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戏精神视野探寻语文教学的原则
2019-12-13黄永红
黄永红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江苏 扬州 225200)
游戏精神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自由创造、表达和探索的精神。拥有规则意识是游戏的本质,而规则的存在也让游戏有了一定的挑战性,能促使人更好地创造和表达。游戏精神的特点就是能给人带来一定的愉悦性,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体验性,能促使参与者提升创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积极思考怎样能将游戏精神和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探寻语文教学的原则,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规则明确化,调节行动
规则是游戏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基于游戏精神视野下设计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要考虑到规则明确化这个问题。笔者在展开教学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自由性,但是却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自己行动,而是给学生设定规则和要求,让学生在一定规则的范围内调节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的行动能力会更强,也能更具有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笔者鼓励学生展开课外自主阅读活动,在自主阅读之后则组织学生开展“我最了解《西游记》”主题游戏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笔者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学生可尝试自主设定游戏的方式,找到评分的法则,设定考核的题目。但是,笔者同时也明确了游戏的规则,那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评选出对《西游记》各方面的内容都十分了解的人。在这个规则之下,学生尝试自主展开活动。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学生发现别的同学能清楚地讲述《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但是自己却做不到,于是就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学习对方,超过对方。在这样的正向激励下,该学生开始自主搜索有关故事,并思考怎样合理表达。这样就促使学生根据规则调节自己的行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荷兰学者胡伊青加提出了“游戏的人”的概念,认为人人都需要游戏,游戏是人天生就会的活动形式,游戏的重要特征是参与者的自愿性、自由性和游戏规则的权威性。笔者在设定教学内容的时候,让规则变得更明确,促使学生能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了解对方的优点。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在规则的指引下调节自己的行为,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提高学习能力。
二、目标层级化,循序渐进
语文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充分考虑这些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项目。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层级化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更符合自愿自由的游戏精神。
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笔者组织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游戏中,鼓励大家尝试开展课本剧的表演活动。对于能力不同的学生,笔者设定了不同等级的要求和目标,让学生自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笔者只要求其能按照课文的内容简单模仿一下并表演出来就行,学生可了解并掌握一下该故事的具体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则提高一层要求,鼓励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加入自己的情感,要一边表演一边展现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注意控制自己的语音语调。这样能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笔者则要求其尝试改编剧本,加入自己的理解,让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这样的层级要求的变化,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循序渐进地获得进步。
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要重视学习环境,要重视学习反思。体验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所以在促使学生体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反思和思想飞跃。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为学生原来的学习水平会影响其体验和反思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就采用目标层级化的方式,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反思自己,进而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三、形式多变性,重组创新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笔者基于游戏精神视野,设计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能重新展开创新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让每一个学习者的能力都发挥出来,让其感受到脑力活动的快乐。笔者在教学中也设计了形式各异的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挥。
例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笔者鼓励学生展开“猜猜这是谁”的活动,学生通过观察班级中的一个同学,然后尝试模仿《姥姥的剪纸》一课的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笔者鼓励学生探究怎样利用“剪纸”等附加信息,让自己想要表现的形象更为丰满。这样的活动采用了读写结合游戏的方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性格内向、不喜欢交流的学生,笔者还设计了“我的自画像”活动,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演讲活动,通过一幅画加一段话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这样就将听说读写各种能力重新组合起来,丰富了学习形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游戏化学习理论认为,游戏中很多内容都能放到教育中,要通过各种情境和任务促使学习者深入探究,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能让学生学习得更积极。在设计学习项目的时候,笔者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基于游戏精神尝试设计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任务挑战性,实现自我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挑战自我,而游戏也可以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基于游戏精神视野设计教学内容,教师也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这样能让学生大胆地挑战自己的未知领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需求中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若能让学生实现自我,则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笔者发现不少学生都对诗歌很感兴趣,但是喜欢阅读的人比较多,喜欢创作诗歌的却不多,能创作好诗的学生更少。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参与到“诗歌大赛”活动中,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尝试创作诗歌,并展开赛诗活动。学生首先阅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等精彩的诗歌作品,然后尝试总结诗歌的特点。有学生发现诗歌是押韵的,还有学生发现诗歌中喜欢使用排比句和比喻句等。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尝试挑战自我,展开诗歌创作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从单纯的喜欢诗歌上升到了解诗歌,最后又发展成为诗歌的创作者,大胆地挑战了自我,实现了自我。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提出了“沉浸理论”,认为若能维持沉浸的状态并能一直保持下去,就能向着更好的层次发展。要维持沉浸的状态,最需要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技能和挑战。只有这两个因素之间保持平衡,才能促使个体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设置各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促使学生能更充分地体现出自己的技能和本领,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到学习中,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充满活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了各种有趣的游戏项目,在教学中基于游戏精神视野展开探索,倡导规则明确化、目标层级化、形式多变化、任务挑战化,让游戏不仅成为教学的有效工具和手段,而且还能将游戏精神和教学原则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