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账渠道的银企对账业务风险防控措施
2019-12-09唐瑶
摘 要:银企对账工作是银行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开户银行和开户单位的高度重视。然而,现实中,银企对账却没有引起银企双方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创新变革后以电子对账为主渠道的银企对账,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银企电子对账工作现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控措施建议,以便加强和改进银企对账工作,确保资金安全。
关键词:银企对账;电子渠道;代客对账;防控措施
2005年1月4日震惊整个银行业的“高山案件”,漏洞之一就是没有认真履职对账。此后银监会2005年3月下发《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强和完善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业务台帐与会计账之间的适时对账制度,对对账频率、对账对象、可参与对賬人员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要改善管理理念,改进技术手段。”此后,银企对账正式纳入银行日常风险防控工作,作为银行和企业之间最直接和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可以避免由于银企账目不一致所引起或隐藏的一系列问题。
一、银企对账现状
随着网络化、电子化的高速发展,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趋势,方便客户同时节约对账工作成本,减轻对账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对账工作效率。全国各大商业银行均致力于各种新型对账渠道的开发,现如今的银企对账已不再仅依托邮寄对账单的方式,电子渠道对账方式成为了银企对账工作的必然发展,
目前主要包括:网银对账、电子回单箱对账两大电子渠道。
二、网银对账渠道及其安全性探析
近年来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迅猛,它在成本控制、便利客户等方面均存在较为突出的优势,加快发展网上银行是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广泛使用也是便利客户的首要选择。从目前的我国网民基础看,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半年新增网民189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高达48.8%,随着互联网普及以及网上银行的大力推广为网银对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银对账推广给银行和客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主要体现如下:
(1)可靠性:系统技术成熟,整个对账流程系统自动控制,无人工干预。网银对账是以互联网为依托,每月初根据客户上月交易金额、存款余额,自动判定是否产生账单,并以最快的速度把产生的对账单直接传递到网银客户端,同时第一时间反馈客户对账回执。
(2)便捷性: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登录网银客户端完成对账,不受时间、地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
首先,谈谈网银安全性问题,用百度搜索引擎敲入“网银安全”,会出现约4930万条搜索记录,其中不乏一些发人深省的案件。
原因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网银的犯罪技术门槛较低,主要是互联网上有人销售盗窃网银的木马,由于利益催生,在高效便捷互联网的协助下入侵的技术和工具可使普通的网民也能入侵计算机,便使得有心之人有可乘之机。
第二个方面: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行为屡禁不止,部分网民安全意识较差,忽视网络环境的安全、账号及密码的保密性等等。
网银安全问题将直接影响对账的真实性和客户对于网银对账渠道的信任。目前银行后台系统技术手段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防范工作,有效的实现了银行的安全保障能力。但是网银是一个客户端与银行端数据交互的过程,因此正确使用网上银行是客户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而银行需要做的除了强大的技术手段支撑,还需要积极引导客户正确使用网上银行,培养客户安全使用网上银行的习惯,包括密码的保护、U盾的保管,促使客户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对维护网上银行,乃至网银对账渠道的安全及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电子回单箱自助对账渠道及其安全性探析
随着银行数据电子化的发展,各商业银行广泛使用电子回单箱,为推广电子回单箱对账形成了有力的支持。
电子回单箱对账,是指银行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确认以电子回单箱作为客户接收对账单并反馈对账结果的方式。客户通过IC卡登陆完成对账单查询及下载,核对确认账户余额信息,并通过电子回单箱渠道反馈对账结果的对账服务方式。
作为网银对账的有力补充,电子回单箱对账同网银对账一样具有可靠性、便捷性、节约性的优势。对于风险而言,因为电子回单箱放置于营业网点,网络使用银行内部局域网,日常使用也可在银行员工的协助之下,因此电子回单箱自助对账风险主要来源于网点员工代客对账的问题。
四、“代客对账”风险防控措施
纵观电子对账种种潜在安全威胁,网银安全问题通过银行后台系统技术手段可有效解决,客户安全意识需要不断培养,如何防范电子对账代客对账风险?
银企对账包括协议签订、客户对账、账单回收等环节,代客对账的治理,需要从源头开始、潜在风险出发,有的放矢、重点防控,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严控对账协议签约环节:集中审核银企对账协议,强化电子对账协议签约表面真实性、合规性和系统录入准确性管理,确保银企对账协议签订真实有效。
(2)关注电子对账介质管理:重点网点是否存在网点员工持有客户网银口令、电子回单箱IC卡等电子介质,定期开展风险排查等,挖掘电子对账介质管理死角,避免为代客对账等违法行为创建有利基础和条件,造成风险事件。
参考文献
[1]吴劲松.从中行“高山案件”看与客户对账[J].财会研究,2006(5)
[2]马岚.商业银行银企对账存在的风险及防范[J].金融经济,2013(6)
[3]李东卫.银行网银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会计,2010(12)
作者简介:唐瑶(1989年6月-),女,汉族,籍贯:重庆,单位: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