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做棒棒糖
——小班课程故事
2019-12-10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实验幼儿园杨燕瑜
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实验幼儿园 杨燕瑜
一、活动缘起
这天,几个幼儿对着“甜蜜糖果屋”里的麦芽糖垂涎三尺:“我在我爷爷奶奶家吃过这种,很甜的。”“我也吃过,比糖果还甜。”“好想吃啊!”“可是这么大罐,怎么吃啊?”……于是,教师把整罐麦芽糖带到全班幼儿面前,准备满足他们的愿望——品尝甜甜的麦芽糖。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正勋:“是蜂蜜。”
恺文:“不是,我奶奶说这是‘妹雷糕’(闽南话)。”
康宁:“是麦芽糖,我老早以前就吃过了。”
泽炫:“我也吃过,很甜的。”
教师:“大家肯定很想吃,可是这么一大罐,怎么吃啊?”
(策略:顺延幼儿想吃麦芽糖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同伴经验。)
雨扬:“用汤匙舀。”
瀚铂、静怡:“把筷子插到麦芽糖里面,拿起来再转一转就可以吃了。”
峻贤:“用叉子也可以。”
永强:“用牙签。”
教师:“哪种工具可以成功取出麦芽糖?我们来试一试。”
(策略:鼓励幼儿大胆验证,并发现问题。)
恺文:“筷子放进麦芽糖里就被粘住了,要很用力才能拔出来。”
雨扬:“你看我转一转麦芽糖就粘在汤匙上了。”
峻贤:“叉子尖尖的,插进去很容易取出一大团麦芽糖。”
泽炫:“牙签太小、太细了,只能取出一点点麦芽糖。”
从与幼儿的谈话中能看出,只有部分幼儿有吃过麦芽糖的经验,更别说有自己用工具取麦芽糖的经验了。于是,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如叉子、筷子、汤匙、牙签、竹签等,让幼儿尝试取出麦芽糖,进一步感受麦芽糖的特性。
教师:“大家找一样工具,取一团麦芽糖尝尝吧。”
玹宇、恺文:“黏黏的,软软的,好甜好好吃哦!”
瀚铂:“你看,我的麦芽糖可以拉得好长啊!”
睿妍:“你的麦芽糖快滴下来了,赶快吃啊!”
周茉:“黏糊糊的,都粘在我手上了。”
雨扬:“我的牙齿被粘住啦!”
奕仲:“你看,好像棒棒糖啊!”
泽炫:“不是,棒棒糖是硬硬的,这个麦芽糖好软。”
静怡:“麦芽糖很黏,棒棒糖只有一点点黏。”
峻贤:“老师,我们能不能做点硬的棒棒糖啊?麦芽糖太软了,没有形状。”
教师:“可以啊,这个麦芽糖还真的可以做棒棒糖呢,不过还需要一些别的材料和工具。”
(策略:肯定幼儿的想法,顺应幼儿制作棒棒糖的兴趣,为制作棒棒糖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中,幼儿知道了麦芽糖的特性以及如何用工具取出麦芽糖,也知道了麦芽糖可以用来制作棒棒糖。
从幼儿的谈话中,教师敏锐地察觉幼儿对于制作棒棒糖的兴趣,并顺应幼儿的兴趣,尝试将“甜蜜糖果屋”中的工具和材料有效利用,服务于幼儿园课程,使其更丰富、更好玩、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于是,制作棒棒糖活动由此而生。
二、活动过程
(一)制作棒棒糖前的讨论
自从萌发了用麦芽糖制作棒棒糖的想法后,幼儿制作棒棒糖的兴趣越发强烈。经过协商,教师和幼儿最终确定了制作秋梨膏棒棒糖。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相关经验,让幼儿获取更多有关制作棒棒糖的信息,教师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查找资料,找寻制作秋梨膏棒棒糖的方法以及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并最终确定了一个适合小班幼儿制作的比较简易的配方。
教师:“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了制作秋梨膏棒棒糖的方法,那么,制作秋梨膏棒棒糖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呢?”
