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力量撑起文明天空

2019-12-13整理李坚

当代贵州 2019年42期
关键词:韭黄妻子

整理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李坚

三次入水救人的好青年

见义勇为杨胜

今年18岁的杨胜,是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高二学生。

今年6月29日中午12点左右,杨胜像往常一样,准备去给在碧江区兴市桥附近上班的父母送饭。“有人落水了……”杨胜听到喊声,立即顺着落水地点狂奔400米。在河岸边码头不远处,他看到一名约6岁的小男孩闭着眼睛仰面漂浮在河岸边数米处。

杨胜来不及脱掉身上的衣服,赶紧跳下水营救,下水后,他发现小男孩所在的位置水深齐腰,他立马过去一把从水中将孩子抱起,然后往岸上走。一位热心市民也赶来,从杨胜手上接过孩子,把孩子放在岸边施救。

小男孩苏醒过来后,嘴里冒出一句:“还有姐姐。”杨胜立即转身在河面上搜索起来,发现在离自己约10来米的一艘船尾部,有一名6岁左右的女孩正在水面扑腾。杨胜立即游到女孩身边,搂住女孩的脖子往回游。两分钟后,杨胜带着女孩游回岸边。

上岸后,获救女孩又告诉杨胜,她的表妹还在河里。杨胜扫视河里,但早已看不见任何人影,杨胜第三次潜入水下寻找小女孩的身影,十几分钟里他多次搜寻,直到体力透支后都没有找到小女孩。最后只得上岸守在现场,直到遇难小女孩被打捞起来,其余两个孩子被送往医院后,自己才离开现场。

杨胜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得到众人称赞,他本人也被人们称为“少年英雄”。

7旬老农一生不忘助乡邻

助人为乐赵起友

家住毕节市黔西县铁石苗族彝族乡堰塘寨村堰塘四组的赵起友,是一位与新中国同龄的农民。

作为一名党员,他是勤劳致富的典范。为了使村里早日通公路,他自己出资购买修路设备,带领村民们劈山开路。他扶弱助残,先后在几十年里抚养了一个智障孤儿、3个独孤老人。

赵起友曾经也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民,为了彻底摆脱贫困,2000年起,他找准了发展烤烟产业这条路,通过努力,他家的烤烟面积由几亩发展到20多亩,家庭年平均纯收入也达到2万元以上,同时还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发展养殖业,成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农民技术员。

“我是一个农民,更是一个党员,现在生活好了,我要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在赵起友这个技术能手的带动下,周围30多户村民也从事了烤烟生产,每户烟农年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纷纷迈上了致富路。

为了方便烤烟运出去,赵起友自掏腰包买钢钎、大锤等修路工具,把自己的良田好土调出来修路,前后历时6年建成一条4公里的乡村路。为让小组早日通电,他个人垫付集资款建成电网。在安装通组管网工作中,他也先后垫付7000多元,圆了群众的用水梦。

此外,赵起友夫妇多年前还抚养过3位独孤老人赵起明、赵起红及其妻子邱明珍,抚养时间最长的一位达40多年,直到他们相继去世。如今,夫妻俩又收养了村里有智力障碍的孤儿赵周胜,开始了又一场爱心接力。

精益求精的行业工匠

敬业奉献龙福刚

今年44岁的龙福刚,是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兴义供电局输电所带电班班长。

龙福刚是一名退役军人,1997年12月进入兴义供电局输电所带电班工作。初入电力行业的他对业务一窍不通,但他秉持军人本色,通过刻苦钻研、努力自学和不断实践来弥补不足,有空就向同事和师傅请教学习。其他班组有检修和巡视工作,他都主动要求参加,以这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他用3年时间成为带电班班长,并从一名输电专业的门外汉成长为一级技能专家。

22年时间里,他巡视线路超过30万公里,各类数据他都用脚步丈量,通过观察后牢记于心。500余次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实现零差错、零事故。龙福刚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经验丰富、硕果累累,截至2019年6月,已经拥有国家专利16项,折叠检修梯等2个项目已在市场转化应用,另有6个项目已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电网推广使用。他发明创新的带电作业TYK卡具,投入运用后已成功开展带电作业200余次,减少电量损失2.3亿度,为国家创造经济价值近1亿元。

同时,他还捐出国务院特殊津贴用于技能人才培养,为贵州电网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输电专业人才386名、技师28人、高级技师6人、技术与技能专家5人,悉心带徒13人,其中一人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劳模。

“多彩宝”成就多彩人生

敬业奉献李飞

28岁的青年专家,是贴在贵州多彩宝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总监李飞身上的新标签。

2015年,李飞毕业于东南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6月进入贵州多彩宝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工作,2017年4月主持技术工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带领公司技术团队累计完成150余个项目开发、130余个APP版本迭代,获得12项软件著作权,推动公司取得CMMI3认证、双软认证、等保三级认证、SP证书等。

李飞加入多彩宝公司以来,把自己人生追求与公司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在工作中爱岗敬业、勇为先锋,始终坚持苦干实干、无私奉献。他的工作作风和奋斗精神成为多彩宝“奋斗者”文化精神的标杆,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敬业的精神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多彩宝人努力奋进。他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获得广大干部职工的赞誉,多次获得公司的表彰。

李飞在工作上勇挑重担,总是活跃在重大项目开发一线,2018年度累计加班时长超过1500小时。他凭着一身精湛全面的技术能力,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项目攻坚并取得圆满胜利。

