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学诊断探析

2019-12-10郝亚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2期
关键词:异位症肿块螺旋

郝亚非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妇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妇产科中发病率较好,其患者多为育龄期妇女[1]。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可引起月经不调、痛经、性交疼痛等表现,同时也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分布在多个部位。鉴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生理、心理影响较大,需要借助影像学实施早期诊断,便于依据诊断结果进行早期治疗[2-3]。本研究结合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回顾分析其应用CT诊断资料,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4岁~46岁、平均年龄(32.65±3.08)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64±0.71)个月,初发患者32例、复发患者13例。手术史方面:5例早期行子宫肌瘤摘除术、40例有1~2次剖宫产史,不同患者均以“腹部疼痛”就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检查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Spirit双层螺旋CT,检查前常规对患者实施触诊,确定腹部肿块位置,然后使用螺旋CT对肿块位置进行上下扫描检查,检查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mA,层厚分别设置为10mm、5mm与3mm,层间隔1.5mm,检查完成后进行STD+重建,完成常规CT检查后进行CT增强扫描,造影剂为碘普罗胺注射液,通过高压注射器对患者实施团注,用量为90ml,增强后继续检查实施CT检查,明确肿块所在位置、大小、形态、强化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病理诊断结果;(2)影像学检查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对数据实施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经过手术治疗,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实性肿块病灶患者22例,肿块有囊腔患者23例,囊腔内有黑紫色液体。对不同病变组织使用显微镜观察,实性肿块病灶以纤维结缔组织为主,且出现增生现象,囊性病变组织中的囊壁存在分层问题,纤维组织主要分布在外层,而内膜腺体主要分布在内层。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CT检查后显示手术切口或者切口周边是病灶主要分布位置,CT检查后5例病变深入直达腹直肌(11.11%),40例病变处于脂肪层(88.89%),病变边界清晰41例(91.11%),病变边界模糊不清有4例(8.89%),边界清晰的均为单发病灶,而边界模糊的则均为多发病灶。病灶直径1.3cm~4.7cm,常规平扫可见软组织密度灶,增强CT扫描后出现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42例(93.33%)、均匀强化的有3例(6.67%),增强CT扫描后动脉期、静脉期CT值明显提高。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影响较大,重视其临床诊断研究,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进而早发现,早治疗,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常用的超声检查方法有经济、无创优势,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是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经验不足人员常会造成漏诊或者误诊[4-5]。MRI也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因为费用昂贵,而且部分基层医疗服务中心无法进行,同样限制其应用价值。相对而言,CT检查方法则可弥补上述两种方法不足,既能够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费用合理[6],较多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可完成检查。

结合本研究结果,螺旋CT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病灶深入范围等,这些均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子宫内膜异位症使用螺旋CT诊断期间,还需要重视其与子宫肌瘤、囊腺癌、卵巢输卵管囊肿等疾病的鉴别,根据不同影像学表现差异性进行鉴别,后续应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分析[2]。

综上所述,CT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可明确病灶位置以及病灶情况,并依据病灶对周围组织浸润情况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异位症肿块螺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旋风“螺旋丸”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奇妙的螺旋
256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