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黔东南州猴头菇林下床架吊袋栽培技术

2019-12-09谌金吾王正文孙厚静吴凤莲姜发洋

食用菌 2019年6期
关键词:床架棉籽壳猴头菇

谌金吾 王正文孙厚静 王 杰 谢 永 吴凤莲 姜发洋

(贵州省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贵州黔东南州地处贵州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特点;年均气温14~18℃,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068~1296h,无霜期270~330d,降雨量1000~1500mm,空气相对湿度为78%~84%。黔东南州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178m,最低海拔137m;境内群山叠翠、林木葱郁,森林资源丰富,有“杉乡”“林海”之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州。州内天然林面积约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7.78%,天然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是发展林下栽培食用菌的绝佳场所。

猴头菇又名猴头刺猬菌,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食用菌,猴头菇的人工栽培在各地已形成不同程度的生产规模[1]。据报道,长袋层架平卧[2]、立体层架式栽培被认为是规模化栽培猴头菇比较好的模式[3];而“吊袋”栽培,具有节约空间及劳动力的优势[4-5],在木耳栽培中最广泛[6]。依托黔东南广袤的林海,发展林下食用菌是黔东南州多山少地地区食用菌规模发展的优选模式。

1 栽培季节

根据黔东南州所属各县(市)的气候、林下环境和猴头菇菌丝生长对环境的要求,确定制袋、接种时间。猴头菇出菇适宜温度为15~22℃。林下自然条件栽培猴头菇,出菇时温度应不低于15℃,不高于25℃,因此在黔东南州林下栽培猴头菇可安排春、秋两季。春季在3-4月培养菌袋,5-6月林下出菇;秋季8-9月培养菌袋,10-11月林下出菇。但是,从江、榕江等温度偏高的地区,春季栽培可以提前一个月,秋季栽培可以推后一个月;麻江、凯里、雷山等偏冷凉的部分县市,特别是环绕雷公山地区,林下温度很少超过25℃,可以考虑春夏秋三季出菇。确定吊袋出菇时间的前35d作为制袋接种时间。

2 栽培场所选择及床架搭建

选择密郁度在0.8及以上的松树林、杉树林,通风好,但风又不能直接吹在棚架上;用水便利,最好能利用黔东南州山地特点,利用地势水源自然引流,可以直接喷洒的地方搭建床架。依据山脉走向、地理地形,搭建离地30cm,层架间距30cm的一层或多层床架,但不超过4层,床架宽度60~80cm,长度随地形而定,床架间留足60cm的作业通道。

3 猴头菇栽培品种的选择

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商品性状好且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猴头菇是一种好气性恒温结实性菌类,木屑、棉籽壳、玉米秆、甘蔗渣等为主料。按照就地取材原则,贵州黔东南州栽培猴头菇,可以当地来源广泛的阔叶杂木屑为主要栽培原料,选用分解木材能力强的猴头菇品种例如猴头911、猴头920。

母种培养基配方:土豆200g,蛋白胨2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0.5g,葡萄糖20g,维生素B110mg,琼脂20g,维生素B210mg。原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0%,小麦粒15%,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1%。

4 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以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为主料,以麸皮、玉米粉、石膏粉、石灰等为辅料,所选原料需干燥、无虫、无霉变、无杂物。根据当地杂木较多,提供5个以阔叶木杂木屑为主的栽培料配方:①杂木屑80%,麸皮19%,石膏1%;杂木屑78%,麸皮(米糠)20%,石膏和白糖各1%;②木屑50%,棉籽壳20%,麸皮15%,豆饼粉10%,石膏粉2%,过磷酸钙2%,蔗糖1%;③杂木屑42%,棉籽壳42%,麸皮15%,石膏1%;杂木屑30%,棉籽壳27%,玉米芯27%,麸皮15%,石膏1%。培养料含水量60%~65%(手握有水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

