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瓜络在大班美术活动中的妙用

2019-12-11李若昀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丝瓜络大班美术

李若昀

摘 要:《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旁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展开其他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美术活动讲究新材料、新技巧,多种多样的方式层出不穷,而我们在着眼于这些多姿多彩的方式的背后,又挖掘了最原始和最环保的废旧材料和自然资源。但是有一些自然材料,如丝瓜络,由于它的特殊性,只在个别的活动中使用过,孩子们对这样的材料也就产生了思维定势。于是,我们决定发掘一些生活中看起来并不容易利用在幼儿活动中的材料,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关键词:丝瓜络 大班 美术

丝瓜络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自然材料,对于孩子们的美术活动也一直发挥着特殊又有趣的作用,孩子们会将丝瓜络的横截面蘸取颜料进行拓印,玩久了拓印,孩子们就将丝瓜络冷落在一边了,这明明是一种独特又自然环保的材料,为什么不多多加以利用呢?

于是我决定让丝瓜络在孩子们的点子中重新散发它独有的魅力。以下是我通过几次观察后形成的记录以及分析与思考,孩子们通过自主的交流和讨论,在“走弯路”和挫败感之后,获得了别样的成功。

观察一:

这次区域活动,他们拿出剩余的丝瓜络切片,又一次倒出白色颜料进行拓印。结果不巧的是,白色的颜料居然用完了,孩子们在一阵思考之后,突然有个孩子说:“那就用别的颜色好了!”孩子们纷纷响应,接着画纸上就出现了各种颜色的“蒲公英”,孩子们“取笑”别人变色的蒲公英。

分析与思考:

孩子们刚开始是循规蹈矩利用白色颜料,但是出现没有颜料的时候,他们自己开始尝试别的颜色,结果有了更惊喜地发现,而且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拓印,出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一下子打开了创作的种类。孩子们也意识到了这种变化,用尽平生所学,讲了许许多多花名,又编了很多自己原创配色的花名,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活动后,孩子们和我一同提出了疑问:我们换了颜料的颜色拓印花朵,那丝瓜络还可以怎么玩呢?孩子们议论纷纷,想出了可以平铺拓印,将一张画纸拓印满,作为一幅画的背景,然后再作画。还可以给丝瓜络穿上好看的衣服,这下子,灵感彻底迸发了。

观察二:

今天,几个女孩子给丝瓜络上色。她们选择了最普通的蜡笔,但是几笔之后,她们发现丝瓜络的表面異常粗糙,根本不能上色,蜡笔一块一块地卡在了丝瓜络的缝隙里。这时,一个女孩子带头使用颜料,但是好像效果也并不理想。她们尝试了加水的颜料,发现太稀薄,涂上去根本无法上色,又尝试了厚颜料,效果依旧不佳,上色不均匀,很难干,干了也是结成块,一碰就斑驳了。突然,一边玩橡皮泥的孩子不小心把橡皮泥掉在了丝瓜络上,刚想拿下来,女孩眼睛一亮:“我们可以用橡皮泥贴上去做!”一边的孩子说:“对呀!那用彩纸和轻泥更好啊!”

分析与思考:

孩子们自己发现颜料和蜡笔无法进行上色,所以选择了轻泥和橡皮泥作为装饰的材料,孩子们通过探究知道了粗糙的丝瓜络不适合进行上色,就立马调转方向,用轻泥进行装饰,孩子们做出来的装饰十分好看,剩余的孩子们也纷纷果断放弃了上色改为了装饰,这样的灵活转变是值得表扬的。

活动后,几个孩子展示了自己装饰的丝瓜络,开心极了,这时候,有个孩子说:“这还能举着,也太好笑了吧。”有孩子跟着说:“像条鱼!还像个棍子!”说着说着开始想象起来了。孩子们积极地说下次他要拿丝瓜络做什么,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在创作中根本不怕遇到瓶颈,相反他们还很乐于动脑,创作的作品也越来越有独特性,并且开始出现不同孩子特有的创作风格。

观察三:

今天的美工区几乎人手一个丝瓜络,大家手里拿着彩纸、轻泥开始自己的独门创作。孩在做火炬和火箭,女孩偏爱做蘑菇、面包。女孩把一个个小装饰放在丝瓜络上,一会会一个蓬松又好看的面包就出现了,上面的装饰是面包上的酱料和装饰。男孩则是将丝瓜络竖着,红色的祥云图文进行装饰,做出奥运火炬。孩子们的想法各不相同,做出来的东西也不同,创作开始显示出了性别特点,也侧面反映出了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不再是单一没有灵魂的作品了。

分析与思考:

孩子已经学会自己将一个材料进行挖掘,利用自己的想象,借助其他的工具进行创作,这样自发且自由的创作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进行干预和指导了,所以我没有过多进行参与,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静静观察孩子们的思路过程以及创作意图,看着孩子们的探究不断发散,我抛出了难题:“如果丝瓜络不用来拓印,也不用来装饰,还可以怎么玩?”孩子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

于是我让孩子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有哪些工具和创作手法?说到海绵滚轮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说:“丝瓜络也可以蘸了颜料滚!”以前我们只是用了切面拓印,丝瓜络的表面也可以滚,这样也可以有特殊的纹理。说到撒盐法的时候,孩子们说可以将丝瓜络放在有稀薄颜料的纸张上,或许干了也会有特殊的样子。还有浸染,也可以试试,能不能将丝瓜络进行染色。虽然这些想法都不算成熟,但是都是小小的火花,终有一天会成为大大的火花。

总结与方向:

自然材料、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贯串以自然生态为取向,幼儿能感受的更深入更直接。孩子在园完成了同种材料、不同方式的制作,通过其余材料的补充,我们可以接着投放更多的材料,让孩子们利用新鲜材料与旧材料进行结合,发掘出更有创意的方式,虽然短短几次的游戏,却看得出孩子挖掘的思路由单一的拓印逐步改变的过程,通过观察,想出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改变思路,勇于创新。

随着大班孩子不断长大,我们会提供更多自然物,让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物带来的乐趣,更发现自然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孩子们从一个小小的丝瓜络出发,带给我们无数的灵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最最简单朴实的东西在孩子们的挖掘下都会闪闪发光,或许平时我们忽略了太多的教育契机,让孩子错过了很多发挥的地方,接下来我们需要更多观察孩子们的创意,仔细抓住孩子在一点一滴中的闪光点,并且努力把这样的闪光点放大,让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通过这次探究,孩子们对所有材料都有了不同的认识,材料具有多面性,不单单是我们认识的那一面。在区域内,我会越来越多看到孩子把两个不可能拼凑在一起的材料利用在一起,虽然看起来毫无章法又天马行空,但是,孩子们开始做了,开始想了,这比什么都重要。或许有一天,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小小的火花带来了无边无际的创意。

猜你喜欢

丝瓜络大班美术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丝瓜络改性方法及其对水中痕量多环芳烃的吸附特征
创意美术
痛经,喝丝瓜络汤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有爱的地方就有家——大班绘本阅读活动《想要一个家》
我是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大班绘本阅读活动《高个子皮皮》
从大班阅读活动“七只瞎老鼠”说说课堂提问这点事儿
丝瓜络纤维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