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妙趣横生
2019-12-09曾晰昕
曾晰昕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为语文教学带来便捷性,可以说,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语文教学因信息技术的融入更具活力和生机。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多角度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丰富教学情境,加深学生体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巧用信息技术,使教材“活”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才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统编本教材在每一课中都会呈现一些彩色插图,虽然这些插图看起来色泽也很美,但这种视觉效果未能很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第三届广东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来自东莞市的刘老师执教《敕勒歌》一课时, 课伊始,她利用信息技术边播放视频边让学生听歌曲,此时,整个现场回荡着优美的旋律,紧接着老师描绘到:蓝蓝的天空,青青的草地,……成群肥壮的牛羊,这就是美丽的草原。 老师从视频入手,让学生了解“敕勒族,”那草原人民的形象,那各色的蒙古包,那苍茫碧绿的大草原,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享受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把学生的情感很好地移入诗境中。课的结尾,老师继续将情境延伸,借助声效,播放范读、吟诵,引导学生美美地朗读, 进而诵读,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已经注入了情感,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这苍茫辽阔的敕勒川大草原,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得到美的陶醉,感知了草原的壮丽富饶之美。
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在导入时设计这样的环节:动物猜一猜,信息有特色。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动物朋友,但它们可调皮了,要你们根据给出的信息猜对了才肯出来和大家见面,我每次只提供一条信息,看谁能最快地猜出来。我通过多媒体呈现文字信息,在学生猜对后出示动物图片,最后出示熊猫信息,学生很快猜出了大熊猫,此时,我链接《功夫熊猫》的视频,引出习作主题。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呼之欲出,通过信息技术开掘“激趣点”,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了学习。
二、巧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搭建“支架”
在用好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充分地利用素材,制作符合学生实际的课件,向学生提供知识、情境和思路,借用信息技术,链接绘本故事,引入微课视频,架起“思维导图”。
(一)绘本情境,让学习趣味化
二年级上册的《学写留言条》是实用性文体写作,教材素材比较枯燥,怎样让学生爱上实用性写话课堂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到老师这样设计:她将绘本《留下一点冬天》中的“留言条”嵌入其中,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听读绘本,学生从绘本中知道了,冬天快到了,小刺猬它必须冬眠了,可是他从没有见过冬天,他想知道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于是请他的好朋友小兔留下一点冬天给他,可是小兔子的记性很不好,于是,小刺猬想了一个办法,它在一棵大树的树干上写了“留言条”。大家看,小刺猬的留言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兔子:
请你在我醒过来的时候,留下一点冬天给我。
爱你的刺猬
借助绘本,将留言条嵌入情境中,使學习趣味化了。紧接着,教师又借助绘本情境,问学生:小刺猬为什么要写留言条?学生初步了解了写留言条的意义。在课的结尾,老师再次引入绘本,利用声音,视频呈现睡了一整个冬天的小刺猬,配音道:小白兔有没有给我留下一点冬天的?整堂课,老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思维支架,以绘本开课到绘本节课,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写留言条?留言条怎么写?留言条有什么用?绘本的引入,让学习充满趣味。
(二)借助微课,让学习直观形象
本人在执教人教本一年级下册《识字四》时,通过微课的展示,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形声字的特点。教学中,引导发现形旁,明确 “蜻蜓、蚂蚁、蝴蝶、蚯蚓…… ”都有虫字旁,课件随机“虫字旁”变红,通过微课视频,学生知道虫字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或昆虫有关。紧接着,借助微课引导发现声旁,师: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小动物,它们就是由虫字旁和我们熟悉的字所组成的,我们中国的汉字可有趣了,有的汉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课件出示:虫+马﹦蚂)像这个“蚂”字,左边的“虫”表示它的意思,右边的“马”字表示它的读音,虫加马上的“马”组成蚂蚁的“蚂”,你还发现哪些字也有这样的规律?(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字)像“虫+知道的知”是“蜘蛛的蜘”“虫+青色的青”是“蜻蜓的蜻”。你看,这些字右边这一部分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蚁”,右边这个字读“义”,加上虫字旁后读成“蚁”,读音上发生了小小的变化。像这样的字,一部分跟整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在汉字中,叫形声字。 学生们在掌握了形声字规律后,微课中又呈现: 蜻蜓带着它的好朋友“青”也来找你们帮忙了。除了加上虫字旁变成蜻蜓的蜻,你们还能帮它找到其他好朋友吗?“青草的青加日字旁是晴天的晴;加上三点水变成清水的清;加上竖心旁变成心情的晴…… ”搭建微课视频支架,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三)引入“思维导图”,为语言发展铺路搭桥
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因此,小学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再现学生思路。一位老师在执教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时,整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讨论,并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主动参与到制订《图书借阅公约》的过程中,将零碎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进行表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说教式”上课所不能企及的。通过信息技术,出示思维导图,演示静态图像,为学生语言的发展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思维导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