图1 林下床架吊袋栽培猴头菇

5 装袋、灭菌和接种

袋栽选用50cm×15cm×0.008cm规格的聚丙烯袋。人工及机械装袋均可,但要注意装料松紧度,以手用力按压有弹性,袋两端扎口或者用套环盖塑料膜封口。灭菌可在高压灭菌锅内0.14MPa,持续时间3h,也可常压灭菌,100℃持续时间15h以上。灭菌后待温度降到50~60℃出锅。出锅后料袋温度降至28℃接种。按照无菌操作要求,采用两端接种法接种,在料袋两端用已消毒的木棍或塑料棒打一个3cm的接种穴,接入菌种,再用周围培养料覆盖菌种,盖上菌种套环封口。

6 发菌管理

将接种后的袋在室内上架或者叠袋3~5层培养菌丝,叠袋发菌堆叠层数高,要注意观察袋温,要及时翻堆以免高温烧菌。发菌期管理主要是控制培养环境温度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65%~70%,通风、遮光,要保证发菌室空气新鲜、避光。接种后7~15d经常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剔除污染杂菌的袋,通常30d左右菌丝长满袋。发菌期既要防止高温“烧菌”,又要防止温度过低影响菌丝生长,发菌期温度不应低于10℃,高于34℃,最适温度为20~25℃。

7 林下床架吊袋出菇管理

林下床架吊袋:在菌袋一面等距开1~2cm的3个出菇小口,菌袋平卧吊绑在搭建好的床架之下(图1),出菇口向下,这种向下悬垂出菇法,长出猴头菇菇形匀称、整齐;同时,可以把防虫网直接覆盖在床架上,雨水可直接淋到菇体上。出菇管理:菌袋上架后2d,再喷水,控制温度在15~22℃,空气相对湿度85%~95%,可在早晚利用山间泉水浇水降温,拉大昼夜温差5~7℃。一般出现菇蕾到采收需要15d左右。

8 采后养菌

采收后应将基部的残留物清理,除去菌皮等杂物,注意不要伤及培养料,有利于下潮菇蕾的及早形成。停水养菌管理3~5d,通风2d,经过7~10d原基又开始形成,此时又可进行出菇管理。采收三潮菇以后,菌袋水分损失很大,要用补水器对菌袋适当补水,使菌袋重恢复至1.7~2.0kg。

9 猴头菇采后加工

猴头菇白嫩圆正,菌肉细密坚实,布满0.3~0.4cm小菌刺,即可采收。采摘时,一手按住菌袋,一手应轻轻旋转菇体采下,轻拿轻放。

鲜食或盐汁菇:猴头菇无成熟孢子,氨基酸含量高,干物质积累较高,口感好。

药用干制菇:子实体洁白圆正,手压松软有弹性,菇球芯内有微孔,刺长0.6~0.8cm,镜检可见饱圆的大量成熟孢子。此时期猴头菇干物质积累最高,但氨基酸要比菌刺形成初期略低。如果不及时采摘,菇体颜色会逐渐变成淡黄色,释放大量孢子,干物质与营养价值会降低。

注意:采收前6h不喷水,用消毒刀从菌柄基部割收,切忌割破菌袋。

10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食用菌防病主要是防虫。林下栽培猴头菇可用60目的防虫网覆盖在床架上,并在间距5m左右处悬挂2张黄板和2瓶糖醋液,有条件可以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对于变黄、菌刺变短而粗的感病子实体,应连同染杂菌的培养料一起挖出,并用生石灰水泼洒四周环境,待挖料部位重新长出菌膜后再喷水。

猜你喜欢

床架棉籽壳猴头菇
玻璃体切除术后体位眼孔床架的研制及应用
棉籽壳营养成分测定及近红外模型建立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猴头菇的历史文化溯源与食疗文化*
用旧原木床架DIY制作花架
KD407:悬挂器
猴年吃点猴头菇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猴头菇的古今佳话
营养菌王猴头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