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A检查医源性气体的影像学观察与临床意义
2019-12-10卢东杰
卢东杰
(沂南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300)
冠脉CTA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属于是一种动脉血管的辅助方法,主要包括: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及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三部分组成,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但是,该诊断方法具有明显的风险性、创伤性,增加医源性栓子发生率,从而对冠脉CTA检查产生影响。国内学者研究表明:胸部CT增强注射对比剂医源性气体发生率为23%。因此,本研究以2016年5月—2018年1月入院进行冠脉CTA检查患者100例,探讨冠脉CTA检查在医院性气体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5 月—2018年1月冠脉CTA检查患者100例作为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34~76)岁,平均(57.84±6.81)岁。纳入边走:(1)符合冠脉CTA检查适应证;(3)均伴有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精神异常或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2)合并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异常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者。
1.2 方法
(1)仪器与设备。采用MEDRAD SCT-210双筒高压注射器、一次性高压注射器镇痛、Y型密闭静脉留置套管针。(2)检查前准备。CTA检查前先进行上肢浅静脉注射对比剂试验,根据Y型密闭静脉留置套管针操作要求向其注入生理盐水,经肘关节远侧置入18G留置针,向高压注射器针筒A与B中分别加入对比剂、生理盐水,保证Y型双通道连接管与A、B两针筒固定牢靠,将A、B两针筒中的气体排出后注射20~30mL生理盐水,速度5mL/s,确定管道通常后行CTA检查。(3)检查方法。采用128层螺旋CT(西门子)对患者进行检查,利用心电门控阈值触发扫描技术检查,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阈值100HU,延迟6s,注射80~90mL非离子型对比剂,速度为5.0mL/s,注射完毕后注入30~50mL 0.9%生理盐水,速度5.0mL/s。扫描完毕后完成程序定位像,两次扫描间隔不宜超过2min。(4)图像处理。每一位患者均完成4个序列影像检查,将获得的图像传输到数据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分析,对比不同序列影像检查下气泡的数量、位置。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冠脉CTA检查,患者中1个序列中28例可见气泡1~4个;1个序列中可见2个气泡4例;3个气泡3例,并且气泡主要集中在右心耳。
3 讨论
随着血管移植、介入与各种腹腔镜手术等入侵操作的广泛使用,增加了医源性气体肺栓塞发生率,影响患者健康。国内学者研究表明:胸部CT增强扫描注射对比剂能引起少许空气进入血管中。本研究中,入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冠脉CTA检查,28例在超过1个序列影像中发现1~4个气泡。由此看出:冠脉CTA检查时医源性气体发生率较高,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气体特有的低CT值,再加上薄层扫描与先进的后处理软件,能准确的发现血管中气体病完成容积测定,对于医源性血管内气体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冠脉CTA检查过程中会出现少许医源性气体,利用多排CT能发现血管内中气体的数量及位置,提高检查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