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视域下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研究

2019-12-10吕浩铭文卫谭燕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华蓥山遗产工业

■吕浩铭 文卫 谭燕(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2003 年在俄罗斯通过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作了一个权威的定义:工业遗产是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是工业文明的遗存,其生产的过程与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所在的城镇和景观,连同其他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表现,都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重大价值[1]。从1964 年到1980 年,我国在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以基础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为目标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 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 多万,安排了1100 个建设项目[2]。它既是一次国防上的战略防御,也是一次中国西部工业经济的战略布局。

1965 年2 月,中央批准了以重庆常规兵工企业为中心,向川东、川西南、川北三条线辐射的兵器工业后方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华蓥山作为川东一线列入其中,先后开工建设了金光、华光、明光、红光、永光、兴光、江华、长城、燎原等9 家“三线”企业,分布于华蓥市溪口、观音溪、庆华、禄市、高兴、天池镇,以及广安前锋区梭罗乡,华蓥山“三线”企业选址贯穿了“靠山、隐蔽、分散”的指导思想。每个企业除了办公楼、生产厂房方和住宿楼外,均有各自的电影院、医院、学校等配套服务设施。20 世纪90 年代,随着国家对三线军工企业的产业政策调整,原驻华蓥山的军工企业相继实施了异地搬迁,留下了国防工业建筑及附属生活建筑设施,无声静立。

一、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

(一)历史价值

20 世纪90 年代,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过程中,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西南三线建设的成就和意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到从国际形势来看,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性,应当有进一步的认识,要让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中央决策层对三线建设的壮举给予了高度肯定。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三线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党中央于1999 年制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宏图。

(二)精神价值

“三线精神”与“红岩精神”汇聚成了华蓥山的红色映像。“三线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依然具有时代价值,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新时代精神理论。

(三)景观价值

华蓥山是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的天然界山,是川东平行岭谷的主体山脉,与美洲的阿巴拉契亚山、安第斯山并称世界三大褶皱山系。独特的地形地貌符合“三线建设”选址的“靠山、隐蔽、分散”的指导思想。华蓥山风景优美、诗意盎然、生态气候环境十分优越,“三线”军工企业散布在华蓥山麓。华光厂天池湖,湖水清澈,绿水青山,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湖岸怪石嶙峋,树生石中,如诗如画;兴光厂背靠华蓥山,紧邻老襄渝铁路,厂区林木茂密,六七十年代的老厂房、生活区、电影院、宾馆、幼儿园等建筑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红光厂掩映在葱郁的林木之间,山坳、山坡、田园、厂房、宿舍构成一幅幅绝美的乡村画卷;长城厂大门造型独特,古朴厚重,葱郁的林木、清幽的水池,造型各异的假山,徜徉其间,彷佛置身于江南园林;燎原厂溪流蜿蜒而下,溪水潺潺,有雨的季节,云雾、苍山、林木、古朴建筑,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水墨画卷。这些“三线”军工企业位于城镇边缘,靠近农村,且作为拥有城市形态的外来物搬往山区,造就了“村庄里的都市”这一特殊的景观。随山势起伏的建筑物,自由生长的树木,这都成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地的自然遗迹。当我们尝试用一种新的眼光,将其中一些部分转换成有特色的场所,曾经被遗弃的、荒芜的空间也能成为开放的休闲游憩场所[3]。

(四)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主要表现为当原有的经济价值衰退、减弱或消失后,通过与新型产业形态的结合,焕发出新的活力,产生新的经济价值[4]。华蓥山“三线”军工企业已搬迁异地,空余了大量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初步统计,华蓥山9 家军工企业占地约3000多亩,建筑面积90 多万平方米,服务配套设施50 多个,包括职工医院、子弟校、中小学、俱乐部、电影院等。这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临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靠近城镇,经济价值潜力巨大,在保护好这些工业遗产的前提下,厂房可以改建用于企业生产,甚至可以打造成专业园区。通过制定相应的宽松政策,以吸引民营企业租赁闲置厂房设施,用于生产经营使用。

二、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现状

(一)保护现状

华光厂等“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已经被列为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明示。自2006 年起,广安市启动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目前调查摸底已基本结束,实物征集与遗址保护也取得了成效。展室内阵列有老设备、老产品、老照片、老式的车床、锃亮的相机,陈列室内,四周墙壁上是一幅幅老照片。陈列馆从已征集到的1000 多件三线遗产实物中,精选出15 台老生产设备、60 件老产品和150 张老照片予以陈列展示,在陈列馆内,展品以光学仪器占多数。除了军用设备,民用产品有照相机、望远镜等,有华江、华蓥、华西、珠江、明佳、佳美等多个品牌。