恺文:“需要麦芽糖和黄冰糖。”
康宁:“还需要带几个梨子来。”
永强:“不是,是梨汁。”
教师:“如果我们只有梨子,怎么办呢?”
(策略: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幼儿进一步完善准备工作。)
伍玥:“那就需要一个水果榨汁机。”
康宁:“我家里有个榨汁机,我可以带来。”
峻贤:“还要有棒棒糖印模和纸棒。”
道明:“纸棒和印模,我看到我们‘甜蜜糖果屋’里有。”
沐蓝:“我妈妈说还要放进锅里煮一煮。”
康宁:“那就是还要有煤气灶才能煮。”
看得出幼儿对制作秋梨膏棒棒糖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有限的集中活动时间无法满足幼儿一个一个说的需求,于是教师提供画纸和画笔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和记录。
教师:“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我们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光用嘴巴说容易忘,大家用画画的方式记下来吧。”
(策略: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图画方式做记录。)
图1
图2
图3
图4
雨扬:“我们真的能做出棒棒糖来吗?好想吃啊!”
教师:“我们的准备工作想得是否全面呢?等我们材料收集齐全了做做看就知道了。”
幼儿在这次谈话中,了解了制作秋梨膏棒棒糖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知道了做事要有准备、有计划,能用图画呈现自己的准备。
本次活动中,从幼儿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幼儿对于制作秋梨膏棒棒糖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水果榨汁机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教师将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幼儿创造条件,陪伴幼儿制作秋梨膏棒棒糖。
(二)榨梨汁
幼儿对制作秋梨膏棒棒糖已经迫不及待,积极地和爸爸妈妈收集各种工具和材料,今天收集到的是榨梨汁的工具和材料。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做秋梨膏棒棒糖除了需要麦芽糖、黄冰糖,还需要梨汁。今天我们小朋友也带来了新鲜的梨子,还收集了手动的、适合我们小朋友用的水果榨汁机,我们赶紧行动起来吧,(拿出梨子和水果榨汁机)可以开始榨汁了吗?”
(策略:教师直接交代本次活动任务,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同时,教师的“装傻”是为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
峻贤:“老师,梨子要先削皮吧?”
静怡:“也还没有洗一洗呢。”
康宁:“还要切一切,切成小块一点的,不然那么大怎么放进去啊。”
杭杭:“梨子中间有个芯,吃起来是很苦的,不能要。”
教师:“哦,看来是我太着急了,那我们用什么来削皮、用什么来切块呢?”
恺文:“用水果刀啊,不过我奶奶说水果刀只有大人可以用,小孩子不能用,太危险了。”
永强:“可以用吴老师削水果用的那个小小的(削皮器)。”
峻贤:“可是那个削皮器怎么切梨子啊?”
奕仲:“不然只能老师用刀切,我们在旁边看。”
教师:“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他们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可以参与给水果削皮、切块的劳作,他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像切梨子这样的事情一定是只有教师才可以做的。但是,从他们聊天中失落的语气可以感受出,他们是多么想亲身参与其中。基于安全因素,教师事先准备好了适合幼儿使用的削皮器和塑料刀。
教师:“聪明的吴老师其实已经帮我们准备好工具了。你们看,吴老师想得多好啊,用这种塑料刀可以切梨子。现在我们需要分成三组:削皮组、切块组、榨汁组。”
(策略:当幼儿觉得只能用刀切梨子而且只能由大人切时,他们难免有些失望。教师话锋一转,及时出示塑料刀工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而且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开心:“怎么削不起来啊?”
