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势转化比直接惩戒更有效

2019-12-12王德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1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王德明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1-0053-02

据说小洁在考试中作弊的手段极其高超,神不知鬼不觉就可以轻易拿到高分。有人开玩笑说这个小家伙的“无间道”水准简直可以成为高级间谍。教师们背后议论归议论,但没有真凭实据,也不好轻易下结论。我接班后,小洁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又“一不小心”得到了年级最高分。小洁的日常表现和作业情况与这个成绩有很大的反差,我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成绩有些“来路不明”。怀疑归怀疑,面对小洁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我也不能无动于衷,至少应该有些表示啊。如何对这个令人疑惑的成绩进行“无公害”处理呢?思量再三,我最终决定索性假戏真做,将错就错,并期待小洁在弄假成真之中“化茧成蝶”。

一、搭建信任的平台

依靠作弊获得“优异”成绩,学生的内心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祈求不要被发现,期待得到老师的承认,因为作弊造假也有点内疚,内心发虚的学生急于博得班主任的信任。因此,弄假成真的当务之急就是在师生之间搭建信任平台。相对于那些已经放弃学习、对成绩的好歹都无动于衷的学生来说,作弊的学生至少不想安于现状,对自己糟糕的成绩不满意,说明这类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上进心,对自己没有完全放弃。这种对自己现状不满意不甘心的心态是对学生进行改造的重要条件。试想,如果学生连作弊的念头都没有,对惨不忍睹的成绩无动于衷,破罐子破摔,那就真的很难改变了。并非学生所有的错误都需要公之于众。即使法院审判,也有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之分。有时候学生的错误就像人体的伤疤一样,不一定都要揭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感染,甚至会恶化为更重的疾病。为今之计,与其“对簿公堂”,不如以静制动,等待时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接受”他的成绩。我郑重其事的表扬并没有让小洁兴奋起来,相反,小洁脸上显现出羞愧之色。这让我觉得有戏,孺子可教也。表扬激发了小洁的羞耻心和上进心,让她形成知耻而后勇的心态。

二、創设转变的条件

按照惯例,期中考试以后,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要向全班同学,甚至全年级同学介绍学习经验,供大家借鉴。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而言,这既是老师的肯定,也是自己的荣誉。我决定推荐小洁在年级大会上向全年级同学作学习经验交流。这让小洁非常紧张,她坚决推辞。在小洁看来,自己的成绩是靠不正当手段得到的,不可能直白自己的成绩是作弊得来的,除了作弊技巧外,真的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经验可谈了。小洁几次三番找到我,想推掉这次年级交流的机会,理由就是不会总结,但都被我劝住了。这可能有点强人所难,似乎有点让人下不了台,但规则必须遵守。小洁只好上网搜索好的学习方法,也找我请教一些问题,就这样,一套“纸上谈兵”但结合各方意见并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了。经验交流会上,小洁的学习方法中,有网上别人提供的,有身边同学的,有老师指点的,也有自己想做但没有做到的。让小洁介绍学习经验,并给予悉心指导,这为在弄假成真之中的“蝶变”提供了方法论的条件。

三、充满期待的评价

学习经验交流会以后,我直夸小洁的口才好、经验好,这些宝贵的经验一定会给同学们提供帮助,并表示如果下一次考试成绩继续保持,有些错误率比较高的试题就安排她来讲。这下小洁骑虎难下了,经验交流会上介绍学习经验,在网上搜一搜、老师指点一二还能勉强应付,真刀真枪地评讲错误率比较高的试题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愁眉苦脸的小洁陷入了两难处境:对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老师表扬了,经验在交流会上也分享了,下次考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然就太没有面子了。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基本上也是难度很大的试题,没有一定的学习功底很难演绎得清楚,这就把小洁“逼上了梁山”,让她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为此,小洁学习认真了,每堂课都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作业也不再敷衍,能认真地完成了。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小洁也能够开始向老师请教问题了,学习成绩开始突飞猛进,“作弊”已经多余了。一次大考后,小洁的成绩虽然没有上一次那么辉煌,但毕竟是真实的成绩。在试卷分析课上,我发自内心地表扬了她,这次她高高昂起小脑袋。我也没有食言,有几道错误率比较高的试题,小洁有模有样地演绎得非常精彩。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小洁非常激动。

假作真时真亦假。学生作弊怎么办?我们可以有多个选项,但并不是每个选项都是最好的。我想,让学生作弊的“劣行”曝光,在公之于众的同时给予严厉的惩罚不是太好的选项。可能我们这样做的初衷是教育作弊学生,警示有作弊企图的学生,但最终的结果是作弊学生内心受到了不可逆的伤害,其他同学也不会都因此收手。

事实上,有错误行为的学生只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必要对其他同学可能出现的错误买单。用一个同学的错误警示其他同学是不公平的。我认为,公开处理作弊同学,发泄愤怒情绪的成分大于教化学生。一定要揭露出来,让学生抬不起头吗?一定要让处分在学生的内心留下阴影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对抗,教师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攻心术”让学生从内心上改变,不是比语言上空洞的承诺更好吗?学生犯的错误如果不是什么根本的原则性问题,对学生的惩戒没有必要“刀刀见血”。如果不用“流血”又能改变学生,何乐而不为?教育需要惩戒,但惩戒不一定都要有伤害。与其他教育手段相比,惩戒永远应该是最后的选项。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苏州,215001)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