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鉴别不同神经变性痴呆的应用探讨

2019-12-10王振光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顶叶颞叶双侧

王 敏,王振光(通讯作者)

(1枣庄市立医院核医学科 山东 枣庄 277000)

(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SPECT/CT影像学诊断 山东 青岛 266000)

18F-FDG为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的英文缩写,SPECT为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而通过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可以体现出患者不同脑区的代谢性异常变化,从而对痴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可以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1]。并且有相关调查研究指出[2],该项脑代谢显像结果在患者脑结构出现异常异常之前即可体现出明确的脑皮质代谢变化。本文旨在探究不同神经变性痴呆应用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鉴别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神经变性痴呆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痴呆类别分为三组,即帕金森病痴呆组(10例)、阿尔茨海默病组(13例)和额颞叶痴呆组(8例)。帕金森病痴呆组中男性4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分布于53~76岁,平均年龄为(68.47±3.40)岁。阿尔茨海默病组中男性8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分布于56~79岁,平均年龄为(67.80±3.71)岁。额颞叶痴呆组中男性3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分布于50~75岁,平均年龄为(67.06±4.62)岁。将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检查,分析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检查结果。18F-FDG的放射化学纯度和标记率需在95%以上,还需保证检查环境的避光和安静。患者在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以上,让自身的血糖值在检查时低于9.8mmol/L。患者在静脉注射0.11MBq/kg 18F-FDG 40分钟后进行头部CT扫描,使用SPECT-CT数据的衰减进行校正后行SPECT-CT。患者的横断面、冠状位及矢状位图像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阅片。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三组患者脑区代谢减低区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统计三组患者脑区代谢减低区域

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的脑区代谢减低区域分别为额叶、双侧颞叶、岛叶以及顶叶皮质和扣带回等皮质下结构,丘脑和枕叶累及较少。额颞叶痴呆组患者的脑区代谢减低区主要为颞叶前部和双侧额叶以及顶叶及岛叶皮质等。帕金森病痴呆组患者脑区代谢减低区域主要为颞叶和顶叶及扣带回等,单、双侧均可见代谢减低,且以双侧更为显著。

3 讨论

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复杂的疾病之一,而神经变性疾病也属于该范畴之内[3]。在当前的医学研究中,此类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是会累及到患者的各个神经部分。神经变性疾病个会导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改变,而不同类型的神经变性疾病所导致的障碍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在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中,其治疗进展和预后也存在一定区别,而有效的诊断、检查方式,对该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显示,对所有患者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结果分析可得。阿尔茨海默病组患者的脑区代谢减低区域分别为额叶、双侧颞叶、岛叶以及顶叶皮质和扣带回等皮质下结构,丘脑和枕叶累及较少。额颞叶痴呆组患者的脑区代谢减低区主要为颞叶前部和双侧额叶以及顶叶及岛叶皮质等。帕金森病痴呆组患者脑区代谢减低区域主要为颞叶和顶叶及扣带回等,单、双侧均可见代谢减低,且以双侧更为显著。这一结果表明,通过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检查,可以有效显示出患者大脑、小脑和丘脑以及基底节等结构的代谢变化,从而可以真实反映出患者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的代谢状况,为神经变性痴呆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不同神经变性痴呆应用18F-FDG SPECT-CT脑代谢显像鉴别的价值较高。对痴呆的鉴别诊断效果较好,对患者的疾病进展判断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顶叶颞叶双侧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蛋白质在双侧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脊髓后角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