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视域下中小规模农产品生产模型研究
2019-12-12林太鹤
林太鹤,熊 云
(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南昌 330044)
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2017年,《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2019年,《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适用于乡村产业和农村创新创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融资等。从以上政策发布来看,我国对于农产品在生产、销售、技术创新等方面都给予了支持,这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迎来了春天。但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农业经济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但是由于农产品易受到温度、光照、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其农业经济一直以来是处于一种波动的状态,如何有效地控制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产品产量的提升,保证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是当下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问题的提出
农产品生产产量的预测模型在国内外研究中,主要是统计预测、遥感预测、动力学生长模型三种方式,其中统计预测法是比较常用的方式。农产品预测模型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模型,分别是气象模型和社会经济模型,气象模型反映的是气象波动对于农产品产量的影响,而社会经济模型体现的社会经济对于农产品的长期影响。从农作物的生产环境的角度来看,农作物的生产环境影响有多种因素应用,这些因素不仅包含高温、地震、海啸等气象因素,也包含经济、技术、市场等非气象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的提升农产品产量的研究,就要充分对气象因素和非气象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构建农产品产量综合预测模型。可以根据农作品产量的影响因素划分为“趋势”和“波动”两类因子,通过误差校正、结果综合集成分析,以提升农产品产量。
2 农产品产量综合预测基本思路
区域性农村产品产量可以应用以下公式进行表示:
图1 预测建模思路
3 趋势产量模拟
从某个区域角度而言,影响趋势产量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容易随着时间轴呈现出缓慢变化。在模型构建,往往将年限或者其他时间参数作为自变量,以多函数关系来表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趋势产量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农产品生产。本文主要采用正交多项式模型。任何模型都和可以通过高次多项式进行逼近,随着时间变化的产量系列也可以应用正交多项式模型进行表示和模拟。
时间趋势产量的n多项式模拟可以表示为:
其中,ai是回归系数,t 是时间变量,未计算方便,对 ti进行正交变换,可变为正交多项式:
它呈线性回归形式,为避免过度夸大趋势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项数k 与样本量n之比取值在0.1-0.3之间。
4 波动产量模型
波动产量有绝对值和乘积两种设计方式,绝对值方式为
乘积方式为:
其中,c 为模拟对象,建立与影响因子数学模型,将c看成影响因子对趋势产量的印象,从而计算出农产品的产量:
这两种设置方式可以应用到不同的场合,绝对值差方式在应用在波动产量比较平稳,反映是不同年份波幅大体情况;乘积方式主要是反映波动产量呈现波动性比较大的情况。
5 误差修正
回归预测的前提就是将假设预测对象与预测因子呈线性关系,实际上这种假设只是在某个局部范围内成立,而在时间长久的过程中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误差修正就是将这些没考虑的其他因素纳入其中,以便提升产量模型的准确性,其模型为:
6 区域经济学视域下中小规模农产品生产
6.1 区域经济与农产品的关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各省经济中,农产品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近年来在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下,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各省的农产品交易量也得到了迅速增长。2017年我国农产品期货、期权网上交易7.89亿手,交易额达到40.88万亿元。各类农产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达到1969家,其中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来说是585家,占29.7%,包括农产品类市场417家、林产品类市场(含木材、纸浆等)59家、畜牧禽类市场(含肉类、禽蛋、草业等)45家、酒类产品市场39家、渔产品类市场25家。2017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1.2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的网络零售交易额占20%,预计达到2500亿元。农业部规划2020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将达到8000亿元。区域经济的高低虽然不是由农产品决定的,但是其影响较为深远。
6.2 中小规模农产品生产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1.主要影响因素:
因素一,化肥因素。农业化肥使用量是一年内农户实际应用农业化肥进行农业生产的所需要数量,包含氮肥、钾肥、磷肥以及复合肥。在模型计算中,化肥使用量要求主要是通过折纯量计算数量。折纯量就是从以上肥料中计算出含氮、含五氧化二磷等成分的数量。区域农产品总产量的增加大小与否直接是与化肥投入量有关的,投入越大并不意味着产量越大,有时会因为投入过多而灼伤农产物,导致农产物产量之间下降。合理使用化肥,控制好化肥用量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为农作物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而提升农产品质量,从经济意义上从投入成本的增加来提升产量的增加。在实践中,化肥尽管有着可以增加农产物产量的作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污染问题,使得土壤、水源富营养化,造成区域环境污染。化肥使用的时候存在明显的边际效应的锐减趋势,这必然施用化肥量越来越多,但是消耗成本却逐年增加。如何控制好化肥用量或者改用无机化肥,也是农作物生产中所要研究的问题。
因素二。生产价格指数因素。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多少直接反映在一定时间内,农产品生产出后被生产者进行销售的价格波动情况。从经济效应的角度来看,出售上一期的农产平数量较多,价格较高,收益较多,就意味着生产者在进行下一次投产时,会多种植、多投入该农产品,而提升该农产品的产量,以便谋求更多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市场的角度而言,随着产量的增加,供应大于需求的时候,市场自动进行调整,农产品价格会有所降低,价格的下跌意味着收益下滑,生产者会减少这种农作平的生产。而农产品有存在保鲜时间有限的特点,若是没有引用下得当就会产生弄作品亏损问题的发生。
2.相关对策
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上几种方式进行优农产品生产管理优化:
施肥固然是提升农产品产量之一,但是农产品产量增加依赖于化肥投入明显是不可持续性发展,也会严重破坏环境,难于保证农产品供给。为此,生产者要立足于实践,合理控制化肥用料,提升化肥的使用率,重视施肥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环境保护啊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自然灾害,应该强化挑起、地理环境等方面的检测,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借助大棚、温室等形式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作品的影响。同时,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成本,研制出“抗灾抗旱抗害虫”的水稻品种,减少或者避免受灾面积对于农产品产量的影响。同等,还应该强化农产品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能够应用农产品生产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预防措施,更好地提升农产品产量。
7 中小规模农产品产量提升策略
中小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做好基地环境保护。构建基地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监管,禁止猎杀动物、烧秸秆等污染环境的行为,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配置齐全农业生产设备。第二,做好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生产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好水稻种子、专用肥料等生产资料的存放和保管。第三,做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和推广。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与生产基地的合作沟通,为其提供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和推广,帮助其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推广渠道,为农产品营销提供支撑。第四,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各类农产品生产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应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保证农产品生产处于正常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