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时间营造

2019-12-10孙成东

艺术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时间营造园林

孙成东

摘 要:园林作为综合性的建筑艺术,有着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的关联。在园林营造过程中,时间因素也应当成为园林营造的内容之一。园林的时间营造有多种理解方式,其一为时间的物化营造,时间在园林布局、园林景观等具体实物空间中的设计;其二为时间的心理体验,时间在游园者的心理感受中流逝,在專业的园林营造中让游冶其中的人感受到时间的积淀与美感。针对以上园林时间营造的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从精神层面来探索景观设计的宗旨要义,实现引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从传统园林设计中获得深层的时间理解。

关键词:园林 时间 空间 营造

20世纪初柯布西耶在《空间的新世界》一文种提出了四维空间的概念,此后的建筑师将“时间”引入到建筑空间设计中来,在园林景观设计理论方面,关于空间与时间的讨论也于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重视。 “时间和风景园林是相互依存的。一块场地接受时间的影响并反作用于不同的开发强度和使用方式。这些影响过程和相互作用创造了一种类似于考古断层的时间的层累,并始终是共存、成长和进化的。这种生长或者改变,正是风景园林区别于其他设计学科的地方,因为它使用了有生命的、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材料。”?譹?訛园林景观被认为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时间的设计完善了园林景观的空间体验,让园林的时间概念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试从时间的角度讨论园林景观时间营造的方式,旨在从精神层面来探索景观设计的宗旨要义,实现引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从传统园林设计中获得深层的时间理解。

一、 园林景观的时空关系

园林是一门综合性的建筑艺术,相对于建筑而言,有其独特的时间空间关联。计成在《园冶》中大量运用了具体操作技法以外的语言,如“闲闲即景,寂寂探春”、“阶前自扫雪,岭上谁锄月”等能够代表文人审美倾向的词语,它反映了空间因素之外,时间因素也被园林建造者特别的注意。时间与空间在哲学和科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课题,关于时空关系的讨论东西方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存在共通的地方。西方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曾给予过充分的解释。物理学家牛顿将空间比喻成一个无尽量的空盒子,时间则是继续不停的等量流。牛顿之后不久,哲学家康德对时间与空间的理论提出了二元论的观点,认为时间、空间是理性的产物,是一切现象或经验对象的基本条件。这又是一种实在性,这种实在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经验的?譺?訛。在东方,关于时间空间问题的研究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一些较为成熟的观点提出。《易经》中关于阴阳的概念,“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乾”、“坤”分别代表着“阴”、“阳”。?譻?訛空间的性质在一开一闭中发生变化,展现出阴阳的状态,阴(夜)阳(昼)是时间的范畴,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时间的变换。至清代王夫之对时间有了更为贴近科学的认识,他说,“上天下地曰宇,往来古今曰宙,虽然,莫为之邪郭也。惟有邪郭者则旁有质而中无实,谓之空洞可乎?宇宙其如是哉!宇宙者积而成乎久大者也”?譼?訛。王夫之描述了空间、时间的形象,较为接近宇宙的真实。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无论中外对于时空的认识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它们共同营造了园林艺术。园林艺术通过时间、空间双重因素满足了人的生命需求,也即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人的生命需求表现在园林的时间和空间上相较其他建筑更为复杂,也更为明显。

二、园林时间营造方式

1.园林时间的物化

在建筑发展的早期阶段,时间就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存在于空间设计的考虑范围内。上古时期,对空间与时间已经有复杂的认识和运用,在一些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证。《白虎通义》记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宗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明堂是上古时期天子用来布政、恤民、教化等的地方,也是模仿天象、因时起居的地方。因时起居是明堂的一个重要功能。《吕氏春秋》对“明堂月令”作了详细的记述,天子按四季十二月令的时间顺序,按东-南-西-北-东的顺序,在明堂的不同房间内完成一年的起居,每年按此循环。?譾?訛天子在明堂内完成了他的生命意义,明堂成为天子生命意义的依托。时间是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空间可以理解成时间的实物依托,时间与空间靠人的设计思想牵连起来,也即在人的作用下,通过对空间的表达,实现时间的物化。

