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身体技术运用与训练

2019-12-13刘啸笛冯宏

北方音乐 2019年21期
关键词:发声呼吸声乐演唱

刘啸笛 冯宏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以身体为基础的艺术学科,没有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演唱的技巧和艺术的情感都无法表达。本文对声乐演唱与身体技术的关系进行阐释,并根据声乐演唱与训练的规律,提出演唱者在呼吸、发声与形体三个方面的具体训练方法,以此为演唱者训练提供目标,保障演唱理想状态,提升演唱水平。

【关键词】声乐演唱;呼吸;发声;身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通常来说声乐演唱作品的优劣,是演唱技巧与情感把握的紧密融合。但是演唱的技巧与情感的表现,都依托于演唱者的身体。能够自如的驾驭身体,让气息在器官的把控下自如运转,让声音在器官的推动下任意收放,因此演唱者对自身身体技术的把控是声乐演唱优劣的基础,是艺术情感抒发的基石。

一、声乐演唱的身体技术

梅洛·庞蒂说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运用的演唱技巧和艺术情感抒发都是以演唱者的身体器官作为基础的。曾有声乐专业从业者指出,声乐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一门技术。这一说法源自于对自身身体的未知。比如专业声乐演唱中经常提到的发声位置,这个位置到底在哪里?很多时候因人而异、因曲而异。声乐演唱本质上是演唱者对于声音的表现,这种表现由发声、呼吸、发音三个内容有机构成人们听到的声乐作品。

(一)发声与身体

声乐发声部位的选择上,通常主要有单纯的嗓音发声、腹腔共鸣和颅腔共鸣三种形式。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多以演唱曲目来选择发声形式,或根据自身条件来选择最擅长的发声形式。纯以嗓音发声是日常生活中的原声,声乐中通俗曲目的表演经常选择的发声形式。尽管嗓音发声是常见的,但是其对于演唱者身体来说,是声带、胸大肌、胸腔、横膈膜肌肉群、鼻腔、口腔、嘴唇、牙齿都在发声中共同作用的结果。腹腔共鸣的发声形式,较之纯嗓音发声,除了上述身体器官以外,腹肌、腹腔、腰部肌肉群也大幅度的加入作用力中,使声音从更低的身体位置向口腔挤压,进而形成雄浑有力的声音,并非腹腔中形成物理学空腔共振,而是演唱者调动腹部及周围器官组织进行的发声气压。颅腔共鸣,是演唱者在演唱高音部分时候利用口腔、鼻腔中的部分器官进行打开或闭合,引导声音形成高位共振所形成的的。灵活运用发声方式来表现声音,其实就是灵活掌握发声器官及其关联器官、肌肉、组织、腔体等身体部位的方法。

(二)呼吸与身体

声乐演唱中的呼吸也是重要的环节。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呼吸与发声是同步进行的,合理的呼吸对演唱歌曲的表现具有积极作用。声乐演唱中的呼吸与日常呼吸是一样的,都是人体外呼吸,形成肺部通气与换气。演唱者的呼吸,受到曲目韵律、作品整体的影响,是要进行演唱层面的呼吸规划。这就从身体的角度,对演唱者参与呼吸运动的身体组织、肌肉、腔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如短促呼吸、长呼吸、闭气呼吸等专业技巧。每个乐句对呼吸量的要求不一,呼吸的长短对腹部及其周围器官组织的收縮和放松力度不同,身体外观腹部运动也产生相应的不同幅度变化。

(三)发音与身体

声乐发音包含音准、音色与音质三个方面内容。声乐作品的音准主要体现在曲目音调和咬字,曲目音调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演唱者发声器官运动是否能准确的指向曲目音调,咬字的清晰准确取决于演唱者口腔释放时候肌肉运动(唇、齿、舌等)的声音释放。不同的演唱者有微观上不同的生理结构,因此音色也有不同,如何把握发声、呼吸的身体运动,对自身音色的保持或发展,也是发音技巧的重要的一环。例如,对鼻腔的打开与关闭在表现同一个作品时候,能够影响声音情感色彩的指向。有些演唱者在熟练处理一些作品时候,能够利用软腭的抖动来对发声音质产生影响,例如部分蒙古族歌曲中的声音苍凉感,就是男歌手封闭鼻腔释放共鸣,并抖动软腭所形成的的特殊音质。