(二)利用现状

华蓥市将原军工厂搬迁后的闲置厂房打造成“专业园区”。庆华机械加工专业园位于庆华镇(原江华厂),规划面积608.4 亩,拥有房屋面积17.8 万平方米,其中可利用土地372 亩,房屋8 万平方米,最大供电能力6000 千伏安,日供水能力3000 吨,目前已有四川凯达电机系统公司、大千食品厂、华成铸造、瑞丰塑料等项目入驻。高兴新型建材专园位于高兴镇(原兴光厂),规划面积435.99 亩,其中可利用的土地146.49 亩,房屋面积4.97 万平方米,最大供电能力2000 千伏安,日供水能力2000 吨,目前有川广水泥厂、双力化工、长江编织袋厂等项目入驻。溪口机械加工专业园规划面积852.7 亩,其中长城工业园317.58 亩、燎原工业园253.3亩,可利用土地494 亩,房屋面积15.9 万平方米,最大供电能力5000 千伏安,日供水能力2000 吨,目前有华蓥煤矿、格林蓄电池公司、银溪耐火材料、荣华机械厂、永光锻压厂、凯旋机加等项目入驻。观音溪包装材料专业园位于观音溪镇(原金光厂),规划面积383.64 亩,其中可利用土地45 亩,房屋1.2 万平方米,最大供电能力3000 千伏安,日供水能力2000 吨,目前有矸石电厂、晶鑫塑料、明珠编织袋厂、通力机械厂等项目入驻。禄市家具制造园位于禄市镇(原红光厂),规划面积497.5 亩,房屋面积11.6 万平方米,其中可利用土地97.5 亩,房屋3 万平方米,最大供电能力7000 千伏安,日供水能力2000 吨,目前有大川木门等项目入驻。

三、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提升路径

(一)严格遵循“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原则

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价值的实现,需要兼顾好“外在的更新”与“内涵的保护”两个方面,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其价值,挖掘其内涵,须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二者的关系。保护目的在于再利用,再利用立足于保护,保护与再利用互为前提和因果,形式与内涵并重,真正做到三线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的方式追求的是“活化”,而不是“美化”[5]。

(二)启动“中国三线建设遗址博物馆”建设

地方政府有将市内“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与市博物馆合并的规划,拟建设四川省“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并拟依托永光厂旧址,将梭罗场镇整体打造为“三线”建设旅游景区,建设“中国三线建设遗址博物馆”的构想,这无疑有助于提升华蓥山乃至于广安市的文化形象,也体现了“原地建设、原地保护”的思想。在“三线建设”50 周年之际,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已正式开馆。该馆从2012 年启动选址、可研、立项等工作,2013 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到2015 年建成,仅仅花了3 年时间,创造了又一个“攀枝花速度”。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展陈设计、布展等经验值得借鉴。

(三)推动“三线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促进华蓥山“三线工业遗产旅游”与“红色旅游”的契合。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位于华蓥山核心景区边缘,华光厂处于华蓥山4A 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内,距离核心景区约20 分钟车程;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距离小平故里5A 级景区约50 分钟车程。“三线建设”是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战略决策,小平同志既是“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参与者,也是“三线建设”的具体指挥者,西南“三线建设”凝聚了小平同志的心血与智慧。“三线建设遗址博物馆”、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旅游等项目的推动过程中,应加强宣传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四)打造“三线建设”影视城

《青红》是一部反映“三线建设”题材的电影,实地取景拍摄,电影中的场景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令人难忘的岁月,特殊的场景展现出特殊的艺术效果。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原貌保护尚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历经文革、改革开放两个重要历史时期,保留了浓厚的历史气息,这是打造华蓥山“三线建设”影视城最宝贵的要素,将电影制片工业与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相结合,打造华蓥山电影主题公园。

(五)建设山区特色文化小镇

华蓥山“三线建设”军工企业分布于华蓥市庆华、溪口、高兴、禄市、观音溪、天池等小城镇。华蓥山区乡镇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华蓥山风景优美,保护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充分利用其价值,有利于推动地方特色文化小镇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建设特色文化小镇过程中,要遵循“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原则,充分意识到“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不仅仅是建筑遗存,还是地方乡镇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遗产。华光厂所属的天池镇本身就处在华蓥山风景区规划范围内,将红色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相结合,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时代赋予小镇走特色发展道路的契机。将工业遗产旅游、民俗旅游、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利用好华蓥的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才能留住小镇的文化特色,增强特色小镇的魅力、活力。

四、结束语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工业社会的物质载体,是具有历史价值、精神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对华蓥山“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可进一步弘扬“红岩精神”,挖掘“三线精神”内涵,丰富新时代精神理论体系;推动华蓥山“红色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的深度契合,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华蓥山区打造具有特色文化小城镇的路径。

猜你喜欢

华蓥山遗产工业
遗产怎么分
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工业人
千万遗产
我用一生在华蓥山爱着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