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6~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16.4)岁。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2名,女性53名,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为(54.1±16.3)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清晨将两组人员的空腹静脉血抽取出来并对血清进行分离,然后对其肝肾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应用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肿瘤标志物质控品(德国罗氏公司)分别检测和质控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应用C5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及质控品(德国罗氏公司)分别检测和质控糖化血红蛋白;应用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质控品(德国罗氏公司)分别检测和质控空腹血糖、清蛋白、肌酐、血清淀粉样蛋白、C反应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尿蛋白排泄量(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应用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及其血凝质控品分别检测和质控纤维蛋白原[3]。
1.3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时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的一般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原发性肾病患者的GFR、Fib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患者(P<0.05),见表1。
2.2 两组人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糖尿病患者GA125、CA15-3、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糖尿病所致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五期: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或显性糖尿病肾病期;Ⅴ期:肾功能衰竭期。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会导致全身腐烂,纯粹是危言耸听。其实所谓糖尿病肾病的并发症不过是指肾损害后损导致的机体的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例如肾的排泄功能下降,会导致机体的水钠储留从而导致高血压或增加原有高血压病史的病情;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血肌酐会升高,体内有害物质无法排除,最终可能致尿毒症等疾病。糖尿病肾病就是因为长时间血糖没控制好,引起肾的毛细血管堵塞,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初期出现尿蛋白,乏力,腿部浮肿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抽血化验发现尿素氮,肌酐高,进一步发展,最后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但肾病早期采取措施,是可以完全逆转的。从该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推测出[4-5],研究组患者的尿蛋白与CA125、CA15-3、CA19-9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AFP、CEA、TPSA、FPSA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清蛋白与CA125、CA15-3、CA19-9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AFP、CEA、TPSA、FPSA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GFR与CA125、CA15-3、CA19-9、AFP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CEA、TPSA、FPSA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尿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肾病及糖尿病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晓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特异性促进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 吴琼.伴与不伴水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6.
[3] 赵龙.血清反应因子在糖尿病肾病上皮间质转分化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4] 佘玉清.落新妇苷通过上调PPARα/γ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扬州:扬州大学,2017.
[5] 陈星华,杨简,丁国华.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的临床和分子标志物[J].医学综述,2017,23(8):1604-1607,1612.
(收稿日期: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