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肺癌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2019-12-10刘颖,赖敏
刘 颖,赖 敏
(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1 早期肺癌(early lung cancer)的概念
早期肺癌大多数都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少数起源于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可向支气管管腔内或向邻近肺组织内生长,体积较小,分化较好,恶性程度低,不伴有周围侵犯、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隔器官的转移,对肺组织的正常功能不影响或仅有轻度影响。目前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有研究资料显示,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每日吸烟量越大,烟龄越大,患肺癌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大气污染和工业废气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肺癌的高危人群有长期吸烟者,慢性肺疾病者,因职业原因接触工业废气者,接受过量放射线者等。
2 早期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早期的临床表现、症状的有无与肿瘤发生部位、病理分型及有无转移灶密切相关。早期大多是没有特异性症状的,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特点的突发咳嗽,或长期且频繁的咳嗽出现咳嗽性质的改变,一般没有痰液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有的患者会间断性少量咯血,或间断性痰中带血丝。此外,还可表现为症状较轻且定位模糊不清的胸背痛、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3 早期肺癌的影像学检查
3.1 X线
肺脏密度较低,与周围组织形成良好的密度对比,所以X线是肺癌最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肺癌X线影像为不规则浸润性炎症样改变、边缘模糊的斑片状、小结节状。当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后,可以发现一些典型征象 , 如: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分叶、毛刺以及空洞等[1]。但空间分辨率差,故诊断作用较局限,由于是一种重叠影像,且组织显像不清晰,对比度差,极易漏诊,如病灶太小或局限在隐蔽部位。
3.2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
到目前为止CT仍然是早期肺癌检查的主要手段,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不仅可以清晰显示早期肺癌病变特点,保证影像质量,而且放射剂量进一步降低,对患者伤害大大减少了。早期肺癌行动计划研究表明,CT所诊断的早期肺癌是胸片的6倍[2]。CT图像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能清晰显示病灶的细节,定位准确,尤其对x线胸片隐蔽部位的病灶及转移灶,CT比胸部正侧位片更能淸晰显示肺癌的形态、边缘及密度,还能较好的显示肺纹理。与胸片相比,CT对早期肺癌的检出更敏感也更准确,大大提高了检出率[3]。早期肺癌CT多表现为斑片状,短毛刺征,轻度分叶征,直径小于2cm的孤立性结节或肿块,有时可见典型的空泡征,肺门或纵隔内有时可见肿大的淋巴结,而临床症状多不明显。
3.3 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
MRI检查具有多个成像参数、多种成像序列、多方位断层成像的特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对病变的诊断更为精确,不但能反映病变的形态特征,还能更好的反映组织学特征、病灶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对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能力。但由于肺组织含气,质子密度低致信号强度弱,所以MRI很少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对肺内不明肿块行MRI检查的目的一般是CT检查后的有益补充[4]。
3.4 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PET-CT被视为目前肺癌检出最为理想的功能分子显像方法,主要用于肺癌原发病灶的准确定位、病情程度评估、预后预测、复发转移预测等。其原理是将功能代谢显像和解剖结构显像有机结合起来,使用18氟2脱氧葡萄糖作为示踪剂在恶变的细胞中蓄积提供组织生理、病理、生化和代谢信息[5]。PET-CT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不仅能检查原发肿瘤,而且当肿瘤细胞通过血道或淋巴结向全身转移扩散时也能敏感检测出,还可了解全身整体情况,进一步进行肿瘤的分期诊断,指导临床进行疗效评估和放疗计划,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4 结语
目前,影像学检查是筛查早期肺癌不可或缺的手段。虽然影像学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各种检查仍各有优劣,唯有互补才能对早期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并能有效的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此外,寻找更有效、安全及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来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是改善肺癌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因此,依赖于X线、CT、MRI、PET-CT的多模态医学影像学能为肺癌的准确诊断提供丰富信息[6],值得我们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