二、声乐演唱的身体技术训练

基于对声乐演唱中身体技术运用的研究,要想将演唱水平进一步提升,就必须要确保在日常的声乐训练中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而将训练有的放矢。

(一)呼吸训练方法

1.吸气训练

闻香式吸气。声乐专业训练中,这种方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很多演唱者在这种训练中,空气吸入不够充足,横膈膜高度调整不到位,因为腹部肌肉收缩方向有误、肩膀与胸腔上升不足造成的。因此,训练的标准要有提升。演唱者在训练中,要将胸部挺起来,确保身体在挺拔中高度放松,双肩保持自然下垂状态,腰腹部肌肉处在随时供身体进行调度的模式下。在这个状态下进行有效吸气,吸气过程中胸腔随气体进入而自然隆起,不要刻意控制,双肩高度随胸腔括约而自然放松,控制双臂不要摆动,放松的跟随身体起伏,不要用力里下压或提升。

躺式吸气训练。声乐表演中的呼吸状态是身体完全处于放松时候的呼气状态。通常人们在处于平躺状态下休息时的呼吸,与登台演唱时候的呼吸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呼吸的部位、深度都是相同的。尤其是腹部起伏的幅度与形态,演唱者在平躺中要感受腹肌在呼吸中的形态变化,并将平躺呼吸的腹肌、腰肌运动进行长期反复的练习体会,在身体直立形态下去模仿平躺的呼吸肌肉运动。长此以往,可形成肌肉与器官的运动记忆,提升呼吸水平。

惊讶训练。在声乐演唱训练中,除了平稳、均匀、深度的呼吸训练,为了在表现作品中的情绪、内容,同时也要增加特殊形态训练。惊讶训练,就是在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发声、呼吸的“紧绷”训练。当人受到惊吓时,神经突然出现紧绷,并随之带动肌肉、器官、组织的收缩或扩张。通过惊讶训练,演唱者假设自己受到惊吓,并调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肌肉和神经形成紧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吸气运动,体会身体各部位气息压力。在受压状态下,吸气深度、体积与肌肉运动关系就能充分给于演唱者生理上的反馈,进而强化发声和呼吸各部位运动记忆,保障演唱者对气息的把握。

2.呼气训练

演唱发声本身就是呼气状态,呼气的训练是对吸气训练的有效补偿,也是在不损失发声器官的情况下进行的训练。在训练中,演唱者应确保小腹的收缩状态,缓慢地或有节奏地调整胸和腹的运动,慢慢的释放出吸入的空气。在呼气过程中,演唱者要注重出声的出口——“嘴”,保持均匀、缓慢的标准。如果是带声的呼气训练,演唱者要保持声音的连续性,并将练习曲或曲目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不建议选取极端曲调进行练习。