瀚铂:“把它(削皮器)放在梨子上,像我这样用力拉下来。”
恺文:“我也是这样的,你看我削下来这么多块皮。”
诗语:“你们看,我的梨子快削好了。”
睿妍:“要小心点哦,不要削到自己的手,削到手会流血的。”
永强:“如果流血可以贴一块创可贴,我姐姐也是。”
开心:“流血很痛的,我们还是小心点吧。”
杭杭:“你看我把梨子切成小块了。”
静怡:“因为我们有力气啊!”
沐蓝:“这种刀是切蛋糕的,当然也可以切梨子。”
玹宇:“看,我还能切得更小更小。”
这样的体验机会实属难得,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不断尝试、探索以及借鉴同伴经验,最终学会使用工具。在实践中,幼儿自发交流使用工具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有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是个意外的收获。另一边榨汁组也正干得热火朝天。
永强:“我来转,我力气很大。”
哲玄:“你转错了,你看这边有箭头,要向这边转。”
恺文:“快点从这边放点梨子进去。”
子杨:“快看,这有水流下来了。”
峻贤:“那是梨汁,是我们要做棒棒糖的梨汁。”
伍玥:“梨子的渣渣从这头出来了。”
梓萱:“梨子的渣渣还能吃吗?”
奕仲:“不能吃了,都没有汁了,就不甜了。”
瀚铂:“不好了,梨汁漏到桌子上了。”
睿妍:“快把这个杯子摁住。”
教师:“好大的一杯梨汁啊,好期待做秋梨膏棒棒糖哦!”
(策略:教师既肯定了幼儿的成功,还用自己的好奇心激发了幼儿参与下一步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活动中能用手动的工具榨出果汁,体验了使用削皮器、塑料刀、手动榨汁机等工具参与榨梨汁的过程,知道遇到困难要想办法。
在削皮、切块、榨汁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是积极的、投入的。他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与工具、材料亲密接触。这些在平常生活中难以参与的活动,让他们充满了惊喜。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幼儿亲身体验榨汁成功的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促使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引领幼儿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
(三)敲碎黄冰糖挑战
上次活动中,幼儿合作使用榨汁机榨出了梨汁,正要开始制作秋梨膏棒棒糖时,新问题产生了。
教师:“上次我们榨好了梨汁,但是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黄冰糖太大块了,必须要敲碎,有什么办法可以敲碎黄冰糖呢?”
峻贤:“用刀切啊,这样切切切,就切碎了。”
恺文:“不行,它很硬的,像石头一样硬,刀会切坏掉的。”
诗语:“对,刀是用来切菜和切肉的。”
开心:“那用剪刀呢?”
峻贤:“剪刀也不够力气,剪刀是剪纸的。”
恺文:“我知道了,要用锤子,锤子是敲钉子的,才够力气。”
玹宇:“那也可以用棍子啊,棍子也是很有力气的,棍子可以敲坏地板的。”
教师:“正好我们班有一把铁锤子,‘甜蜜糖果屋’里也有擀面杖。我们试一试用这两种工具能不能敲碎黄冰糖。”
(策略:肯定幼儿的想法,并提供机会让幼儿尝试。)
幼儿自发分成了两组,认为用锤子能敲碎黄冰糖的幼儿纷纷围在一起,他们将一包黄冰糖放在桌子上,迫不及待地要用锤子将它敲碎。
恺文:“哇,这块大块的黄冰糖碎成两半了。”
峻贤:“我也来试试,我力气大。”
瀚铂:“碎了碎了,锤子好厉害啊!”
开心:“老师,包装袋破了。”
永强:“不然把包装拆掉吧?”
伍玥:“不行,那个锤子很脏,直接敲黄冰糖就脏了,还怎么做棒棒糖啊?”
