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2019-12-11朱玉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提高数学教学小学

朱玉凤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老师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成为了广大老师致力于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具有教学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下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课堂 有效性 提高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的今天,更加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升,有效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效益的提升及学生认知、情感上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受到了广大一线老师的广泛关注。那么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如何在新课标指引下,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同时又满足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发展需要,对学生的全面提升及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下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一、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开展生活化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就如同是一个广阔的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通过生活实践,更能增进學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居于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倘若老师能够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中找到良好的切入点,这样更加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给学生创造体验数学的机会,增进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知识是在对物质世界不断抽象下逐渐形成的,存在很多的符号与公式。因此,抽象性是数学教学的一大特征。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将通过现实道理,对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揭示,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之后再顺理成章地进行抽象思维水平上的运算和应用。

3.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可以说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及生产实践都会用到数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向学生充分讲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觉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更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最大公约数”后教学之后,为学生创设地板装修的实际问题,大厅的长和宽分别为6.5米和5.5米,问学生应当怎样进行铺设?问题提出后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研讨个计算,得出:用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等几种方案,来对大厅进行铺设。后来学生又通过讨论优选,最终确定50cm×50cm的方案最为适宜。因为,采用这种规格的方砖进行铺设,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达到了积极实惠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体验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应用,这对学生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在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追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学对学生亲历知识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教学过程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追求解题方法的不同性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有预设的成功,也有动态生成的精彩。通过对教学预案的合理设置,能够更好地呈现数学知识,不固守教学的既定目标,应当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大的突破,跳出教案的固定范围,向生成及开放的课堂发展。关注教学开展时的生成资源,并对其进行充分利用。老师还有敏感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有利信息,并将其转化的强大的教学动力,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开展生成性教学。

如对于数学问题“鸡兔同笼”的讲解过程中,问学生两种动物的头为16个,它们的脚有44只,那么这两种动物共有多少只呢?正讲到关键时候时。班上一个调皮的学生说道:“这个问题问得太复杂,不如将兔子的两只脚和鸡的一只脚都给砍掉,这样不就行了。”听到这些话,稍微犹豫了以下,便将这名学生请到了讲台上,让他说一说道理。这位同学说:“这两种动物的脚数总共为44只,将兔子的两只脚和鸡的一只脚都砍掉,那么就会变成22只脚,这22脚的组成,一部分为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听完学生的讲解,不由得感到这位学生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具有很好的创意性。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为此,顺水推舟,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又有了其他的办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最后针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充分奇思妙想。在这次教学中我充分地将教学过程中的有利信息进行了充分利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究欲望。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的回答,有时只是学生不经意调皮话或是对这一问题的顿悟,灵感的萌发和瞬间的创造,却变成了教学的亮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将其中的有利信息进行充分的挖掘利用,这样才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大人不同,小学生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他们常常会利用比较的思维方式进行想象。而正是在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地生成,并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只有将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并进行合理的利用,才能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绽放异彩。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普遍关注。但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而言,存在不同层次的就理解,同时也存在各种观点。依照评价的角度出发,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一定是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下开展,而且学生还是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这样才能将小学数学教学的特色体现出来。同时,一节完美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需要老师有着出色的预设和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充分的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多种有利因素,才能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郭丽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教育科技.2017,14(9):301-302.

[2]刘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2016,23(1):91-93.

猜你喜欢

提高数学教学小学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