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煮加工对豆腐凉拌菜的控菌作用研究
2019-12-09陈礼福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沈 晖 陈礼福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1 引言
原料含菌量多少与成品带菌量有很大关系。可通过将食品浸于热水中或使用蒸汽等热烫方式完成灭菌,当使用热水热烫时,应控制热烫用水温度,防止细菌芽孢的积累及污染食品。高达99%的起始细菌可通过热烫而去除。
烫洗是通过高温使细菌等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起到致死作用。经热烫处理形成的制品则成为新制品。本文就热烫对主要原料的杀菌作用和对菜品的减菌率进行比较。
2 材料与设备
豆腐:内酯豆腐,规格400 g/盒,每100 g含蛋白质4.1 g、脂肪2.7 g、碳水化合物1.0 g、钠9 mg,扬州祖名豆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为4 ℃冷鲜品,于生产日的次日从周边超市购置。
配料:西红柿、生菜、芹菜与苦瓜,为当日收获的生鲜散装品,从农贸市场购置。香菇、花生仁、虾米为风干制品,海带为盐干制品,从周边超市购置。
调味品:食盐、味精、香油、葱粉、蒜粉、胡椒粉、咖喱粉、花椒粉以及白糖,从周边超市购置。
3 方法
热烫处理条件的选择
对豆腐热烫处理0.5、1、1.5、2、2.5 min与3 min,采用混合平板计数法进行菌落计数,统计热烫对原料的减菌率,得出最优的热烫处理条件。
对主要原料优先进行热烫处理,统计热烫对原料的减菌率。
热烫对原料的减菌率(%)=[(热烫前原料细菌菌落总数-热烫后原料细菌菌落总数)/热烫前原料细菌菌落总数]×100%
热烫对新制品的减菌率(%)=[(原制品细菌菌落总数-新制品细菌菌落总数)/原制品细菌数]×100%
4 结果与分析
4.1 豆腐烫煮时间对其菌数的控制
经测定,豆腐在不同烫煮时间下细菌菌落数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当热烫时间为1 min时,细菌菌落数比较小,延长实验热烫时间,效果趋于稳定,综合考虑产品口感、风味特点、消费可接受性及杀菌效果,确定内酯豆腐煮烫时间为1 min。
4.2 热烫对豆腐凉拌菜原料带菌量的控制
热烫对豆腐凉拌菜原料的控菌效果见表1。
图1 豆腐在不同热烫时间下细菌菌落总数
表1 热烫对原料带菌量的控制效果表
由表1看出,沸水热烫1 min处理对原料的杀菌率均高于90%,其中对生菜、芹菜、豆腐、香菇、海带与虾米的杀菌率不低于99%,西红柿、花生和苦瓜的杀菌率则分别为98.4%,92.5%与90.2%。
对豆腐的杀菌率,不同批次的结果在94.5%~99.8%。表明对偏酸性的豆腐介质而言,其残存菌并不耐热,热烫是其有效的控菌手段。
热烫对各类原料的杀菌率高低依次为:生菜>芹菜>豆腐>香菇>海带>虾米>西红柿>花生>苦瓜。
由于水果水分含量多,如温度过高容易破坏其结构,造成营养损失及口感下降,导致失去食用意义,所以漂烫温度与时间必须适当组合,不能以过高温度及过长时间处理,否则会造成风味丢失。
表2 热烫对制成品带菌量的控制效果
4.3 热烫对制成品带菌量的控制
热烫对制成品带菌量的控制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热烫对生菜拌豆腐成品的减菌率最高,达到99.5%,热烫对芹菜拌豆腐、西红柿拌豆腐、香菇拌豆腐成品的减菌率也在97%~98%;热烫对海带拌豆腐、苦瓜拌豆腐、花生拌豆腐成品的减菌率在94%~95%;热烫对虾皮拌豆腐成品的减菌率只有80%。
热烫下,拌豆腐成品减菌率的高低依次为:生菜拌豆腐>芹菜拌豆腐>西红柿拌豆腐>香菇拌豆腐>海带拌豆腐>苦瓜拌豆腐>花生拌豆腐>虾皮拌豆腐。
5 结论
烹制加工包括食物的初步加工与成熟处理,其核心是对带菌食物的热处理,一方面起到杀菌、灭酶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食物的风味和可消化性,处理得当,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可确保产品的安全。食物采用加热处理后,腐败菌菌数会大大降低,因此加热是食品的一种防腐手段。热烫并不是完整的烹调法,多用作某一烹调加工过程的前处理,也用作冻结、干燥加工的前处理,由于冻结和干燥本身不能破坏各种氧化酶类的活性,常使制品在加工或贮藏期内出现变色或变质,因而热烫就显得十分必要。经过热烫,可以破坏食品中的各种酶,也能杀灭一部分微生物,起杀菌作用。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热烫条件:采用沸水烫洗1 min作为控菌因子处理原料,减菌率高低依次为:生菜>芹菜>豆腐>香菇>海带>虾米>西红柿>花生>苦瓜。
控菌因子对生菜拌豆腐成品的减菌率最高,达到99.5%,对芹菜拌豆腐、西红柿拌豆腐、香菇拌豆腐成品的减菌率也在97%~98%;对海带拌豆腐、苦瓜拌豆腐、花生拌豆腐成品的减菌率在94%~95%;对虾皮拌豆腐成品的减菌率只有80%。拌豆腐成品减菌率的高低依次为:生菜拌豆腐>芹菜拌豆腐>西红柿拌豆腐>香菇拌豆腐>海带拌豆腐>苦瓜拌豆腐>花生拌豆腐>虾皮拌豆腐。