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马工程”院系开展的现状及探索

2019-12-10李博飞

科技资讯 2019年28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

李博飞

摘  要:高校院系实施“青马工程”应做到广泛覆盖,推进普遍培养,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好地发挥基层学生干部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和国情社情教育,发挥院系级青马班在育人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导向。要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深化理论学习,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诵读系列课程,强化实践教育,突出志愿服务,发挥“青马工程”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青马工程  院系开展  现状及探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a)-0222-02

青年的成长与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民族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养和塑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关乎中国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深度发展的改革开放促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剧烈变化,各种不良思潮的相互撞击和涤荡,不仅提高了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难度,更应不断强化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高校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骨干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不仅使其成才,更应使其成人。为此,团中央在2007年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高校院系开展实施“青马工程”可系统化培养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而使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装头脑,并付诸具体实际工作中得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运用、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

1  高校院系实施“青马工程”的对象和重要意义

1.1 覆盖面更广,有利于扩大受益面,推进普遍培养

“青马工程”不是精英教育,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应该覆盖面更广。院系实施“青马工程”较之学校级青马层面,更有利于扩大受益面,推进普遍培养。高校院系实施“青马工程”的对象应广泛覆盖,不仅包括班干部、团支委等基层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更应根据实际将所有要求进步的同学都纳入选人体系。

1.2 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院系实施“青马工程”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将理论知识中国化地付诸实践,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在现今社会,要积极引导具有多元化特征的青年大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占领正确的思想阵地,方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高校必须通过院系的“青马工程”纳入、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端正动机,坚定信念,使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3 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学生干部作用

校级层面“青马工程”应将汇聚了众多精英骨干的学生会、社联等团体成员作为首选培养群体,很多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所在的班级、寝室,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见以院系开展“青马工程”的必要性。这提示我们培养对象应包括班级干部、寝室长等基层学生干部,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中的威信和作用,使其成为“青马工程”院系开展的中坚力量。

1.4 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院系级“青马工程”也应将普通大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充分体现“青马工程”的广泛性。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活动和课题研究等培训,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及其中国化理论,更应拓宽视野,使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要。

2  院系级青马班的导向作用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和国情社情教育,发挥院系级青马班在育人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导向。

2.1 理论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青马工程”应当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力量,实现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无论是对理论书籍的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专题讲座,还是小组讨论交流、课题研究,“青马工程”的理论教育提供了一个比公共基础课更加深入的马克思主义授业渠道和可能。

2.2 价值导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普及、经济社会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新时代,信息的迅疾传播、各类社会思潮的交错泛滥、社会舆论的娱乐化倾向对实现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科学引导形成了巨大挑战。在对马克思主义形成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通过理论讲述、实践体验让学生感受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使其形成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价值追求和对国家、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是“青马工程”培养大学生人格信念、价值认同的应有之义,也是“青马工程”开展的核心要义。

2.3 实践导向——推进国情、社情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青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凸显实践导向,通过国情社情教育和与群众的接触让大学生了解现实社会,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指引性;通过专业实践教育引领当代青年将个人规划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相结合,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  院系青马培养开展模式——以白医专护理学院“天使青马为例”

3.1 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

选拔范围广泛:学院干部、班级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寝室长、学生成绩优异同学、向往青马班级的同学等。

考核制度严谨:本着严进严出,班级动态管理的过程,从面试到班级活动参加、日常管理,都实行制度化、规划范、公开透明化。细致到每个活动的参加人员、负责的部分、完成质量的打分,由班评小组和负责导师共同完成。

班级管理体制健全:配备班主任、副班主任,由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专职辅导员构成,配备完备的班委会成员,便于班级的管理和活动的组织。

培养长期性、持续性:聘任护理学院学生党支部教师和教职工党支部教师为导师,每学期定时带领天使青马班学员开展活动、理论讲授,充分体现长期性和持续性。

3.2 深化理论学习,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诵读系列课程

导师列出书单,同学计划性阅读、定期进行交流,写学习心得,做小组汇报。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反对本本主义》等原著,促进学生以丰富的史实、睿智的思辨和清晰的表达来思考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并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3.3 强化实践教育,突出志愿服务

“天使青马”学员在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合理分组并确定主题,假期结束返校后,导师和班评小组统一对成果打分。如近年开展了“红色经典故事讲解”“改革开放40年国家变化”等社会实践活动。天使青马学员们还承接了为学院老师、同学红园讲解的工作任务。这些实践活动和相关内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和掌握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养成社会责任感,切实掌握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价值,真正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建民,方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2):34-37.

[2] 吴毅.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探索——以大连交通大学为例[J].人民论坛,2011(11):228-229.

[3] 施一峰.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视域的高校“青马工程”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青马工程”实施项目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54-55.

[4] 吴昊.“青馬工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法制博览,2017(3):57-58.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
青马工程视域下的师范类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研究
高校“青马工程”怎么抓
基于“青马工程”的大学生干部培养途径探究
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方法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与研究
高校“青马工程”调研报告
高校青马工程培养青马学员的宗旨及途径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