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时代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2019-12-10杨雅辞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农民区域农业

■杨雅辞(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在新经济政策与形势的刺激与变化之下,农村经济发展与以往呈现出显著的不同。现代化农业已经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也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振兴经济的一大主要动力,在资金扶持、政策上也给予了足够的支持与重视。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已得到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与发展,虽与西方现代化农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其发展态势已成良好状态。

一、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使国家经济发展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升一个新的台阶,我国正着重发展区域经济,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国民经济整体提升。新世纪以来,区域发展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在科学认识区域发展上也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就农村经济发展来说,发展区域经济更能实现农村经济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很多地区都致力于发展本区域经济,以自身的地域特色融入经济发展之中,依靠政策的支持,加快经济发展进程,为更多的农民实现了好生活。

(二)有利于农村地区整体实力的增强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决定性条件之一,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安稳才能有更好的实现的土壤。农村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比起城市经济来说,农村经济因其较多的面积而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这对于农村地区整体实力增强具有非常直接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国家社会安稳和谐是发展的目标,只有前者得到充实的保障,后者才更有发展的机会。农民数量在全国总人数中还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因此,实现区域发展才能够实现良好的社会目标,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不平衡的区域发展经济

我国国土面积在世界国家和地区之间居于前列,且地形复杂、地势多样化,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其他珍贵资源。不同的地区之间,其地形、地势、地貌均有明显不同,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些区域的协调发展,因此,不得不根据各地域特色来制定发展规划。就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山地丘陵是其主要的地形地势特点,因此,在此地形地势基础上所形成的经济典型为茶园和茶庄。相对于东南地区,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则具有相对平坦的地势,因此则发展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再加上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总体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

(二)中国境内格局特色的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1.传统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传统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传统的耕作和经营,需要较大的人力支持,且因为自然环境等因素而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科技力度投入十分有限。根据其发展情况来说,这种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存在于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地区。

2.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型特征及发展模式

与传统农村经济模式相对的则是现代型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我国中东部发展较好的地区,这一模式对传统农村区域经济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与改变,加大了科技的投入力度,以更现代化的技术投入到农村发展之中,将劳动力有效的释放出来,但同时又能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

3.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城市支持型发展

这种模式适用于我国中大型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其地区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城市的发展速度较快,需要更加稳固的劳动力的支持,而地处城乡结合部则更好的利用了这一优势,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而农民在农闲时节也能就近打工创收。此外,还有一些农民根据离城市较近的地区优势,而进行特色经济发展,如开办农家乐。这些地区的农民将自身的房屋进行改造或者积极出租,发展农家乐经济,这样的发展模式也能有效的改善农民的生活,同时也能降低发展的难度。

三、影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

(一)农民收入是影响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村国民经济收入在我国总体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如地域因素、政策因素、政治因素等。此外,农民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售卖农产品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且农产品的产出、价格等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稳定的趋势,这也是农民收入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二)目前农村地区人口素质需要提升

地区之间的发达程度与人口素质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人口素质通常较高,而较为落后的地区则有所不足,农村地区的人口素质还有待提升,以此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

(三)生产环境因素对农村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说自然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农业的发展程度,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其农业发达程度较高。此外,自然环境优异的地区更能够吸引人居住,那么有人就会有需求,农民的收入也会更高。

四、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对策

(一)利用现代的技术建设农业平台,促进农业升级

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它不仅能有效的解放劳动力,提升生产效率,还能更好的实现精准生产,减少失误。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一些自然条件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地区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也能发展农业,改善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为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因此,要发展农业,就要发展科技,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建设农业平台,促进农业升级,让农业的发展突破更多因素的限制。

(二)对农村发展策略进行调整,促进发展方式的改变

农业发展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已经逐渐由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发展模式转变,并且以往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此,调整农业发展策略,改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引进先进的农业发展观念,以新观念、新思想带动农民的积极性,促使更多的农民能够团结起来,加入发展行列之中,有效实现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如,南方地处潮湿温暖,气候适合种植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养殖业的发展,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以形成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将更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三)调整结构,实现区域布局模式

农民交流与沟通有限,地区之间的交流更是不足,因此,实现区域的发展,加强区域布局对这种形势更有利。区域布局模式将每一个区域集中起来,对各区域的发展进行协调,避免区域之间出现经营项目雷同的现象,将资源实现最大化的整合与利用,减少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特色,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将地域特色与农业发展相结合,在交易时也可以起到宣传的效果,扩大影响面,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城市与农村的结合,将二者的发展融为一体,实现协调发展。

(四)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环境管理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和土壤,只有保护好环境,我们的发展才是有利、稳定长远的。因此,我们在重视农村经济区域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只有把环境保护好,发展的根基才是稳定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对此,做好发展的宣传工作,扩大宣传的深度与广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先进的发展理念,由此指导我们的发展。此外,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赏罚分明,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处罚,并且加大惩罚力度,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对遵守规范的突出者要及时进行鼓励和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人遵守规范,也为其他人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

(五)加大农村地区科学技术的投入

农村地区的发展更多要更多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与保障,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科技水平有限,因此,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投入,让更科学的技术走进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同时,国家和政府在三农问题上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如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绿色通道等,努力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条件。

五、结语

农村区域发展既是一个绊脚石也是一个垫脚石。三农问题是当前围绕在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绊脚石,只有科学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区域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如此才能为实现国民经济总体提升提供更多的保障。农业是发展的根本,也是工业发展的补充和基础,在实现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是一个不小的垫脚石。三农问题得到科学解决,我国的经济势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因此,我国必须从各方面去扶持农业发展,给予农业发展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农民区域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分割区域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区域发展篇
区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