为了给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多彩宝APP平均2到3周就会有一次更新迭代,目前已发布上百个版本。

16年艰辛诠释亲情真谛

孝老爱亲蒲祖燕

在丈夫眼中,她是一位坚强善良的好妻子;在儿女眼中,她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好母亲;在婆婆眼中,她是一位善良贤惠的好儿媳;在寨邻眼中,她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好媳妇;但凡认识她的人,都认为她就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身边好人”。

她,就是贵阳市息烽县温泉镇尹庵村田坝组村民蒲祖燕。在丈夫患病的16年间,她细心照顾生病的父亲、婆婆和丈夫,用实际行动演绎着相依相伴、患难与共的人间真情。

1993年,22岁的蒲祖燕与陈孟房成家,并生育了一对聪明可爱的儿女。但在2003年,家里发生了一场意外,丈夫在楼上搬东西时,因眼睛高度近视,用力过猛,导致视网膜脱落,最后双眼失明。2014年,父亲因患脑梗,导致双腿失去知觉,瘫痪在床……此时的蒲祖燕,一边细心照顾瘫痪的父亲,一边耐心照顾双目失明的丈夫,还要照顾多病的婆婆。

16年如一日,在蒲祖燕的悉心照料和鼓励下,在寨邻、兄弟姐妹和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丈夫陈孟房在家里开起了盲人按摩店,每月收入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除了贴补家用,还供两个孩子上学。

16年来默默承担着家庭的重担,蒲祖燕用一个农家妇女的朴实和善良,坚守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

眼盲心敞亮 手残志愈坚

助人为乐刘修平

尽管肢体残缺,但他却用无掌的双手带着群众闯出了一条致富路;尽管双眼失明,但他却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点亮心灯,为群众化解矛盾,当上了乡村调解员。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捐资并主动为年迈的乡亲垫付资金用于河道治理。

52岁的刘修平是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陆坪镇洞铁村乡村调解员。

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刘修平的记忆力很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刘修平就靠听广播、听电视等方式学习法律知识。每当村民家中有扯皮闹绊的事,明理懂法的他准会成为双方的座上宾,为群众分析情况、讲解问题、预测事态升级后的后果。经过他的调解化解了不少群众纠纷,让当地乡村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2019年4月,福泉市司法局聘请刘修平作为洞铁村的乡村调解员,还为其颁发了聘任证书。福泉市残联主动给他配置了一台语音电脑,解决了他梳理、总结案件困难的问题,更加方便刘修平调解村民事务。刘修平还热心公益,主动捐资20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组里一级残疾人以及80岁以上老人垫付资金治理河道,成为当地残疾人助人为乐的榜样。

11年精心呵护瘫痪妻子的好丈夫

孝老爱亲娄义祥

家住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的娄义祥、陈普莲是一对典型的农村夫妻,两人勤劳吃苦,持家有方,原本其乐融融的家庭小日子越过越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4月16日,妻子陈普莲在松烟街上突然倒下,经过医院确诊是突发脑梗塞,妻子全身瘫痪。

11年来,娄义祥顶着生活的巨大压力,除悉心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外,还要外出挣钱让两个女儿安心读书。他每天早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妻子从床上抱到轮椅上,为妻子穿衣服、洗脸、梳头,然后做饭。帮助妻子用餐完毕后,接着到附近做零工,他还带着妻子到省内外寻医问药。为让妻女有一个相对舒适的家,他贷款一万多元对年久房屋进行维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娄义祥始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在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娄义祥始终与妻子一起挤在一楼的床上,起早贪黑,毫无怨言。尽管因为生病时间长,按摩已没有多大的作用,但娄义祥还是自学艾灸、推拿,坚持给妻子按摩、复健,陪她聊天,哄她开心。哪怕妻子卧床11年,身上都没有长褥疮。“少年夫妻老来伴,既然她嫁了我,这责任就是一辈子的,我一定要把她照顾好!”回忆起这么多年走来的艰辛和劳累,朴实寡言的娄义祥显得如此坦然。

小康路上“领头羊”

敬业奉献杨守亮

“泥巴道路石板房,只栽苞谷愁断肠。自从有了杨守亮,韭黄村里大变样……”在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一带,有这么一段花灯词,唱词中的杨守亮,就是今年55岁的普定县最美退役军人、白岩镇韭黄村党委书记。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起来才是真正的富,我希望能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2016年杨守亮当选村党委书记时,向全村党员群众的承诺。当选韭黄村党委书记后,他注重班子自身和党员队伍建设,集中组织学习、外出观摩50余次,通过农民夜校、上门走访、集体座谈和组建高台地戏队、花灯队和芦笙队等形式,开展贫困户精准脱贫工作。

他与村党委一道对全村12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搭建平台,为全村办理疑难事项120多项;他将全村74名退役军人组织起来,组成战斗班组,带领韭黄村率先实行“支部+合作社+村级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2015年,“白旗韭黄”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白旗韭黄”有了知名度后,杨守亮开始精心谋划,扩大产业,做强品牌。2018年,全村韭黄种植面积达6000亩,产值250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给群众分红6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劳务报酬、利益联结等途径,2018年韭黄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90元。

猜你喜欢

韭黄妻子
黄土高原“韭黄村”的乡村治理密码
我胖吗
韭黄春卷
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不会蛀牙的“糖”
韭黄高产栽培的研究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韭黄
妻子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