(1)时间在园林游览路线和空间布局上的物化

时间物化在游览路线上,呈现出流动性,园林曲折的路线开阔了空间,同时也延展了时间。陈从周先生在《梓翁说园》中说,“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譿?訛动观指的是游园要有较长的游览路线。大园的游览路线是对空间的设计同时也是对时间的设计。在游览的过程中人的行走路线和视线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作用。不同的园林布局虽然在路线上有区别,但是在时间营造的概念上却有着统一性。大园虽然宜“动观”,要求景观步移景异,在整体的结构中追求复杂多变,而不是通览无余,追求时间的漫长感。小园在规划设计中也有同样追求,园虽然小,但变化丰富,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可见园林游览路线的长短与大小,在对时间营造的追求上它们都有着共通性。

不同的园林在路线上的共同特点是,曲折回环的。如图1-图4,建筑物与水景、山景等的搭配构成了复杂的空间关系,时间物化在布局形式上。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或者宗教园林,都有着复杂的空间布局。虽然这些布局方式有明显的独立的设计依据,但是在时间营造上,它们又有着共性。如北海团城的规划设计,它的布局方式是按天体运动的秩序来设计的,类似上古的明堂;有的则按水系流向来布局,如扬州的瘦西湖和苏州拙政园。在这些复杂的布局形式中,时间起到了既隐性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弗里德里希谢林曾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园林艺术也可以作相类似的理解。园林艺术美的依托是空间的表现,而美感的呈现则靠时间的营造才能得以完成。园林布局相对于建筑来说在节奏韵律上更加注重类似于音乐章法的表现。“游园是一种缓慢的节奏、悠闲的运动,并不要求道路具有最大的工作效率。庑廊之所以成折线,桥之所以为‘九曲,作用都是延缓行动的步调,除了扩大空间的感觉之外,故意以折线或曲线延长距离就是令人在交通中有更多的时间,转换更多的视点,慢慢观赏领略园中的幽趣。”?讀?訛游园者在园林中感受到将空间层次感的丰富性,空间布置疏密得当,彼此独立而又有密切的联系。在游览的过程中,时间在空间布局的变化中流逝,人完成了对园林的审美过程,人的精神境界也随之升华。

(2)时间在点景处的物化

如果说时间物化在园林布局上是流动性的,那么时间物化在某一点景中则是放射性的。对某一点景的欣赏接近于陈从周先生所说的“静观”,可以让游人驻足,在驻足的时候感受时空之美。空间在此静止,时间则在这一空间内积累沉淀,使人产生无限的感怀,思绪万千。清人许承祖在《泳曲院风荷》一诗中说“绿盖红状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描写亭子的点景作用,人在亭内,风光在亭外。空间停止在亭子里面,而时间的感受却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像诗中所说的“绿盖红妆”,也可以待季节变换,时间的流逝,感受面面不同的“湖光”。再如承德避暑山庄内有一处湖水,无论阴晴,湖面中总有一轮弯月,似乎有上弦月的那一天被定格在园中,细看来原是造园者通过假山的错落使影子落入水中恰好的留出一轮弯月的形状,观看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无不称奇,在知情后又无不感慨,时间的流逝引发了园中人的无限思绪。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杭州西湖的我心相印亭,都是中国传统造园的点景的手法,除了点景以外还有借景、框景等,它们在时间营造的意义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传统造景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造景手法,是“月到风来亭”的惬意,或是“与谁同坐”的潇洒,都有一个最为基本的理想与愿望,这就是对天人合一的期盼。人的生命与自然相契合,这是一个时间性体验的过程,当两者完美结合后,在这固定的空间中,我们都可以触摸到时间流逝的痕迹。

