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构成”课程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19-12-09宋明霞

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服装专业专业课程

宋明霞

摘 要:早在20世纪初期“构成”一词便已出现,它是苏联在其构成主义运动中提出的。而在当今社会,“三大构成”变成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对造型要素在二维、三维空间里根据何种原则创造出美的形态进行研究。作为一个基础性的课程,“三大构成”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追求材料开发性与造型可能性。基于此,文章将从当前“三大构成”的概况出发,对服装专业的“三大构成”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开展“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服装专业;专业课程;“三大构成”

近些年,国内的服装专业教育进入到快速发展过程中,并变成了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与重要保障。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服装专业对学生就业十分重视,而社会方面也对服装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和知识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岗位要求。这要求教师构建服装专业的教学体系时,必须对市场发展与服装专业现状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由于“三大构成”是服装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学生设计能力,因此,研究服装专业的“三大构成”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当前“三大构成”的概况

所谓“三大构成”,指的是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基础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构成属于一种造型概念,是把不同形态的多种单元加以重构,使其变成全新的单元。其中,平面构成的范围一般是二维空间,主要用轮廓线进行划分并对形象进行描绘,以平面构成表示出的立体空间不是真正的三维空间,只是人的视觉受到图形引导而产生的一种幻觉空间。而色彩构成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能够对色彩构成基本方法加以应用,让构成产生强大的表现力。另外,立体构成是根据美的原则把不同材料的造型要素进行重组,使其成为全新的立体,其构成要素包括空间、色彩、體、面、线、点等,其形式要素符合形式美法则,比如统一、多样、节奏、比例与对比调和等,重点在于借助设计将意境创造出来。

二、服装专业的“三大构成”教学实践

在服装专业中,开展“三大构成”具有必要性,由于构成知识中包含了从平面向立体转化的具体过程,因此可以对学生造型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的立体感觉得到加强。而服装通常被叫作软雕塑,其设计属于立体设计的一种,可以让学生增强三维空间感,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动手设计能力、抽象想象力与具象想象力。由此能够看出,服装专业的构成课程比起其他课程,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表达方法。然而,目前在“三大构成”课程中依然有很多的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构成”教学不够深入、教材内容陈旧与教学手段单一等方面,这要求服装专业教师积极开展“三大构成”教学的实践。

(一)在“三大构成”课程中的现存问题

1.“三大构成”教学不够深入

服装专业通常会在一年级设置构成的课程,一部分教师由于培训教育新知识的机会较少,更新“三大构成”理论知识的速度较慢,因此只能将基础性的“三大构成”概念与原理教授给学生,导致实践应用和理论学习严重地脱节,无法让学生与“三大构成”达到共鸣。与此同时,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三大构成”教学时,无论是课程内容的教授还是作业题目的设置都是千篇一律,未能对不同专业的方向有所侧重,在“三大构成”教学中,对任何专业都是同样地开展点线面构成、综合构成的训练,这使得服装专业学生设计出的作品没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新颖的创意性,设计时的思维相对单一,并无法充分地和后续设计课程有机结合,产生“三大构成”知识衔接的脱节现象。这样一来,学生便进一步地降低了学习“三大构成”课程的积极性,对于教师的作业只是应付了事,构思与创意更是无从谈起。

2.“三大构成”教材内容陈旧

现阶段,与服装设计相关的构成教学教材版本多种多样,其通常是根据构成形式与基本要素等内容来安排章节。在构成教学的实训方面,通常是根据平面、色彩、立体这种构成顺序展开服装制作教学。其中,平面构成比较注重招贴设计,而立体构成较为注重建筑与雕塑等设计。与此同时,这些教材中的图示较为陈旧和简单,没有足够的实用性与创新性,不能做到“三大构成”的实际和理论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学习“三大构成”的积极性,还容易片面地觉得“三大构成”知识不具有实用性,从而对“三大构成”课程不够重视。客观来讲,艺术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彼此相同的,不过在服装专业中还需要对艺术进行细分。由此不难发现,服装专业中的“三大构成”教材如果缺少针对性,并且与本专业的联系不大,那么就难以满足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

3.“三大构成”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单一也是“三大构成”课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简单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思维受到抑制。部分学生无法在几何形体的抽象角度对形态构成进行思考,通常把思考的具体范围限制在物化上,如某事物的表现、与某事物相似等。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在对形态构成进行处理时采用的构成手段缺乏合理性,通常会对形体过多地堆积,让设计出的作品形式浮于表面,不能体现出独特而新颖的设计思维[1]。

(二)“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实践

1.深入开展“三大构成”教学

要想解决服装专业原有的“三大构成”不够深入的问题,解决各种教学不足并走出教学的误区,就要对“三大构成”教学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深入地开展“三大构成”教学。以“三大构成”里的立体构成为例,立体构成这门课程通常会带给学生十分简单的错觉,如同手工课的各种折纸活动,并且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很久以前便学过这方面内容。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在服装专业的立体构成课程中,需要将材料、空间、构思与创意等多种问题充分解决,该课程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的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立体构成创新意识进行有效启发。客观来讲,折纸属于纸艺表现形式纸艺,通过插、拉、转与翻等多种手段使二维的纸面变成三维的纸面,实现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把折纸这种装饰形式和方法体现于服装设计上,就是弹簧折叠式、手风琴式与围裹等艺术手法,使服装原有的形态要素、结构模式等得到改变,增强设计的活泼性、优雅性与细致性,让服装设计在视觉美、功能美方面有更好的体现。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对纸张进行简单的折叠形成相应造型并加以讲解,在学生对内在的结构有一定理解以后,教师再针对性地讲解应用于服装设计的方法,对全新造型与形态进行设计创造,激发学生对“三大构成”学习的兴趣,从而顺利完成“三大构成”教学任务[2]。

猜你喜欢

服装专业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生态型师生关系在职高服装专业课堂的实现
教学评价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服装专业Photoshop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高校服装专业教学实施合作教学法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