睿妍:“对啊,锤子是敲墙壁的、敲钉子的。”
认为木棍可以敲碎黄冰糖的幼儿也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是在电视上见过少林寺的武僧用棍子敲碎了地板,于是,他们也开始行动。
哲玄:“老师,木棍只能敲碎一点点。”
玹宇:“老师,好累啊,用木棍敲太累了。”
杭杭:“老师,我们的包装袋也破了。”
正当幼儿面临新的问题时,教师及时介入,虽然教师心目中已然有了更合适的工具,但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鼓励、启发他们自己去找一找、试一试。
教师:“看来,这两种工具都不是最合适的,一定还有更合适的工具,或许你们可以到‘甜蜜糖果屋’里找一找。”
峻贤拿来木臼。
峻贤:“这个木臼可以捣碎花生,应该也可以用来捣碎黄冰糖吧?”
恺文:“那我们试试吧。”
瀚铂:“你来敲,我帮你扶着。”
伍玥:“要用力哦,如果你力气不够,我来。”
睿妍:“哇,黄冰糖真的敲碎了。”
(策略:给予幼儿一定的提示,激发幼儿调动已有经验,找到合适的工具,体验成功捣碎黄冰糖的快乐。)
教师:“恭喜你们找到了合适的工具。我们还有很多黄冰糖需要敲碎,用上‘甜蜜糖果屋’里的石臼和木臼,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恺文:“石臼的锤好重啊,你看,黄冰糖一下子就敲碎了。”
睿妍:“木臼的锤子比较轻。”
允钛:“木臼敲的时候会移动,你帮我扶住。”
奕仲:“我来扶住你来敲。”
正勋:“我们已经敲碎一点点了,快要全部敲碎了。”
恺文:“我已经全部敲碎了,用石臼比较快。”
沐蓝:“静怡,你要用力一点,像我刚才一样。”
永强、瀚铂(使用木臼):“哎哟,这块黄冰糖太大了,都敲不开。”
恺文:“我来帮你吧,用我的石臼敲比较快。”
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欣喜地看到幼儿对使用木臼和石臼捣碎冰糖的区别已经有了自己的体会,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一切是那么自然。为了让幼儿养成做事情有始有终的习惯,教师还提供了一些带盖的罐子,让幼儿将捣碎的冰糖装入罐子里备用。
玹宇:“我用勺子把黄冰糖粉舀到罐子里。”
永强:“剩下一点点了,你用勺子舀很慢啊,把石臼放倒一点再舀比较快。”
周茉:“我们一起把石臼抬起来,把里面的黄冰糖粉倒到罐子里。”
宇腾:“敲碎的黄冰糖像白白的雪花。”
允钛、睿妍:“像糖粉、像盐。”
幼儿在探究尝试中获得了用石臼、木臼捣碎黄冰糖的技巧,知道遇到问题要想办法并尝试,体验了合作解决问题的快乐。
当遇到了需要敲碎黄冰糖的难题时,幼儿调动了已有经验,认为可以使用锤子、木棍等工具敲碎黄冰糖。教师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肯定幼儿在其中发现的问题,最终引导幼儿寻找适宜的工具并获得成功。整个过程中,幼儿知道要与同伴合作并主动寻求帮助,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实属难得。一个个“小小捣糖工”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在合作捣冰糖的过程中,分享着探索和发现的喜悦。
(四)制作秋梨膏棒棒糖
解决了榨梨汁和敲碎黄冰糖的问题之后,制作秋梨膏棒棒糖便在幼儿的期待中开始了。
瀚铂:“老师,怎么还有个锅啊,感觉像要煮火锅一样。”
玹宇:“老师,快开始吧,我们都等不及了。”
泽炫:“这个锅这么大,我们要做很多棒棒糖吗?”
教师:“我们首先需要把所有准备好的材料倒入平底锅里,然后一直搅拌。如果你们在家里做的话这个步骤需要请大人协助哦!”
