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临夏州县域经济发展

2019-12-10马进虎中共临夏州委党校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临夏州县域经济

■马进虎(中共临夏州委党校)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县级(县域)经济作为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临夏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适合临夏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最终实现全面小康,对临夏州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特别重要意义。

一、临夏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临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地区和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也从实际出发寻找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在“十三五”期间,采取坚持县域争先进的策略,重点做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大力度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1)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能够满足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并且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推动力。2018 年,临夏州县域的总产值超过255 亿元,相比于2010 年的106 亿,翻了一番,按可比价算年均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40.02 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51.25 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三产业161.23 亿元,同比增长5.9%。

(2)实力增强。全州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呈现出同步提升的现象,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总产值超过255 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增长速度排名全省第三,工业增长值为16.5 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长速度排名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7%、增长速度排名全省第一。消费品零售额总计93.88 亿元,增长速度排名全省第二。此外,公共预算收入以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也快速增长,增长速度排名全省第一;新增城镇就业2.3 万人、超计划任务2.7%。各级政府财政不断增加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迅速提升,建立了完善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面覆盖。

(3)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2.6:29.7:47.7 调整为2018 年的21.01:25.62:80.56。在农业发展中,坚持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特色农业的规模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业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农业园区正在建设过程中,在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后,全州农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县域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民族特需品、清真食品、建筑材料以及水利发电为特色的经济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形式。与此同时,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2018 年,旅游行业共接待游客超过2098 万,旅游综合经济收入超过96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87 亿元,比上年增长8.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2.34 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2 亿元,比上年减少8.0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2.49 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为26.77%。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834 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为7.5%。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17 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率为9.9%。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5%。

二、临夏州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临夏州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但是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仍然采用粗放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具有经济体量不足,人均水平差的缺陷,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省及全国后列。与此同时,相关产业的规模与层次相对较低,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城乡居民的收入无法得到稳定的提升。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基础设施的建设仍不完善,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此外,经济发展与环保工作存在严重的冲突。具体表现在:

(一)经济基础的稳定性较差

在临夏州的各个县域中,大部分存在严重资源的现象,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与环保等因素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无法多市场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波动性。

(二)各区域发展不平衡,个别区域严重滞后

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受到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基础的影响,并且思想观念以及发展战略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临夏州各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差,尤其是各项人均经济指标排名都在全省和全国30 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末尾。

(三)产业结构急需优化

目前,在临夏州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虽然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第一产业的实力较弱,第二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而第三产业占据的比例较高,这种产业格局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升级速度不足,无法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具有显著的财政经济特点。具体而言,在目前的产业结构中,农业实力相对较弱,没有实现产业化发展,并且工业生产的规模有限,技术含量低,资源依赖性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缓慢、比重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

(四)城镇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偏低

2018 年,全州城镇化率36.02%,分别比全省平均47.69%和全国43.37%低11.67、7.35 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偏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对发展临夏州县域经济的对策建议

(1)以“三变”改革引领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首先,发展规模化的市场主体。重视土地的登记工作,明确使用清理,提升发证速度,促进土地流转速度的提升,通过土地流转引入更多市场主体,为其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支持种养大户的发展,提倡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等发展形势,建立新的发展格局,通过市场主体的引导,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产量。其次,实现多元化发展。加大力度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目标,形成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产业链的进步延伸,实现价值链与增长链的扩展。

(2)通过改革创新为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重视体制创新工作。对复杂的行政审批程序进行优化,做好相应的清理、合并等工作,有效的简化相应程序,为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不能将市场准入审批作为职能部门的权利。其次,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动传统行业的发展,实现企业装备升级与技术改造,对产品进行升级,有效的提高产业链价值。

(3)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积极发展旅游、食品等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首先,大力发展旅游首位产业。全面推进宾馆设施建设、道路提升改造、节会活动策划、旅游队伍培训、宣传推介造势等工作,力争旅游接待人数、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2%和23%。二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等产业。加强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及农业科技园的建设,提高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升园区产值、做大园区规模。开展跨境电商试点企业培训和平台接入工作,鼓励州内企业走出去扩市场、促销售,力争食品生产民族用品加工增加值增长12%。三要大力发展劳务产业。通过劳务产业解决人员就业问题,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技能培训水平,发展技能型劳务产业,提高经济收入。各县市要发挥各自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明确定位、突出重点,认真谋划推进县域主导产业、园区平台建设,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和产业链式开发,着力在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上下功夫,努力做大县域经济总量、增强自我发展和支撑脱贫攻坚的内在动力。

(4)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临夏州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基础实施相对落后,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这样更加有利于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加有利于临夏人走出去,外地人走进来。同时,进一步完善县域内交通、通讯、电力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5)全力补齐人才短板。临夏州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当中人口素质不是很高,外向型人才不足,人才国际性交往较少,所以,首先要补齐人才短板,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建立完善的经营团队,发展语言教育机构,形成新型的联合办学模式,为优势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对外贸易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6)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发展活力。为企业提供开放的市场环境,推动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完善涉企收费、监督检查清单制度,严格落实产权平等保护法律制度,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猜你喜欢

临夏州县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临夏州走访纪实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甘肃省青少年中长跑、竞走冠军赛在临夏州成功举办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临夏州马铃薯栽培生产技术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