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家长成为“活动课程”的一部分

2019-12-10陈思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果果共育

陈思

一、儿童是成人的一面镜子

1.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因素,通过家长的言行影响幼儿的成长

果果的妈妈是一个性子比较急的人,常常用暴力解决问题。他不能和孩子耐心的交流与沟通。有一次,果果妈误认为果果把老师发的通知单弄丢了,结果用逼问和动手的方式换来的只是孩子满脸的泪水。所以果果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妈妈一样,在班里他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喝水不排队总是抢第一名、和别的小朋友发生矛盾就动手打人。因此班里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所以我们决定先找家长沟通问题。首先,我们把果果在园的情况说给了果果妈妈,家长认识到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们也相对对果果妈提出了建议,希望能改变对孩子的说话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尽量和孩子多沟通,听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在幼儿园我经常让果果帮忙做事情,我发现果果其实特别愿意帮助别人只是在表达方面欠缺。因此我在这种事情上经常对果果进行表扬,还鼓励他去帮助别的小朋友。渐渐地小朋友们愿意接受他,他也逐渐学会了解决事情的方法。

2.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利用约谈家长交流沟通家园共育的策略

“老师,佳妞哭了”我走到佳妞的面前,“怎么了?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还是有小朋友欺负你了?跟老师说说。”询问半天还是得不到他的任何回应。佳妞是一个性格内向不爱表达的孩子,平时遇到问题总是用哭来表达,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玩玩具,不爱和别的小朋友交流。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对家长进行了反馈,经过了解佳妞的爸爸妈妈都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和沟通的机会很少,孩子缺乏安全感,遇到事情不敢和别人说。妈妈对孩子的事情也很愧疚,愿意尽可能的多留时间陪孩子。平时我们也多和佳妞聊天,一起游戏,多鼓励他和别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现在,看不见佳妞脸上的泪水了,看到更多的是满脸的笑容。

二、“家”“园”连线

1.做家长的向导——创设“看看我有多棒”的家幼互动栏目,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无论是幼儿还是家长,对幼儿园都是陌生的。小班幼儿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新入园幼儿会在生活上有很多的不适应,种种的生活细节都是小班家长所关心的,因此,我们开设了“看看我有多棒”的专题栏目。

我们将全班幼儿的喝水、进餐、午睡、如厕等一日活动的内容制成表格,每一朵小花朵上都有一个小朋友照片,今天我喝水棒就在喝水棒的小格中挂上一个小花朵,今天我吃饭也棒也可以在吃饭棒后面在挂一个小花朵。在接孩子之前我们可以对照表格给予孩子鼓励。每天接孩子的时候,家长可以清晰的从栏目中看到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情况,他们的脸上会露出满意的笑脸。

家长可以从细节中感受到我们在关注着每个孩子,他们对教师逐渐产生了信任,也愿意主动和我们接近了。接着,我们又补充了一个“宝宝在家也很棒”的栏目,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写出来或者用照片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今天在家帮助妈妈做家务活了,妈妈就可以用信的方式写出来第二天分享给别的小朋友。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给予应有的关注。

这样,小小的栏目成了家长和教师之间心与心的纽带,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2.做幼儿的玩伴——通过丰富有趣的游戏,激发幼儿自己做事情的愿望

午睡过后,所有的小朋友都起床了,只有大涵还坐在床上。于是我走到他面前问他“你怎么还不下床啊?”大涵抬起头看着我说“我不会穿衣服”。

有一次户外回来后,班里的孩子有的因为天气热自己增减衣服,有的喝着水,只有大涵还站在班门口,他看见我在看着他,对我说“老师,我不会脱衣服”

经过和父母沟通了解,大涵在家中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助,很少有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导致现在动手能力差,依赖成人对自己的帮助,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为了改正这个习惯,我们商量好,孩子在家中试着去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学习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也可以在家中父母要求孩子去帮助做一些事情,对此提出鼓励,让孩子有自信,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好事情的,而且会做得很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幼儿园老师也会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和一些简单的方法,比如用比一比的方式激发孩子做事情的兴趣。通过有趣的教育活动,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在园也会多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帮助老师或者小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发现孩子点滴的进步,家长和教师及时进行鼓励表扬。

三、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家长进课程”的方式达到家园共育

能积极参加家园共育的家长,大部分重视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他们往往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多,对孩子的期望也较高。他们关心孩子,愿意主动和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反映孩子在家的情況。他们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教师共同探讨孩子面临的问题,并能以较高的热情参加幼儿园活动。提出中肯的意见或建议,他们大部分能和教师向朋友般的相处。

这部分教师是家园共育较理想的伙伴,教师要以不友好的态度、足够的热情回应家长,即使对他们的意见、要求给予回应。教师可有效的利用家园宣传的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他们就孩子的问题进行交流外,还可谦虚、真诚的请他们为家园共育的工作出谋划策,使他们以独特的视角、角色成为幼儿园可贵的教育资源。

指南也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而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结合指南精神,和家长们共同了解3~6岁儿童的“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怀有合理的期望。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把自己当做促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才能达到配合一致教育幼儿的目标。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果果共育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排排坐
好奇怪哦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