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超声检查结果和声像图的临床观察
2019-12-10李建聪刘健烽张春凤吴堂珍梁荣华
李建聪,刘健烽,张春凤,吴堂珍,梁荣华
(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29)
急性阑尾炎是各类外科急腹症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持续阵发性加剧性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等,为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需要及时接受准确诊断和治疗。在进行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中,以往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但是受到患者年龄分布广泛、妊娠等特殊情况的影响,使得较容易出现误诊,从而耽误疾病及时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发生阑尾穿孔、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大大增加,并可能导致患者因治疗不及时而发生死亡[1]。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超声检查在阑尾炎术前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超声检查结果以及声像图特征,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受超声检查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阑尾炎。
1.2 超声检查方法
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保持膀胱充盈,首先用超声探头对腹部情况进行全方位扫查,确定最痛点、麦氏点。扫描阑尾时,先使用低频探头做多切面扫查,再用高频探头做扫查,必要时进行适当加压,排除肠气干扰,使图像显示更加清晰准确。对阑尾形态、阑尾壁及阑尾腔内回声情况、阑尾边界情况以及周围相关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做好相关数据的测量,之后用彩色多普勒进行阑尾壁血流信号的观察,并观察病变区域的压痛、反跳痛情况。
1.3 阑尾炎超声诊断标准
成人阑尾外径>7mm,儿童>6mm;阑尾壁厚度>3mm;阑尾壁层次结构消失;阑尾腔积液、粪石;阑尾穿孔、周围脓肿等。符合以上条件其中之一即可诊断阑尾炎。
2 结果
2.1 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超声检查结果
从急性阑尾炎类型划分,主要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本研究区间内,经统计以上几种急性阑尾炎占比分别为35.0%(28例)、60.0%(48例)、1.2%(1例)、3.8%(3例)。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有12.5%(10例)的患者被漏诊,进行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统计,阑尾周围脓肿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均为100.0%,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93.8%(45/4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85.7%(24/28)。
2.2 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征
对不同病理类型急性阑尾炎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发现有如下特征:
2.2.1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病变部位通常只在黏膜以及下层,超声显示阑尾有轻度肿大,成人阑尾外径>7mm,儿童>6mm,壁厚>3mm。阑尾纵切面为盲管状,横切面为双层环状,也有患者会有少量粪石,阑尾壁结构清晰完整,血流丰富,腔内少见积脓。
2.2.2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超声显示阑尾有明显充血、肿胀现象,表面有脓性渗出物,管腔存在增粗表现,阑尾壁三层结构显示不清,阑尾腔内存在积液或积脓。阑尾周围可见高回声,如果有粪石梗阻情况,后方可显现声影;阑尾壁血流信号多数较好。
2.2.3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此类患者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阑尾管壁部分或全部坏死,阑尾肿大现象十分明显。超声检查显示腔内存在明显的片状高回声,有明显的积脓以及周围高回声,发生阑尾穿孔后,阑尾壁三层结构中断或消失,局部管腔有不同程度缩小,连通外界,阑尾壁血流信号较丰富。
2.2.4 阑尾周围脓肿 对于此类患者,结合患者病史、临床检验结果、超声检查,确诊较容易。超声声像图表现主要为病变部位边界不清,阑尾周围无回声或均匀低回声,内部回声增粗,周围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高,导致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主要为发生阑尾管腔梗阻,导致管腔通畅性受影响,分泌物增多,内压增高,远端血运变差等,在受损黏膜受到细菌侵袭时便容易引发感染,导致炎症[2]。而随着病情发展,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还会使发生梗死、坏疽、穿孔的概率大大提高,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另外,急性阑尾炎的发生还与阑尾腔直接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一定关联。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术前进行症状、体征观察、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超声检查,有助于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诊断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均较高,而通过对各种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超声声像图加强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掌握各类急性阑尾炎的影像学特点,从而为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同时还应当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以防漏诊、误诊。考虑阑尾炎超声漏诊主要与患者腹壁脂肪厚、肠气干扰、操作者水平、操作者进行超声检查工作中探查不仔细等原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