借助呼吸的训练,可以为声乐演唱准备好演唱的基础动力——“气息”,长期的练习可以提升演唱者腰腹部肌肉的“内循环”运动幅度,提升演唱者的肺活量,为演唱水平提供保障。

(二)发声发音训练方法

1.发声位置的训练

声乐发声训练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打哈欠”打开喉咙,进而软腭上提,口腔大幅度打开,咽管拉长,声音会变的宽广而洪亮。但是令演唱者迷惑的是,如何能在演唱中稳定的保持打哈欠的状态。保持这种状态,关键在于鼻咽腔的打开,并保持稳定和连续性。结合呼吸的方法,演唱者使用打哈欠或闻香的状态吸气时,在身体中的甲状软骨肌和喉肌逆向作用压力下,软腭抬起,咽腔绷紧,喉头下移。声音自喉发出,随气息毫无阻挡地传至充分打开的口腔和鼻腔,着位于软腭上方的鼻咽腔处。在这一位置进行吐字发声,会有气息和声音通畅的感受,从而获得柔和美妙的头腔共鸣。日常训练中,应注意对口腔开合的训练,尽可能提升开合的幅度和顺畅度。软腭的训练,要训练鼻腔开合的幅度与持续性,注意口腔开合与舌部肌肉展平训练,可在未带曲目练习时候反复进行呼气训练,掌握理想状态肌肉和组织的关联关系。

2.机体反射的训练

除了日常对发声和呼吸的训练,如何准确地把握自身感受并保持理想状态是演唱者所需要的,其实就是对自身反射了解的提升。演唱是身体的技术,达到理想状态的演唱是对身体调度到良好状态的“顿悟”。在声乐训练中,人体很多器官的内部运动状态是无法看见的,是演唱者心理的感受和身体的反应来控制调节的,找到“正确的位置”、发出“准确的声音”、保持“精确的音调”,需要对自身发声的全部机体有敏感的判断。如对腹部肌肉的训练,在横膈膜的扩张与收缩为演唱发声提供呼吸动力,腹部肌肉会被动的进行收缩和扩张,为上弹横膈膜提供进一步支撑,那么腹肌的柔韧度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练习。以此类推,胸部肌肉的开合训练,可以辅助肺部扩张,扩张到什么尺度可以进行有效深吸气,收缩到什么程度可以对气息进行有力挤压,在训练中要刻意而有针对性。甚至演唱所需的所有器官或组织,都要利用肌肉群的反射进行带动,这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3.外在形體训练方法

一个专业的演唱者的日常生活都应是为了演唱而进行的准备过程,良好的身姿是专业的演唱所必须的,因此形体的训练见著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呼吸训练不光在演唱训练时候进行,从日常的生活状态中就要保持训练,保持常态化正确的姿势是最好的呼吸训练。首先演唱者在日常中就要保持严正挺拔的身姿(立或行),保证呼吸、发声器官和组织的上下贯通;在吸入空气时,要尽量扩张腹腔,然后尽可能收拢小腹,应确保口鼻同时呼入空气;时刻感受头部所在的位置,要保持头部和颈部所形成的组织连接形态呈现通畅与舒适。颈部的支撑训练也是日常要注意的,特别是要注意高音部分演唱训练时,口腔大幅打开造成的下巴收缩对颈部动态的影响。因演唱中,面部的笑肌的提升幅度,口轮匝肌的开合尺度,都对演唱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刻意的利用吃、说、笑、唱等生活状态对面部肌肉群进行训练是必要的。此外,演唱者在站立姿势的情况下,双腿要对角度和距离进行严格控制,一方面保持站立气息的顺畅,另一方面要注意小腹、臀部、骨盆重心稳定程度,为提升演唱音高时候肌肉收缩提供稳定性。

三、结语

歌唱无定法,学习有规范。声乐演唱是一门以身体为基础的艺术学科,没有良好的身体控制能力,演唱的技巧和艺术的情感都无法表达。在声乐演唱的学习和研究中,演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的前提,是演唱者能够收放自如的驾驭自己的身体,为演唱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通过日常大量的有目的的身体训练和体会,才能逐渐摸索到适合自己的理想演唱状态。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韩勋国,韩晓彤.歌唱教程(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王亮.声乐发声训练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1(10).

[4]李秀齐.声乐演唱中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融合[J].音乐时空,2015(15).

[5]冯轶强.浅谈声乐发声训练中的“吸”“托”“ 掀”[J].当代音乐,2017(13).

作者简介:刘啸笛,女,辽宁鞍山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表演;冯宏,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发声呼吸声乐演唱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巴格达迪“发声”破重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