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改革探析

2019-12-10陈红梅蔺美玲李红芳张小郁汪江碧豆兴成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理学医学课程思政

陈红梅,蔺美玲,张 伟,方 泉,张 楠,李红芳,张小郁,汪江碧,豆兴成,金 珊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课程思政”肩负起新时代的育人使命。“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或融入专业课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大思政”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1]。“课程思政”完全遵循并切实体现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精神理念,实现全方位育人。

在“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专业课要有情怀,勿忘播撒信仰[2]。结合医学生理学课程特点,从教学与教育目标、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系统构建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从而借力发力,拓展专业教学新空间并获得更大的教育价值。

1 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 守好专业课育人主渠道的时代要求

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是高校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医学内涵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医学生“德”的实践活动[3],但是,目前在医学生德育培养中存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在上述主旨精神的指导下,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课程思政”成为全课程育人系统构建的关键要素。而且,“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试点实施效果良好,学生对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满意度达60%~80%[5]。因此,针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处在关键塑造期的医学生,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的医学生理学,必须深化责任意识,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搭建和维护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于一体的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医学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实现全程多维度的全方位育人目标。

1.2 完善专业课课程体系的内在需要

医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其内容无处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其中,医学生理学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医学生理学从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整体水平等不同层面研究生命活动;人体各部分都有其功能且不断变化,需要通过各种控制系统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其次,医学生理学揭示了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内环境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内在规律。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6];稳定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两者对立统一,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规律。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复杂的生命活动,利于阐明生命活动规律,并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7]。最后,马克思认为:教育本身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的规律[8]。因此,医学生理学先由表及里,透过生命现象探究内在规律,揭示“生命活动的道理”;后向外延伸,引出“做人做事的道理”,自然而然地将专业知识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合,形成遵循规律讲道理的特色课程体系。

1.3 构建专业课教学体系的内在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学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4]。医学生理学在阐释生命活动规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体各个部分的正常生命活动无时不刻地表现出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这是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深厚德育元素。而且,医学生理学的理论知识背后承载着一代代肩负使命的学者和医者的奋斗史,饱含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敬业奉献的高尚品格。这些就是当代医生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需要系统设计并融入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性命相托、生死所系”,医学生的求学之路可谓艰苦,医学生理学需要不断将理论知识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内化到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严于律己的自律意识。因此,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可使医学生理学教学变得深入而厚重,并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规律的内在契合,利于医学生理学教书育人教学体系的构建。

2 系统谋划和建设医学生理学教学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增开一门课,而是深入挖掘和梳理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在教学设计环节必须把握好思政元素的提取和切入,及其与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

2.1 遵循特征和规律进行课程设计和建设

针对思政资源的特征,设计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中的德育资源客观上呈现隐蔽性、随机性和渗透性三大特点[9]。第一,在医学生理学教材及教学体系中挖掘的思政元素绝非系统性的思政教育理论知识,而是以思想、理念、价值观等潜在形式呈现的知识,从而以小见大;第二,医学生理学的知识架构和学科背景中内涵较为丰富的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不可盲目嫁接,要找准契合点和共生点,“无缝”对接专业知识,否则可能破坏专业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第三,借助生理学内容的逻辑推理性和由表及里的科学思维,以渗透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遵循思政教育的规律,建设课程思政。医学生专业素养的积累是一个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临床的过程。医学生理学的课堂德育也应遵循这一规律,从专业知识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升华。首先,在科学优选基础上,有序推进医学生理学课程改革。针对课时较少的专业进行“课程思政”试点建设,反复梳理少而精的专业知识,从中筛选思政元素,搭建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初始框架。其次,科学规划医学生理学的“课程思政”内容,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根据章节内容提炼并融入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思政元素,如科学思维、创新能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在确保医学生理学授课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于一体的教学目标。最后,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项目,以打造精品课程的形式,凝聚教学团队的智慧、思想和教学经验,在理论设计与建设实践中反复打磨并逐渐形成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课程体系。

2.2 秉持润物无声的理念,实施课堂思政

秉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遵循生理学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传授与渗透相结合,即在讲授医学生理学知识过程中不留痕迹地融入思政教育。

身正为范,管理育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有责任敢担当,做到言行一致,既要精于“授业”,更要以“传道”为根本使命。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踏实、谦虚严谨、律己修身,做到为人师表。同时,课堂教学要辅以纪律约束并规范教学,纪律是一种道德符号,更是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实施的前提保证,通过营造自尊自律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引导学生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教师课外可通过线上/线下辅导答疑和学校“三走进”活动,以仁爱之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交流中言传身教,用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学术感染和影响学生。