(3)园林材料体现时间的物化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园林材料是景观设计的载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园林景观材料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留下痕迹,这意味着景观材料可以呈现时间的物化。景观材料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山石、树木、文刻等,对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在园林设计中是尤为重要的,可能会影响到园林时间营造的表现。文震亨《长物志》记载了园林选材标准以自然、古朴、简洁为雅。此处“自然”与大自然有本质的区别,“自然”是即使人为也要呈现天然的效果,“天然”的状态带有永恒的意味,人为成分越重越容易体现时间的痕迹;“古朴”即古老的,文震亨在书中表达了好古的思想,久远的东西比当下的东西更值得玩味,在文人的眼里,没有时间痕迹的物品在品位要降一个层次。“朴”为无华,接近于“道”,而“道”接近时间的概念。景观材料首先在视觉上呈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积累,园中人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直接接触而感受到时间,从而产生审美感受。其次景观材料种类丰富,在时间营造方面可以呈现不同的特性,可以传达不同的意境。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对材料的运用更要注意分析其时间特性,这样才能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要。

2.园林时间的心理体验

游园者在园中的活动时间,必然在心理体验上产生某些变化和影响。心理学家黄希庭说“时间是物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存在方式。时间是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讁?訛时间通过园林建筑、景观、布局的变化在游园者的心理上产生影响,从而完成了园林时间的心理体验。

(1)多样的视觉形式带来心理体验上时延

传统园林艺术中多样的视觉形式让简单的园林复杂化,也是时间性的一种体现,有未穷尽之感,给游园者带来丰富的心理体验。首先,视觉形式可以是运动中的。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对曲廊的运用,曲廊在园林空间中主要起到连接景点的作用,心理学上认为,直路容易让人产生乏味疲倦的感受, 而曲线行走可以增加一定的趣味性,缓解乏味和疲倦。游园者忘记了时间,时间在曲廊的心理体验中得到的延长。其次,视觉形式也可以是静止的。“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漏窗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很多,是中国传统园林特有的一种视觉形式。漏窗也可以称为花窗或漏明窗,形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造型上多种多样,可以是几何形,也可以是自然形,它可以勾勒出美妙无穷的画面,是实景又似图画,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意味,给人的心理带来美妙的审美感受。除了漏窗以外,还有门洞,格栅等等,也具有同样的心理体验效果。再次,视觉形式还可以是瞬时的。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在园林中植物、纸窗、粉墙是最为常见,但是竹影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才会出现,才会成为审美对象,画家在特殊的条件下通过观看纸窗、粉墙上的竹影获得艺术灵感,这种视觉形式也可以带来时间心理体验的延长感。隔景,让简单的园林复杂化,也是时间性的一种体现,有未穷尽之感。

(2)文化沉淀造成心理上时间的无限感

“中国古典园林语言不同于中国其他建筑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輥?輮?訛王其钧在《中国园林建筑语言》中说。在中国传统园林的长期发展历史中,逐渐融入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社会因素,使得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輥?輯?訛标题的重要性在此不言而喻,这就是文化沉淀的作用,一副好的诗词不仅是琅琅的上口声更重要的是在优美文辞的背后有更加深远的意境,把观看者带到一个无尽的时空里。中国传统园林不仅跟文学有密切的关系,绘画、书法等都是园林中常见的一种文化现象。说到底中国园林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美,游人在通过对这些文化符号的审美后获得复杂的心理感受,模糊了时间的界限,获得了心理体验的无限感。

三、园林营造中时间与空间的交互依存

时间与空间是交互与依存的关系,物化的时间包含着时间营造的多重属性。园林营造中的时间预设及很多时间特征都是依赖园林自然生长的结果,在园林营造中,具有预设性,因而也具有了生成性,营造设计者需要深入体会传统营造的规律,并作出深入考察。园林中弥漫的时间韵味是对当代生活的一种滋养与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古典园林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传统园林,获得有益于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园林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和宽泛的,本文着重关注了园林时间的问题,只是提出了时间营造的几种方式,相对整个园林营造的体系而言仅是沧海一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同仁继续探讨研究。

注释:

刘颂,王韡珏.营造有生命的景观——风景园林的时间性设计[J].风景园林论坛,2013(9):64-68.

郑昕.康德学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讲座[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3.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第十二册[M].湖南:岳麓书社,2011:420.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辟雍[EB/CD].文渊阁:四库全书光盘.

[汉]高诱注.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9.

陈从周.梓翁说园[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出版社,2011:1.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327.

黄希庭,张志杰等.时间心理学的新探索[J].心理科学,2005:28(6).

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92.

[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217.

猜你喜欢

时间营造园林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时间消灭空间?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