(策略:因为需要使用电磁炉加热平底锅,所以制作的过程主要由教师来做,让幼儿知道任何时候安全都是首要的,给予幼儿必要的安全提示。)
熬糖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原以为幼儿会觉得枯燥无味,但幼儿表现得非常专注,仔细观察并能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试着将锅铲交给幼儿,让幼儿“掌勺”,一遍一遍地搅拌糖浆。
峻贤:“像炒菜一样,先加这个,再加那个,然后再炒一炒。”
恺文:“黄冰糖都化了,变成水了。”
宇腾:“麦芽糖也不见了,全部变成水了。”
周茉:“变成黄色的水了。”
允钛:“你们看,水里面还有小泡泡,很小很小的小泡泡。”
静怡:“泡泡越来越多了。”
峻贤:“泡泡又消失了,好神奇啊!”
睿妍:“好香啊,我好像闻到梨汁的香味了。”
紫芹:“快看啊,越来越黏了,黏糊糊的。”
杭杭:“等下会变成硬硬的吗?”
康宁:“还没好啊,要煮多久啊?”
雨扬:“要有耐心。”
教师:“棒棒糖浆熬制好了,接下来倒入印模就可以了,最后要等棒棒糖凝固、脱模才算完成。”
恺文、诗语:“我们快点把纸棒放在印模上。”
永强:“原来棒棒糖是这样做出来的呀,好棒啊!我们都能自己做棒棒糖了。”
婧菲:“好想吃啊!”
周茉:“小心点,不能动,还没干呢!”
诗语:“这个印模做出来的是小花的棒棒糖。”
伍玥:“我喜欢这个小雪人的棒棒糖。”
教师:“你们看看能不能脱模了。”
(策略:熬制棒棒糖浆的过程以教师为主,剩下的工序交给幼儿。教师鼓励幼儿大胆验证是否可以脱模以及脱模的方法。)
周茉:“等一下,我先摸摸看干了没有。”
紫芹:“变成硬硬的才可以拿出来。”
瀚铂:“不然放冰箱里冻一下吧。”
恺文:“我来试一试拿出这个小花的吧。”
睿妍:“恺文,你要小心啊,不要弄坏了,不然我们再等一会儿吧。”
恺文:“有点紧,我拿不出来。”
沐蓝:“我有办法,就是一手抓住纸棒,一手托在印模的下面,像我这样。”
紫芹:“我觉得可以从印模底下往上顶,把棒棒糖挤出来。”
周茉:“一定要两手配合,一手压住印模,一手抓住纸棒,用力拿出来就可以了。”
恺文:“耶,成功了!”
伍玥:“好漂亮啊,我都舍不得吃了。”
康宁:“你看,它是有点透明的。”
静怡:“好幸福啊,这是我们自己做的棒棒糖。”
教师:“做棒棒糖可真不容易啊!前期我们大家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制作过程中,我们耐心、细心,秋梨膏棒棒糖终于制作成功了,最后我们一起用包装纸把棒棒糖包装起来吧。”
(策略:对幼儿的成功给予肯定,对幼儿在活动前参与准备工作的努力以及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的专注、耐心、细心的品质表示赞赏。)
在熬制棒棒糖浆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得非常专注,虽然整个熬制的过程以教师的操作为主,但幼儿欣喜地发现了麦芽糖、黄冰糖在水中加热融化,而后又变得黏稠。在棒棒糖脱模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探索、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验证,最终获得成功脱模的体验。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制作秋梨膏棒棒糖的整个过程细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难得的积极投入、专注等学习品质,也懂得做事情要耐心、细心。棒棒糖制作的成功使他们欢呼雀跃,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三、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每一个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制作棒棒糖的系列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活动伴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一步一步发展、深入。整个活动过程包括前期的准备、工具和材料的收集、与工具和材料的亲密接触、完整地制作棒棒糖,每个阶段都有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始终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关注幼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努力以学科理论为依据,运用不同策略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创造的机会,向“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的教育境界靠近。
秋梨膏棒棒糖已经制作成功,它只是一个开端,幼儿制作糖果的热情已被点燃,更精彩的经历还等着他们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