以理服人,引申教学。医学生理学是揭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教学中蕴含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育理念,教育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医学生理学还在阐明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和机制,这其中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中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学生要理解和领会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例如,讲授细胞动作电位时,明确刺激强度达到或超过阈值的有效刺激是外因,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则是内因。首先,外因作用在细胞上诱发膜电位去极化且达到阈电位,即外因转内因;随后,阈电位打开细胞膜上大量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而爆发动作电位,即内因起效。所以,动作电位一旦爆发,其大小和变化规律只取决于其内因,而与外因无关。以此启发学生在理论学习、实验操作、创新研究中把握好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厚积薄发。

以事服人,创新教法。“课程思政”不是直接讲解原理或道理,而是解析现实生活、实验观察现象及生理学发展史中的案例或故事。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创新课程话语体系,积极探索问题导入式、案例启发式、专题讨论式、情景模拟/角色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实现知情意信行的认同。

问题导入:在讲授心脏泵血功能时,可导入问题:为什么有些学生长跑能坚持到终点,而有些学生则会中途放弃?运动员的心率为什么要比普通人慢?在心脏泵血过程的讲授中留下伏笔,引导学生理解心力储备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教育学生要投资健康,从心开始,每天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为实现人生理想和“中国梦”储备强大的心力。

案例启发:可选取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在科研中体现出的思政要点。例如,讲授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的特征,神经末梢传来一个动作电位,足够且也仅能引起一次肌细胞兴奋,即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动作电位的传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引申出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中就需要这种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正如我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发现青蒿素的过程,及中国现代生理科学的奠基者林可胜教授发现“肠抑胃素”的过程,都经历了严谨设计、不断摸索和反复实验,甚至以身试药。因此,通过复杂生理机制所蕴含的科学精神联系优秀科学家的典型事迹,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感受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

情景模拟:在讲授心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时,随机选取学生完成先下蹲数秒后迅速起立的动作,然后学生描述其感觉变化过程并思考分析可能的原因;在讨论和解析反射弧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感觉体验,以说明感受器扑捉动脉血压变化的敏感性和选择性,使学生从机制层面理解这一维持血压稳定的重要负反馈调节。进而引申出在求学和科研过程中,要对前沿知识、新发现和新问题保持敏锐的触觉,并且要竭尽全力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不断提升科研素养。

实践同行,体验真知。“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也是医学生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架构。由于价值观的教与学,不同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教与学,必须诉诸学生的直观体验和理性认同[10]。实践出真知,真正有效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是以学生的实践经历为基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生理学实验中突出科学思维、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思政元素的浸润,使学生在实验操作或实践中亲身体验或感知生命活动机制及其引申的价值观。例如,教育学生要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实验操作和数据结果,实验之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理想和美化的结果,而在于实验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协作等各种体验,及对实验结果的认真剖析和理论提升。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生理学实验中教育学生尊重实验动物,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生命。实验动物在医学领域作为“人类的替身”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1]。在每个实验环节都要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在体动物实验全程麻醉,规范操作,实验结束后及时给动物实施安乐死,包装好尸体且勿置入其他实验垃圾,及时送至回收点存放。通过全程仪式感地贯穿生命伦理教育,培养有温度和有良知的医学生。因此,依托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搭建一个坚实可靠的教学实践平台,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形成生理学教学德育融合、立德树人的坚强阵地。

以文化人,关爱生命。医生应具有品德高尚、仁爱友善、敬业奉献和求真担当的品质。在医学生理学“ 课程思政”建设中,不断追寻和挖掘专业知识点所蕴藏的医学人文知识,既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同时也要让学生真正懂得敬畏、关爱和尊重生命,不断提高人性修养。例如,讲授肾的血液循环特点,正常情况下肾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20%~25%,但当机体失血/休克时,肾则牺牲自己,暂时减少其血流量,血液将重新分配至心脑重要器官。皮(生命)之不存,毛(肾)将焉附?引导学生在求医学医之路上要有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再如,讲授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内容时,回顾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与“渐冻症”抗争的伟大一生,成就了让人不可置信的医学奇迹,“渐冻症”是比癌症更痛苦的运动神经元病。激励学生要为解除人类之病痛而刻苦学习,更需要未来的医生能给予这些患者更多的温暖和关爱,使学生带着思考和使命开始人体生理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医学生理学肩负着培养“厚基础、重传承、强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优秀医学人才的使命。医学生理学教师要把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特色,深入挖掘和梳理生理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生动诠释科学知识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用发展的眼光探索构建特色的医学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猜你喜欢

生理学医学课程思政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医学、生命科学类
关于Acclimation和Acclimatization的含义及其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